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苗种培育
(一)培苗塘 鱼塘面积2—4亩,水深1·2—1·5米,排灌方便,塘底平坦,塘埂坚固,不漏水。
(二)清塘消毒 鱼苗下塘前7—10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或茶麸毒塘。
(三)培肥水质 鱼苗下塘前5天,每亩施放有机肥200—300公斤做基肥,并加深塘水至0·7米。放水时,用密网过滤,严防野杂鱼和杂物入塘。
(四)鱼苗放养
1、鱼苗下塘 事先用少量鱼苗测定池水药性是否消失,并拉一次网,清除塘中蛙卵、蝌蚪、杂物。鱼苗下塘时运苗容器内的水温与塘水温差不超过5℃。经长途运输的鱼苗,下塘时必须连鱼带包装袋先放在塘水中漂浮一段时间,使袋内水温与池塘水温相近后才解开袋口,一边加入塘水,一边慢慢把鱼苗倒入塘中。
2、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量10万—15万尾。
(五)饲养管理
1、投饵施肥 鱼苗下塘后看水施肥,每亩每天可追施有机肥20—30公斤;或者在向阳塘角堆放青草,每亩150公斤左右,每隔2—3天翻动青草一次。在鱼苗下塘后十天内每日喂豆浆二次,每亩每天用黄豆3—4公斤,十天后加喂经浸泡的花生麸,投喂量根据鱼苗的生长逐渐增加。
2、分期注水 每7—10天注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逐步将水深加到1·5米左右。
3、加强管理 每天观察天气、水质和鱼类活动情况,以利掌握投饵、施肥量、鱼病情况等,及时清除杂草、蛙卵、蝌蚪等,以提高成活率。
(六)鱼苗出塘 鱼苗经饲养20—25天,全长达3厘米左右,经拉网锻炼后,即可出塘进行商品鱼养殖。如果要投放到山塘、水库或比较大的成鱼塘(10亩以上)养殖,一定要再分塘饲养20—30天,使其达到5—6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后,再进行放养,以保证鱼种成活率。
二、成鱼养殖
(一)养殖方式
1、成鱼塘混养 成鱼塘中除了按常规投放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等鱼类外,每亩增加放养高体型异育银鲫150—200尾,适当投喂一些花生麸、豆麸等精料,饲养6—8个月后,个体普遍达300—500克时才起捕上市。在主养甲鱼、鳗鱼、蛙类塘中每亩混养高体型异育银鲫100—150尾,不用增加投饵,饲养6—8个月后,个体达300克以上时才起捕上市。但如果成鱼塘主养罗非鱼和鲮鱼等底层鱼类时,不能再放养高体型异育银鲫。因为高体型异育银鲫性情较温驯,食性与这些鱼相似,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将会受到影响。
2、成鱼塘主养
(1)鱼塘准备:面积3—10亩,水深2米以上,排灌方便,塘底有20—30厘米淤泥,塘埂坚固。鱼种放养前每亩每米水深先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或漂白粉7—10公斤、或茶麸50公斤)清毒塘。然后施放基肥,培肥水质。有机肥每亩300—500公斤或无机肥10公斤(氮肥与磷肥各5公斤)。施放化肥时间要选择在晴天上午9时至11时进行。
(2)鱼种放养:各种鱼类均要计数下塘。每亩放养5—6厘米高体型异育银鲫1200—1500尾。搭配放养鲢鱼50—80尾/亩、鳙鱼30—50尾/亩、草鱼100—120尾/亩,鲢、鳙鱼每年放养2—3批,轮捕轮放。
(3)投饵施肥:每天投饵两次,分上下午进行。日投喂量前期为鱼体重的5%—7%,后期可降到2%—4%。饲料以蛋白含量达30%以上的花生麸、豆麸等为主。鱼种下塘后,定期追肥,保持水质肥爽。
3、鱼种塘套养 家鱼鱼种按常规密度投放,增加投放5—6厘米高体型异育银鲫100—150尾,饲料投喂按常规进行,不增加投喂量,经过5—8个月饲养,平均个体达300克以上后起捕上市。
(二)日常管理
1、投饵 做到“定时、定质、定量、定位”。台风天气、阴雨天气时酌情减喂饲料。
2、追肥 定期追肥,每7—10天每亩追施有机肥300公斤,或无机肥8公斤(尿素3公斤加过磷酸钙5公斤)。
3、水质调节 保持水质肥爽。5—6月份和9—10月份一般每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20厘米;7—8月份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30厘米。
4、勤巡塘勤观察 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鱼类活动和摄食情况,检查塘基是否牢固,进排水闸是否安全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建立塘头档案 记录好天气情况、投喂量、施肥量、用药情况等,以便总结提高。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