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1998年4月,笔者借鉴中科院水生所异育银鲫研制的经验,以美国鱼为父本、我国银鲫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首获成功,将该鱼定名为胭脂鲫又称胭脂巨鲫,同时申请专利。2000年11月18日该技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并被武汉市科技局列为高新技术攻关项目,2001年10月16日,该局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了成果鉴定会,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2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童金安在28亩池塘套养50克~70克冬片8400尾,当年12月干塘,最大个体1500克,平均个体750克~1000克。
胭脂鲫人工养殖已达预定目标,其外形与普通鲫十分相似,体形扁且高,体两侧青灰色,鳍条粉红色,背厚而腹小,腹部银白色,无腹棱,头小、口端位,颌无须,背鳍基侧各有一对反光鳞片,尾鳍叉型浅,外观很美。胭脂鲫生长快,比银鲫快21%~34%,成体含肉率达79.3%,肌间刺少,可食率高。其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为18.22%、粗脂肪2.25%、粗灰分1.57%。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体细胞分裂相80%左右为2N=168-70。有少于5%的体细胞分裂相2N大于200。该鱼适温范围广(0℃~40℃),各种水域都能养殖,是适合发展游钓业的养殖优良品种,体表俊美秀丽,易捕捞,易上钩。
目前,胭脂鲫的养殖范围已经由武汉辐射到全国22个省、区、市,南起两广,北到东北,西至新疆,试养面积4380公顷。随着胭脂鲫不断的被养殖户认可,它将逐渐普及全国,成为带动渔业发展的拳头产业之一,成为渔业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