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鱼类 > 技术综合 > 正文

鳜鱼苗的培育

发布时间:2003/12/19 15:27: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鳜鱼苗培育是鳜鱼养殖的基础环节,鱼苗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当年鳜鱼成鱼的总产量和生产经营的规模。目前,鳜鱼苗培育还不能象其他淡水鱼那样在池塘中投喂商品饲料。豆浆或用肥水法等培育,鳜鱼苗开口摄食就要投喂活鱼苗,成本昂贵,技术要求高。因此,鳜鱼苗培育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鳜鱼养殖成败和经营的亏盈。生产上把开口摄食的鳜鱼苗经20大左右的培育,达到3厘米规模的过程称鳜鱼茵培育阶段。鱼苗身体幼小,口裂小,饵料鱼个体相对较大,鳜鱼苗摄食和吞咽困难,且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和对病原体的侵袭缺乏一定的抵抗能力,很容易死亡,因此,如何提高培育过程中的成活率是鱼苗培育的关键问题。

    一、鳜鱼苗种的有关生物学特性将3厘米左右的鳜鱼苗育成6-10厘米的鱼种,称鳜鱼种培育阶段。鱼苗、鱼种是鱼类个体发育过程中生长发育剧烈的阶段,其生物学特性(如摄食、生长和生活习性等)与成鱼不同。为了提高鱼苗、鱼种培育的生产效率,需要了解它的生物学特性,以便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

    (一)鳜鱼仔鱼消化器官发育与摄食习性

    1、鳜鱼仔鱼消化器官的发育按照出膜后仔鱼消化器官的形态发育与营养来源,可分为三个阶段:

    (1)内源性营养阶段:鳜仔鱼出膜至开食以前。出膜鳜鱼为仔鱼前期,全长3.8-4.2毫米。卵黄囊占鱼体重50%左右,呈卵圆形,前端有油球,直径0.4毫米。仔鱼前期消化器官较原始,不能摄食,靠自身营养物(卵黄和油球)发育,但发育迅速,机能分化快,为过渡到主动摄食作准备、仔鱼前期口腔已形成,口裂宽0.7毫米,无颌齿与咽齿,嗅囊与听囊正在发育,耳石可见。眼球发育基本完善,眼径大,并有明显的光反应与分辨能力,其视觉在摄食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肠胃尚未分化,系一直形管,前部稍膨大,最大直径0.04毫米,后部较狭长,最小直径0.02毫米,消化道总长为仔鱼全长的33-44%,肝无色透明,胆囊与胰脏刚开始形成。背大动脉、尾静脉及肠静脉血流出现。

    (2)混合营养阶段:鳜仔鱼开食至幽门垂出现以前。鳜鱼出膜后,水温21-29℃时经64-120小时即开始主动摄食,进入仔鱼后期,需要混合营养,卵黄囊迅速消耗变小,油球变小较慢,但一周后消失。此期鳜鱼增长迅速,全长5-12.5毫米。运动活泼,由前期的垂直游动到此期为水平游动,主动摄食。眼球发育完善,两眼同步转动,凸出,视野广阔,水平单眼视角170度以上,双眼视角300度,喜光,能在10厘米内发现食物,捕食前往往隐蔽靠近摄食对象。后期仔鱼两颌骨与齿骨长出朝向咽部的利齿,尤其是上颌齿延展为犬齿状,十分锐利。口裂周长1.4毫米以上,颊部及鳃条骨之间有坚韧并富弹性的皮膜。左右颌骨。齿骨与鳃盖骨之间各有活动的“关节”两处,使之形成巨大的咽腔,有利吞咽比自身还长的鱼苗。消化道基本发育完善,肠胃食道分化显著,前躯的胃迅速膨长,胃壁开始很薄并逐步增厚,胃腺开始发育。此期末出现3个原始的幽门垂突起,胃粘膜出现纵形沼皱15-16条,肠部粘膜为网状浅梧。直肠及肛门出现排泄物。消化道增长,比例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占鱼体全长的44-72%。肠系膜上的胆囊出现黄色胆汁,肝胰脏呈红色,血管明显,鳔充气。消化器官完全具备吞噬、消化与吸收活鱼苗的能力。

