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条纹鲈,又称杂纹石鱼旨,原产于美国东海岸,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鱼类。19世纪末作为游钓的对象被引入西海岸。以后条纹鲈在河流中迅速繁殖,进入各支流,形成了条纹鲈捕捞业。后来,由于捕捞过度,使条纹鲈的养殖在加州等地引起重视,开始进行条纹鲈的人工养殖。美国利用条纹鲈与白鲈杂交,产生子一代杂交条纹鲈,与其父母本比较,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杂交优势,因而把杂交条纹鲈作为主要养殖对象。在淡水养殖品种中,杂交条纹鲈排于斑点叉尾鱼回之后而居第二位。
我国台湾90年代初开始引进杂交条纹鲈试养,大陆于1993年由广东省引进养殖。经试养表明,杂交条纹鲈与我国现有鲈科养殖品种相比,具有体型和体色好看、肉质好而有特殊香味、商品价格高等优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其他省、市也纷纷引进试养。
1、形态特征。条纹鲈体侧扁,呈纺锤形。鳞片呈银白色,比其他鲈鱼大。整个体色除背部的小部分呈青灰色外,体侧和腹部都呈银白色,侧线上下都有纵向排列的黑色条纹。纯种条纹鲈体型较大,体长与体高比较大,其条纹较直且整齐,中间不间断。
白鲈体型较短,个体比条纹鲈小。体色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条纹也比不上条纹鲈清晰而有规则排列,侧线下的条纹短而少,鳞片也相对比条纹鲈小。杂交条纹鲈体型介于条纹鲈与白鲈之间,体型较高,条纹较紊乱,常有间断现象。
2、生活习性。条纹鲈是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范围4℃—33℃,水温高于30℃时,摄食减少,生长受到抑制,容易感染疾病,水温高于33℃可引起死亡。水温低于15℃时摄食量也减少,生长减慢;适宜的pH值范围为6-9。条纹鲈属于溯河性产卵鱼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为0-33‰。与其他鲈科鱼类比较,条纹鲈的应激反应比较强烈,尤其是低溶氧的环境下,或从较清的水体转到较混浊的水体,或者从高碱度的水中转移到低碱度的水中时,容易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而死亡。因此要求养殖池水质清新,溶氧要达到4cg/L以上,在鱼种运输或过塘前,必须停食和进行拉网锻炼,使其对环境的改变有个适应过程。
3、食性。条纹鲈属于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体以摄食小鱼、小虾为主,种肉自相残杀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仔鱼开口饲料主要是轮虫,当鱼苗长到0.8cm以后(约15日龄),可摄食小型枝角类,长到2cm以后,可互相死杀。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条纹鲈可驯食配合饲料。
4、生长。条纹鲈的生长速度较快,在广东3月份繁殖的鱼苗,养到年底可长到500克。到第二年底,可长到1500克。白鲈当年鱼种到年底也可长到500克,但第二年生长较慢,只能长到900-1000克。杂交条纹鲈的生长速度比纯种条纹鲈更快,池养条件下,Ⅰ冬龄鱼可达800克,Ⅱ冬龄鱼可达2000克,Ⅲ冬龄达3000克。在天然条件下条纹鲈的最大个体可达10多公斤,白鲈体型较小,只有2-3公斤。
5、繁殖。条纹鲈属于溯河产卵鱼类,在原产地,性成熟年龄为Ⅲ冬龄,产卵时间为每年的4-6月,5月为高峰期。白鲈Ⅱ冬龄达到性成熟。在广东地区,条纹鲈和白鲈的性成熟年龄为Ⅱ冬龄,产卵季节为2月下旬至3月下旬,属于一次产卵类型,怀卵量和产卵量都很大,体重1.5公斤的条纹鲈亲鱼,可产卵20多万粒;2.5公斤可产卵50万粒,卵径仅0.6mm,遇水后粘性较强,也具油球,胚胎发育的速度与条纹鲈相近,刚出膜的仔鱼全长仅2mm。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