2005年我们利用3亩池塘进行了赤眼鳟混养斑点叉尾鮰、青虾高产高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一口,呈长方形,东西走向,池深2.5米,底泥13~15厘米,坡度1∶2.5。池塘进排水方便,水源为清洁的长江水,水质良好无污染,池塘配有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一台,自动投饲机一台,6英寸潜水泵一台。
2.池塘消毒采用干法清塘,2005年1月2日每亩用生石灰80千克,对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包括池底、池边、池埂,以杀灭池塘内的病原体及敌害生物。
3.鱼种放养池塘消毒5天以后用80目的筛绢过滤进水,以防止野杂鱼卵和敌害生物进入池塘。1月8日投放赤眼鳟鱼种,鱼种规格28.5克/尾,体长13~15厘米,共放养赤眼鳟2700尾,密度为900尾/亩,同时套放斑点叉尾鮰160尾,搭配放养规格为50~100克/尾的花白鲢300尾,鱼种放养前用4%的食盐水溶液浸浴鱼体10分钟。6月10日套放青虾苗4万尾。
4.饲养管理采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与青绿饲料组合投喂技术进行喂养。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采用嘉吉公司生产的5171#和5172#沉性料,并应用投饵机进行投喂,无需搭建食台,在投喂前敲打瓷盘,使鱼类形成摄食条件反射,以培养赤眼鳟集群上浮抢食的习性。人工驯食成功以后,实行"四定"投饵原则,前一个月使用5171#料,以后使用5172#料,日投喂两次,上午8∶30~9∶30,下午3∶30~4∶30。投喂量以赤眼鳟和斑点叉尾鮰30分钟内吃完为度,同时要根据天气、水质、鱼体活动情况和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青绿饲料采用在池塘一角拦养浮萍的方法,供赤眼鳟摄食。
5.水质调节整个试验期间,根据水温、水色、pH值和水体透明度等水质因子适时进行调节,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一是加注新水。鱼种放养时水深1米左右,然后每周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0~15厘米,至6月底池水深度达2米。二是定期使用生石灰,每月定期泼洒尘石灰,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20千克全池泼洒,可有效调节水体pH值,使池水pH值保持在7.5~8.5之间。三是适当追肥和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四是开启增氧机,6~9月晴天午后开启增氧机2~3小时,碰到阴雨天气或鱼虾浮头的情况要及时开启增氧机,直至浮头现象完全消失才停机。
6.鱼病防治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密切关注鱼的吃食、活动情况。每隔15天用20克/立方米生石灰和微生态制剂(剂量按使用说明)和二氧化氯0.3克/立方米交替全池泼洒1次。
二、试验结果
1.产量从10月上旬开始拉网起捕,至2006年1月中旬清塘结束,共产出鱼虾1548.3千克,其中赤眼鳟1126千克,平均规格0.43千克/尾,成活率97%;斑点叉尾鮰90千克,平均规格0.6千克/尾;花白鲢285千克;青虾47.3千克。
2.效益试验总收入23231元。其中赤眼鳟批发价17元/千克,产值19142元;斑点叉尾鮰产值为1530元;花白鲢产值1140元:青虾产值1419元。本试验共投入资金9335元,其中种苗费用2110元,饲料费用5408元,水电药物费用360元,塘租费900元,其它杂支费557元。总纯利润为13896元,平均亩盈利4632元,投入产出比为1∶2.49。
三、小结与讨论
1.根据赤眼鳟杂食性偏植物性的生物学特性,在饵料投喂上我们应用了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与青绿饲料组合投喂技术,达到了营养均衡的目的,节约了饵料成本,促进了赤眼鳟的快速生长。
2.由于赤眼鳟性急,有上跳下窜的习性,因此在捕捞时,我们对捕捞网具进行了改装,在网衣的中央部位专门缝制了一个网兜,这样捕捞效果较好。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技术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