    (3)外营养阶段:鳜鱼出现幽门垂,各鳍鳍条与鳍棘已分化,内源营养物完全耗尽并依赖捕获活鱼苗存活,从此进入稚鱼期。这时出膜8-10天,鱼体全长12.5毫米左右,消化器官发育完善,食道紧接膨大的胃。胃呈“T”形,约占消化道重量的68%,胃壁厚,胃腺发达,上有粗大的血管分枝。幽门垂由3个逐步发展到2m个以上,呈树枝状盲囊,是重要的辅助性消化器官,重量约占消化道重量的13.6%。它的出现大大增加了肠内吸收表面积,加强了消化酶的分泌作肌肝分左右两叶,位于前腹部,一般占鱼体重量1-2%。肠系膜上有脂肪沉积,胰脏呈暗红色,胆囊充满黄绿色透明胆汁。至此消化器官已完全具备成鱼构造与机能。

    2、鳜鱼仔鱼摄食习性鳜鱼仔鱼专摄食活鱼苗,不主动摄食包括浮游动物在内的其他非鱼苗饵料。这与目前所知的其他肉食性鱼类仔鱼是完全不同的。鳜鱼性贪食,1尾全长11.5毫米仔鱼的胃内解剖出5尾刚摄食进的全长7-10毫米的饵料鱼。一次饱食达到自身体重的50-80%。一般情况下不摄食死去的鱼苗,甚至不摄食病弱和活动力差的鱼苗。开食两天后仍未摄食到1尾饲料鱼的鳜鱼仔鱼,则活动能力骤然降低,感觉迟钝,缓慢地浮于水的上层,即使饵料鱼靠近嘴边,也没有能力捕食,最后大批饿死,成为鱼苗发育阶段“临界期”。鳜鱼仔鱼开口摄食头两天内游泳活泼,感觉敏锐,在距离50毫米,水平视角310度时即能准确定位发现游动的鱼苗,并迅速跟踪、追逐和突袭捕食。被捕食鱼苗长度并非必须小于鳜鱼全长,而只要其横断面的最大周长小于鳜鱼口裂周长的90%就可。在捕食中,鳜鱼的眼睛在发现、辨别跟踪、袭击食物中起着主要作用。嗅觉只有在很近的情况下才有辨别食物的能力。至于味觉,在辨别食物方面作用不大。鳜鱼仔鱼把食物咬往后,边吞噬边消化。同种之间的互相残杀,是在饥饿难忍不得已时才发生的。

    (二)鳜鱼苗种不同时期日粮这里的日粮是指一尾鳜鱼苗种每天摄食饵料鱼的尾数。不同时期鳜鱼苗种其适口饲料鱼的规格和日粮是不一致的。

    (三)鳜鱼苗开口适口饵料鱼的生产适口饵料鱼的生产是鳜鱼苗培育的重要环节。鳜鱼仔鱼喜食活动力强,体质幢壮的饵料鱼。一般以投喂脱膜8-16小时的饵料鱼苗作开口饵料较好。培育鳜鱼苗的开口适口饵料必须根据鳜鱼催产效应时间、胚胎、胚后内源营养期发育速度以及饵料鱼效应时间和胚胎发育速度来安排生产。

    (四)后期饵料鱼的生产在鳜鱼苗种培育时期,需耗费大量的饵料鱼苗。许多生产单位因缺乏经验,估计不足,往往到培育后期无饵料鱼苗可喂。因此,在鳜鱼催产时应同步进行饵料鱼的培育,根据鳜鱼苗种不同时期日粮推算所需饵料量,及时在池塘中培育饵料鱼苗。饵料鱼培育池的水面不宜过大,一般以0.2-0.4公顷为宜,便于随时捞取。放养密度可以大些,一般为2250-3000万尾/公顷。另外,鳜鱼生长速度远远大于饵料鱼的生长速度,因此,饵料鱼的培育不应只考虑一种规格。应3-5个池塘分不同时间投放或按不同放养密度同时投放饵料鱼,以控制其生长达到鳜鱼所需饵料鱼的规格。

