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硫酸铜(CuSO4×5H2O)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药物之一。但该药的安全浓度范围小,药效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大。因而使用过程中产生药害或用药后效果不明显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普及鱼病防治技术,本文主要介绍硫酸铜的药性、药理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以及正确使用硫酸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以此供在生产中使用该药时参考。
一.硫酸铜的特性及影响其作用的因素
硫酸铜为蓝色透明的结晶块或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有金属味,露置于干燥空气中会缓缓风化,本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硫酸铜属重金属盐类,其水解的铜离子(Cu2+)能与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对原生动物和有胶质的低等藻类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影响硫酸铜毒性和安全浓度的主要因素有池水温度、硬度、pH值、有机物含量等。一般情况下,水温越高硫酸铜的毒性越大,安全浓度越小,夏天杀灭口丝虫用0.5ppm即可,而冬季需1.4ppm才有效;水的硬度越大硫酸铜的毒性越小,因碳酸盐能与硫酸铜生成蓝绿色的碱性碳酸盐沉淀。从而降低了药效;pH值与碳酸盐的含量有关,碳酸盐越多,pH值越高故毒性越小。水中的溶解的有机物尤其是蛋白质和多羟基化合物能与硫酸铜形成有机复合物,因而降低了毒性;其次是水中的金属化合物能与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使毒性降低,如水中含有食盐或氯化钙时硫酸铜的毒性减小。
另外,不同的鱼类品种对硫酸铜的的忍耐程度不同。据报导鱼类对硫酸铜的敏感性依次为:鲑鱼类、其次是草鱼、鲢鱼再其次是鲤、鲫、罗非鱼。据测定水中铜离子(Cu2+)含量为0.012mg/L时,鲑鱼苗摄食量明显减少,超过0.017mg/L时停食,水中铜离子每升达5~10微克时,蓝藻等的固氮作用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白鲢对硫酸铜的50%的回避浓度是0.3ppm,当硫酸铜浓度低于0.5ppm时对鱼的寄生虫没有杀灭作用,超过0.8ppm时又易引起鱼的中毒死亡,使安全浓度降低。危险性增大。
硫酸铜使用中的另一个问题是铜离子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引起鱼的肾坏死、造血功能下降、降低肠道消化酶的活性,引起消化系统紊乱。
二.硫酸铜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防治鱼病
硫酸铜可用于防治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如:卵鞭虫病、隐鞭虫病、鱼波豆虫病、毛管虫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等)以及甲壳动物引起的鱼病(如中华鱼蚤病等)。全池泼洒的用药浓度一般春、秋季为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比为5∶2);夏季应降到0.5~0.6ppm。用药时间尽量选择晴天中午进行,全池均匀泼洒,用药后要做好解救鱼类浮头的准备工作。
2.鱼种药浴
常用药浴浓度为8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比为5∶2)合剂水溶液或硫酸铜8 ppm加漂白粉10 ppm合剂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这两种配方均可以杀灭体表和鳃上细菌、原虫;对未形成胞囊的粘胞子虫也有效。
3.工具、食场消毒
鱼具用20ppm,硫酸铜水溶液浸泡半小时,可杀灭原虫。食场消毒可在鱼病流行季节定期进行。每次用硫酸铜100克,硫酸亚铁40克。溶于水后泼洒在食场周围,面积控制在80~100平方米,先泼药后喂鱼,每天一次,连用2~3天。用以防治原生动物性疾病。
4.控制有害藻生长
硫酸铜还常用于防治微囊藻、卵甲藻引起的鱼类中毒。全池泼洒的用药浓度为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比为5∶2),用药后要及时开动增氧机,或在第二天清晨酌情加注清水。防止藻类死亡后,产生的有毒物质引起鱼类中毒。
硫酸铜可用于清除青泥苔、螺蚌等和防治丝状藻类附着引起的鱼虾蟹病。全池泼洒与药浴浓度与上文相同。
三.使用硫酸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有协同作用,硫酸亚铁本身无杀虫作用,但它可促进主药渗入机体,增加通透性,提高主药的药效。所以应用硫酸铜时,应与硫酸亚铁合用。
2.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小,池水体积及给药量务必计算准确。并做好万一产生药害时,加水和增氧等项抢救的准备工作。
3.一般水质较肥时,应提高硫酸铜的用量,但生长季节以不超过1ppm为限。
4.有些寄生虫病不能用硫酸铜治疗,如小瓜虫病。用硫酸铜治疗不但无效,反而会使小瓜虫形成胞囊,大量繁殖。
5.因铜离子易在生物体内蓄积,产生许多副作用故应慎用,且不可连续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