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连续7年的监测表明,我国实施的伏季休渔制度对保护北部湾渔业资源效果明显,一些曾一度绝迹的鱼类以在北部湾大量出现。这是记者今天从广西区水产畜牧局获悉的。
北部湾与渤海、舟山、南海近海并称我国传统“四大渔场”。北部湾属于亚热带海洋,为中国高生物量海区之一,其中鱼类500多种,头足类和甲壳类也十分丰富。专家估算,北部湾鱼类年产量约为140万吨,可持续渔获量每年70万吨左右。
广西濒邻北部湾,生产渔船遍及北部湾湾北、湾中和南部外海渔场。自1999年实施伏季休渔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局每年指定部分从事底拖、灯光围捕、刺网作业渔船,作为资源监测调查船,搜集资料,对休渔效果进行监测。其中底拖监测船休渔期间探捕平均网产不到500公斤,而且捕获的鱼类个体小,休渔后的9月份网产达700多公斤,蓝圆(鱼旁加参)、蛇鲻、金线鱼3种主要经济鱼类体重增加分别达54.8%、19%和134%,经济价值大幅提高。
监测同时显示,休渔使鱼类种群结构得到改善,主要经济鱼类资源量保持较高水平,价值较高的马鲛、带鱼及头足类的鱿鱼、墨鱼、章鱼、对虾等,资源恢复明显;一些曾一度绝迹的鱼类,如刺鲳、银鲳繁殖显著,现在每网可捕到80—100公斤。
有关人员称,与其他渔场不同,北部湾渔场种类繁多,监测渔船曾一网捕获多达23种主要品种,这些主要经济鱼类当年孵化当年即可成熟,种群自我补充能力强。只要休渔措施得当,北部湾渔业资源能够得到较好恢复。
南方渔网编辑:裴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