    二、鳜鱼苗培育方式近十年来,鳜鱼苗培育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培育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由最初的池塘培育到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厂化育苗。其中现在认为较理想的培育方式有:孵化环道(桶)育苗、网箱育苗、小水泥池育苗和小型土池育苗等。生产上,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相结合进行。具体方法常因地而异。

    1、孵化环道(桶)育苗 环道是一个特殊水体,它是模拟天然生态条件,使鱼卵不断翻滚。直接采用环道培育鱼苗,提供了鳜鱼苗所需的生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鳜鱼苗开口摄食之际,投喂适口的饵料鱼——脱膜不久的其他活鱼苗,既满足了鳜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又能够保持清新的水质。在鳜鱼苗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环道不易排污的缺点,防止环道内沉积淤泥和腐殖质。培育5-7天后应选择晴天,在上午10时左右适时转环。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环前12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以保证转环时空腹,减少损失。

    2、网箱育苗 网箱是鳜苗培育的理想场所。既可以保证有充足、易得的饵料,又有较清新的水进行不断交换。不足之处在于不能投喂刚脱膜不久的饲料鱼,需要经常洗箱,定期更换网箱,鱼苗管理比较繁琐,操作难度比较大。网箱一般采取三级育苗法:I级箱,用40-28目/3厘米的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4-6米,宽1米,深1 米;II级箱,用目大0.3厘米经编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2米,宽1米,深1米;III级箱,是用目大0.5厘米经编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2米,宽1米,深1米。I、II、III三级网箱面积配套比例为l:10:20。

    3、水泥池育苗 水泥池一般为4米×6米×0.8米,也可稍大或小。但底部必需有一定的倾斜,底部排水处设集苗池,有进、排水装置。排水装置由橡皮管和过滤网及支撑铁丝组成,橡皮管口固定于铁丝架中心,要求无论怎么放置都不致于会排于池水,似保持一定的水位。排水流量由排水管的数量和出水口高低控制。

    4。小型土池育种 鳜鱼长到3.0厘米左右时,可以投放到小型池塘培育,投放量为15万尾/公顷左右。池塘中必须预先培育饵料鱼。一般在投放鳜鱼种前10-15天放饵料鱼苗,投放量为1500-2250万尾/公顷。每天定时加入少量新水,谨防水质恶化。

    三、苗种培育注意事项

    1、开口摄食1-2天应保证投喂“自身”苗(指未平游的鱼苗),以保证鳜苗能将饵料鱼绝大部分或整个吞入。如投喂老口鱼苗,鳜苗只能利用尾部一小部分,剩余部分在水体腐烂、分解,易恶化水质。更为严重的是剩余部分被吐出后由难消化的饵料鱼脊椎骨连接,挂在鳜苗嘴边。在鳜苗游动过程互相缠绕,越缠越多,多时达十多尾鳜苗缠绕一起,造成大量死亡,现在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尽可能地投喂小而嫩的饵料鱼。

    2、防止气泡病发生:引起气泡病原因较多,一般在如下几种情况下易发生此病:一是摄食后未能继续及时供应饵料鱼;二是利用乡镇自来水厂的自来水,含氯量较高;三是未及时清污;四是没有进行繁育用水处理,水源属富营养化水体。防治办法:严格遵照上面介绍的鳜鱼繁育技术,一般不会发生。如果发生此病,首先立即更换水体;其次,对已发生病害的苗捞取放入0.5-0.7%的食盐水溶液中,盐水溶液中的放养密度为1.0万尾左右/平方米,放入后切忌搅动,应让其安静地飘浮在水中,5-8小时后开始自行恢复正常。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4747 关键字:鳜鱼,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技术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