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鱼、鳖混养是利用池塘进行的生态养殖技术,因其经济效益超过常规养殖的几倍,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条件适合的地方广为应用。但也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养不好、养不大、养不成等现象。笔者通过考察分析后发现,这与一些地方没有抓好鱼、鳖混养的几项关键措施有关。为此,将鱼、鳖混养中应注意的几项关键性措施介绍如下。
一、注意饲养池改造
1.修好池坡 鱼、鳖混养的关键之一应是把养鱼的池塘改造成能养鳖的,特别是池坡要有一定的消落区,且要求池坡坚实牢固,以利鳖晒背、觅食。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板护坡。而对一些用石头砌成并有洞穴的旧石坡或是不耐冲刷的沙质土坡,如不按要求改建好是不能养鳖的。因为这些堤坝不但不利于鳖栖息、觅食,还易隐蔽敌害和使放养的鳖逃逸,对以后的捕捞也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2.搞好防逃设施 鳖是爬行动物,只要有条件,都会从养殖的池中逃出,所以搞好防逃设施很重要。由于鳖能挖洞,故在设防逃墙时,应注意地面和地下相结合,防逃墙一般要求向地下埋30厘米,而不能只设地面部分。一些鳖场平时不见有鳖死亡,但捕捞时发现数量很少,而鳖池附近的稻田和河沟里却有鳖抓到,说明是人工养的鳖已逃出池外。
3.清好池底 养鳖池的池底,不但应清除过厚的淤泥,还应用泥浆夯平整,这样既易捕捞也易保持好的水质。否则淤泥很厚,池塘面积又大,就很难在需要销售的时候大批捕捞上市。淤泥很厚,池底又不平的池底,还易发生缺氧泛池,直接影响鱼类和鳖的健康养殖,严重的会造成死亡减产。
二、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鱼、鳖混养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的土质结构合理制定。如是纯泥土的池塘,一般以每1.2平方米放1只为好;如是沙、土各50%结构的,以每平方米1只为宜;如是沙、土结合,沙的成分超过50%的,可每平方米养1.5只~2只。这是因为鳖在池底爬行时,纯泥土底质极易翻起底泥,鳖密度过大,易搞坏水质,诱发疾病;相反沙、土结合的池底,因板结不易翻起沙土,即使翻起,沉淀也较快,故可多放些。此外,在采用正常养鱼的同时,套养鳖种而鳖又不进行投喂的养殖模式时,如是纯泥底质的,以每亩不超过100只为宜;如是沙、土结合底质的,以每亩不超过200只为宜。
三、注意鳖种的放养规格 由于鱼、鳖混养是露天养殖,生长速度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所以在确定放养规格时,应根据所要求的销售规格和养殖周期来确定。如你想两年养成750克左右的规格上市,放养鳖种的规格以200克~250克为宜;如你想当年养成500克以上规格上市,就应选300克左右的规格放养。有的地方采用鱼、蚌(珠)、鳖混养,因幼蚌需养3年才能采珠,故鳖也要跟着养3年,这种情况下,可选150克左右的鳖种放养。
四、注意安全越冬 如鱼、鳖混养采用跨年度养殖,就应做好安全越冬管理工作。一些地方平时养得挺好,但因不注意越冬管理,鱼、鳖越冬期死亡严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安全越冬的关键措施:一是当年秋季适当捕出一些规格较大的鱼类,以减少池塘的越冬密度;二是应每15天~20天换一次新水,换水量为原池水的1/4~1/2;三是当透明度越过35厘米时,应适当用尿素肥水,使水色呈淡绿色。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