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黄鳝属合鳃口,合鳃科,黄鳝属。野生状态下的黄鳝极少生病,即使生病也会不治而愈,而人工高密度养殖过程,则极易出现疾病, 主要原因为:①受伤。鳝种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常会受伤,从而导致病菌侵袭而发病。②条件不适宜。水泥池、砖池、网箱定标水位太深或太浅,引起水温骤变而发病。③寄生虫。水体、饵料和鳝种均可能带有致病菌、寄生虫、病毒等,一旦条什适宜,便大量繁殖而引起发病。④投饲管理不当。投饵过多、不足或突然改变饵料品种,均会导致鳝病发生。劣质饵料、新鲜动物饵料投放过量,易使水质恶化,促使有害病菌大量繁殖;投饵不足,导致互相残食,引起外伤,降低抗病能力。⑤有害物质的进入。工厂中有毒废水、农田中的农药.生活污水在量流入养殖水体及自身防治鳝病过量的用药等,均会引起鳝中毒、畸变, 甚至不明原因的大批死亡。
黄鳝发病以后,病鳝一般没有食欲,药饵难被病鳝食用,在养殖水体中泼泄药物也并非万能。投药饵或泼洒药液治疗,实质上只是挽救养殖群体中没有发病或病情甚轻的黄鳝。因此,要减少鳝病发生和提高养鳝产量,必须预防为主,从源头抓起,重视养鳝生产的个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防病效果。黄鳝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一、痉挛症
1.症状:一般出现在野生鳝苗放养后2~10天,初始表现为不开食,易受惊,而后躯体表现出弯曲症状,并且打圈,肌肉极度紧张, 头部与身休呈“S”或“0”型不可恢复性收缩,并伴随撕咬自身。4~5天后鳝苗开始死亡,严重的死广率可达100%。
2.病因:主要是由于捕捞鳝苗时操作不当引起黄鳝血液载氧力下降,引起脑供氧小足,导致脑缺氧和脑坏死,致使高浓度的氨、硫化氢渗入黄鳝血液,造成血液中毒.
3.防治:避免雨天收购鳝苗:避免干法运输鳝苗;带水运输鳝苗时,运苗水的比例要达到黄鳝重量的5倍以上;长途运输可适当加入一些多糖、多维或抗菌素,避免氧化剂、氯制剂等刺激性约物。
二、感冒
1.症状:黄鳝体农分泌大量黏液并出现激烈挣扎现象,严重时早休克状态而死亡翻滚游动.
2.病因:黄鳝从一个水体转移到另一个水体,两个水体水温相差3℃以上黄鳝就会发生感冒。
3.防治:黄鳝池平时换水或加水时温差不要超过2~C。如外来新水温度过低或者用儿水,必须经太阳曝晒数人后,才能放入池塘。
三、发烧
1.症状:病鳝呈极度不安可达90%。挣扎缠绕成团致死,死亡率有时
2.病因:囚放养密度过大,又不及时换水,鳝体表面大量分泌黏液,黏液被微生物发酵释放出大量热量,使温度剧增(可上升到50℃以上),导致水质突变。
3,防治:放养密度要适当,夏季要及时换水;在池内混养一些泥鳅,可减少黄鳝缠绕。
四、出血病
1.症状:病鳝体表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出血斑,以腹邮和身休两侧最多,肛门红肿;解剖检查病鳝的鳃、肝、肾均有出血点,腹腔和肠道内积有淡黄透明状液体;病鳝游动无力,头常露出水面,呼吸困难;临近死广时,不停地按顺时针方向打圈翻动。
2.病原: 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3.防治:外用溴氯海因全池泼洒,内服克暴灵。
五、肠炎
1.症状:病鳝食欲不振,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红黄色脓水流山;解剖发现肠道无食,红肿发炎, 无韧性。
2,病因:食物转型期特别是由自然饵料转变为人工配合饵料期,高温期的饲料变质、水质恶化及天气突变都能引起肠炎。
3.防治:加强饲养竹理,不投喂变质饵料,内服肠病宁。
六、寄生虫病
1.症状:病鳝身体瘦弱,有不安、蹿动现象,食欲减退体消瘦,解剖可见肠道内壁有虫体,有时能穿透肠壁。
2.病因:黄鳝体内有寄生山。
3.防治:放养前消塘,杀灭塘中虫卵及中间宿主:吸出池塘淤泥并用水泥板护坡,也可达到消除虫卵的目的;使用内服杀虫精拌饲。
七、烂尾病
1.症状:尾柄充血发炎,重者肌肉溃烂坏死,肉烂掉,尾椎骨外露,病鳝无力活动,最终死亡。
2.病因:尾部机械损伤、寄生虫侵害被气单胞菌感染。
3,防治:不要选择受伤苗种,注意水质调控,避免病菌繁殖;外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内服强力克菌宁。
八、水霉病
1.症状:病灶处可见霉菌孢子向外长出旧棉絮状的白色菌丝,患处肌肉腐烂。
2.病因:黄鳝受到机械损伤、相互咬伤或敌害生物侵袭致伤后,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
3,防治:捕捞、运输过程中尽量带水操作,避免机械损伤,外用聚维酮碘个池泼洒,隔天可连用—次,内服可使用ERC活力源拌饲。
九、打印病
1.症状:鳝伍休表充血发炎,接看病灶处表皮腐烂出骨骼和内脏,病鳝体表像盖图章一样。
2.病因:此为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引起的疾病。
3.防治:定期更换池水:外用溴氯海冈伞池泼洒,内服强力克菌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