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虾贝混养是利用对虾与贝类所栖息的水层、食性等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防止虾池富营养化,减少虾病发生和蔓延,提高虾塘综合经济效益。
本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适宜在软泥或泥沙底质的虾塘泥滩推广,其模式建设的技术要点如下:
一、虾塘选择与清整
1、水质水源:以利用自然纳潮为主,水质无污染,海水比重1·010—1·020之间,水温8—31℃,pH值7·5—8·2。
2、虾塘底质:有15厘米厚的软泥或泥沙质均可,以软泥底质为佳。
3、水深与面积:虾塘面积以30—50亩左右较为理想,利于管理。塘内蓄水深度在1·5—2米,滩面要求水深0·8—1·2米,最低不能小于60厘米。
4、平整滩面:播苗前将中央滩面翻松耙平,并划分贝苗投放区域,分滩插标。播苗滩面掌握在虾塘总面积的40%左右,虾塘四周留有养虾环沟。
5、清池:放养前每亩用100—150公斤生石灰或茶麸饼5—10公斤消塘,药效10天左右消失,进水须经60—8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敌害入侵。
6、施肥培饵:清池后纳入新水20—30厘米,亩施鸡粪50公斤,尿素10公斤,繁殖池内基础饵料。一般放虾苗后15—20天基本不必投饵。
二、蚶苗播种
1、播种时间:一般于农历2月中上旬开始播苗,3月下旬左右结束。虾苗放养迟于蚶苗一个月左右,避免蚶苗受残。
2、放养密度:按虾塘水面计,一般亩播规格10000—14000粒/公斤的蚶苗20—35万粒或3000—4000粒/公斤的蚶苗15—25万粒。对虾亩放苗1—1·5万尾或大棚暂养苗0·5—1万尾。
3、播苗方法:蓄水播苗,水位保持在20厘米左右,均匀播撒在中央滩面上,一般上午及傍晚播苗。
三、生产管理
1、调节水位:蚶苗入塘后,水位保持在20厘米即可;虾苗入塘后及时添水;遇冷空气及夏季高温季节,适当调高水位。对虾养殖中后期要加大换水量,日换水量20%左右。
2、水质管理: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根据水色及时追肥;对虾收捕后继续追施尿素3—5公斤/亩,以促进泥蚶肥硕。
3、饵料投喂:坚持定时定点投足对虾饵料,保证对虾吃饱;水质肥沃,也供给泥蚶充足的饵料生物。
4、清整浒苔:6月上旬和10月下旬,虾塘中极易繁殖浒苔,严重影响泥蚶的正常生长,应及时捞取清理。
5、清野除害:经常检查对虾和泥蚶的生长情况及有无病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收捕
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此时蚶肉最为肥满鲜嫩,血多味美,且气温低易于贮存运输。于对虾收捕后,排干塘水,起捕洗净即可。
五、效益分析
一般每亩虾塘可产泥蚶200公斤左右,规格120—400粒/公斤,亩产对虾20公斤,规格10厘米左右,亩创产值5000—7000元,利润2200—3000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