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笔者于1999年利用我县东川水库引水渠道旁的池塘进行光倒刺鲃池塘养殖试验,获得成功,试验塘5口计6亩,经一年半的养殖试验,取得亩产610公斤(其中光倒刺鲃510公斤、鳙鱼100公斤)的良好效果,在此成功的基础上,于2000~2001年继续在全县推广养殖,面积达500亩,年平均亩产310公斤,总产180吨。现把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池塘条件 用于饲养光倒刺鲃的五口池塘均为长方形,其中一口为水泥底,其余四口为泥沙底质,平均池塘水深1.3米,池塘用水为东川水库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清新,pH值6.5,池塘水透明度30~50厘米,溶氧量保持4毫克/升以上。
2.鱼塘清淤与消毒 放养前一个月清除池底淤泥,曝晒15天。鱼种下塘前10天,用生石灰进行消毒。鱼种下塘前2天,用鳙鱼苗试水,证明毒性消失后投放鱼种。
3.鱼种来源 鱼种为我县秀峰、长乐乡芦溪溪的野生光倒刺鲃苗。鱼种下塘前用3%食盐水浸浴5分钟进行消毒。
4.饲养管理 (1)每天坚持巡塘,观察水色、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尤其是天气闷热、冷暖交替时节应做好防止浮头工作,如及时注入新水使池水溶氧4毫克/升以上。(2)投饲技术:光倒刺鲃养殖的水质宁瘦勿肥,保持清新的水质和微流水,每隔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池水1/3。投喂的饲料为罗非鱼膨化浮性颗粒饲料。根据其生长不同阶段为2#、3#、4#料,每天投喂2~4次,日投喂量占鱼体重3%~6%,根据水质、天气、生长及摄食情况灵活掌握。(3)病害防治:养殖过程中以生态防病为主,尽量避免病原体感染,在养殖过程中基本上未发现严重病害。细菌性疾病仅发现烂鳃病、白尾病。治疗方法:外用药用0.3~0.5毫克/升强氯精全池泼洒,或用痢特灵(粉剂)0.5~0.8毫克/升全池泼洒。内服药可用土霉素(粉剂)每50公斤饲料用60~150克土霉素拌和晾干后投喂。寄生虫病仅发现锚头鳋,可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浓度为0.25~0.3克/米3,或用2.5%敌百虫粉剂,浓度为1~2克/米3全池泼洒1~2克/米3。
二、收获结果
1.产量结果 五口试验塘面积6亩,经一年半养殖,总产鲜鱼3660公斤(其中光倒刺鲃3060公斤、鳙鱼600公斤,分别占总产量的83.6%、16.4%),平均亩产610公斤。
2.出塘规格成活率与净增重 根据渔获物分析,共收获光倒刺鲃5400尾,平均成活率90%,产光倒刺鲃3060公斤,群体净增重2928公斤,平均出塘规格0.57公斤。
3.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生产记录分析,光倒刺鲃成鱼池塘养殖亩投入1.54万元,其
中苗种费0.4万元,饲料费0.71万元,塘租费0.12万元,其它费用(人工费、水电费、药品费、税收)0.31万元,苗产量510公斤,亩产值2.45万元,亩年平均利润0.91万元,投入产出比1:1.59,属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养殖项目。
三、小结与讨论
1.光倒刺鲃生长快、食性杂、耐寒、抗病能力强,我县属内陆山区县,光倒刺鲃苗种来源丰富,养殖水域的水质清、无污染,作者池塘养殖试验获成功,近年来我县已推广500亩。根据试验总结,整个养殖过程要保持微流水,水质清新,透明度控制在30~50厘米,保持池水优良生态环境。
2.应加强病害防治工作,做到以防为主,减少鱼病的发生,试验推广中,我们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1)鱼种下塘前要消毒。(2)选择健康体壮的大规格苗种。(3)调节好水质,保持水质清新,若发现细菌寄生性疾病要及时用药物治疗。
3.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因光倒刺鲃不耐低氧,所以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保持4毫克/升以上。(2)其性情急躁,游速快,跳跃性强,拉网起捕时常从网上跳过,因此操作时要特别小心,池岸要高出水面50~80厘米。(3)其喜静怕扰,如有捕捉会拒食数天。
我县拥有大面积的淡水池塘,尤其是相当部分池塘养殖效益不尽理想,几年来的试验表明,在我县推广光倒刺鲃池塘养殖是可行的,既提高了池塘经济效益,又丰富了名、特、新品
种供应市场。渔民较缺乏光倒刺鲃养殖技术,有待水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推广普及这方面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