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反季节藜蒿“远走”南京、法国蕃鸭“飞跃”台湾海峡、鄱湖龙虾“游往”大洋彼岸……这就是余干县依靠科技,充分利用水面,大力发展“三水”产业,出现的产销两旺喜人景象。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35.8万亩,水产品总产达6.63万吨,总产值达8亿元,同比增长28%;水禽饲养量达到450万羽,同比增长30%;水生蔬菜大4.5万亩,同比增长31%。余干水产不仅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还漂洋过海远销欧美10多个国家,赚回了大量外汇。
利用优势,发展经济
“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1999年前余干县瑞洪镇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守着自家的土地,种着稻子,靠天吃饭,旱涝不保收,收入很不稳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县政府开始想办法,谋发展。他们看到余干地处鄱阳湖南岸,有着90多万亩水面,发展水产、水禽、水生蔬菜“三水”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产业条件,于是决定要充分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三水”产业,推动全县经济发展。
在这种大环境下,余干县瑞洪镇政府1999年开始引导镇里的农民转变观念,改种田为养殖水产,提高农民收入。镇政府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一方面树立典型,用榜样推动大家;另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每改养一亩水产,奖励400元,鼓励大家养殖水产。在政府的推动下,大家纷纷养起了水产。瑞洪镇镇委书记吴晓华给记者算了笔帐:“以前种水稻,一亩产300斤稻子,好的时候能卖到5毛一斤,不好的时候就是3、4毛,一亩收入不超过150元;现在,养殖水产一亩至少收入4万元,真正让大家尝到了甜头!”
改善环境,做大产业
虽然有着非常优越的条件,但是长期以来,受“小打小闹,人放天养”传统的影响及资金的制约,余干县“三水”产业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面对这些问题,县政府决定将发展“三水”产业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来抓,制定和完善了招商引资措施和优惠政策。
1999年一位海南客商到余干投资,这位客商找到了以养鱼为生的余干县大塘乡胜利村村民吴三成,想和他一起投资搞螃蟹养殖,成立江西益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人公司)。在做了两年后,吴三成看到螃蟹养殖有着很大的前景,于是下定决心借了20万元,入股公司,真正做起了水产养殖。靠着多年的养殖经验,吴三成现在已经是公司的总经理了。前些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投资近亿元承包了13万亩内湖水域,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养殖产业。去年益人公司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3000万,今年预计达6000万,产品销往上海、江苏、湖北、福建等多个省市。
良好的投资环境、极大的发展空间使的外商纷至沓来。南昌煌上煌集团来了,与余干县合作养殖红毛鸭,将该县的养鸭规模扩大了一倍;同时该县还投资了2600万元,承建鄱阳湖区规模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使余干水产品形成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科技添力,水中捞金
产业规模大了,如果技术跟不上去,遭受到的损失将是巨大的。益人公司就曾经有过这样惨痛的教训:2003年,由于技术落后,自己还不能培育种苗,益人公司投资500万从湖北引苗10万余斤。这些蟹苗一般需要9个月的成长才能投入市场,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巨额引进的蟹苗全部死掉了,公司损失惨重。
看到技术的重要性,余干县抓住跻身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的有利时机,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大力发展水产、水禽、水生蔬菜。科技人员采用同步产卵和强化育苗措施,成功解决了黄鳝、河蟹、乌鱼等名贵水产的种苗繁育技术,为大规模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土生土长的农民科技人才,余干县还成立了科技培训基地,先后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水平。目前,全县已经推广“三水”产业新技术41项,引进新品种70多个,科技对“三水”产业的贡献率达到38%以上。
目前,该县已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荣繁育、养殖、加工、流通为一体的“三水”产业链。建立的水产品加工企业达5个,尤其是全阜水产加工厂加工的鄱湖龙虾远销英美等国。全县“三水产业”种养大户达1.8万个,产品朝着品种优质化、养殖规模化、基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销往欧美10多个国家。“三水”产业已成为该县出口创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新经济亮点。
编辑:邓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