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利用现有的坑道建池,对鲍鱼苗种进行越冬和强化培育。并开展潮间带养殖,采用池塘、网箱和自然底播养殖鲍鱼,均获得成功,该方法可达到促进鲍鱼快速生长的目的。通过试验,对三种养殖方式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得出试验数据选择出最佳的养殖形式,同时加强对病害的防治,并开展鲍参混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效益。
鲍鱼作为海珍品之一,其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深受人们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大力发展鲍鱼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
80年代以前人工养鲍多采用海上筏式养殖,由于投资大、管理繁琐、风险等因素,发展速度较缓慢。90年代初,我们在潮间带岩礁区利用网箱、建池、垒石蒙网养鲍一举获得成功,但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许多试验尚未开展,对鲍鱼的生活规律还不能全面地认识和掌握,对于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尚缺乏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从而严重制约了鲍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此,1998年我们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名贵品种养殖及其配套技术”这一课题,目的是利用坑道的有利条件,对鲍鱼苗种进行强化培育,并开展潮间带养殖,以达到促进鲍鱼快速生长的目的,同时,开展鲍参混养,以提高综合效益。
一、苗种培育
利用现有的坑道进行大规格苗种的强化培育,在坑道内建池进行鲍苗的越冬和强化培育。
1、主要条件与设施
坑道保苗的主要设施是:沉淀池、砂滤池、回水池和养殖池等。
1.1沉淀池:沉淀池的作用是沉淀海水,提高压差,保证水流畅通。
1.2 砂滤池:其作用是过滤海水,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质,保持水质清洁。
1.3回水池:回收养殖池的水经处理后再进入养殖系统。一是节省提水的费用,二可以调节温差,由于养殖用水与自然海水的温度有些差异,可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
1.4锅炉:用于升温,为了在越冬期间鲍鱼能更好地生长,坑道应配有小型锅炉。
1.5养殖池:各坑道养殖池的规格主要视坑道的高度和宽度而定,一般池深30厘米左右,长度2—3米,宽度0.5米左右。对于较宽的坑道,建2—3排池子,中间留通道;较窄的坑道一边建池,另一边留通道;较宽的坑道建多层池子,从而增加了坑道的利用率。
1.6养殖网箱:养殖网箱采用聚乙烯无节网片制作,网目大小为1—2厘米,形状为长方形,大小依池子尺寸而定,一般为1×0.4米,每池2—3个网箱。
1.7养殖板:在网箱内设置黑色波纹板作为附着基板,板上有圆孔,以便于鲍鱼的自由通过,附着板在网箱内波沟应顺流放置。
2、苗种放养
1998年3月—4月共放养鲍苗450万只,壳长为1.5—2厘米 ,平均每平方米放养1000只左右。
3、日常管理
3.1饵料投喂:饵料以新鲜海藻(海带、裙带菜等)为主,辅以马尾藻、石莼等,在饵料缺乏时以淡干海带浸泡后进行投喂。海藻在投喂前皆去根洗净,切成20厘米左右的长段,投饵量按鲍鱼实际体重的2—3倍投喂,每天傍晚投饵,第二天将剩余饵料和粪便进行清除。以保持饵料的新鲜。
3.2水质要求:要保持清新的水质,海水入池前首先经过24小时黑暗沉淀处理,再经过砂滤池的过滤,在进入养殖池前先要调节好水温,避免与养殖池水的温差过大。根据不同的水温、鲍鱼的大小、放养密度,及时调整换水量和流速,以保持水质的新鲜。
3.3放养密度:根据鲍鱼的壳长、大小调整培育密度。
每十天至半月测量一次鲍鱼的壳长,及时调整放养密度,一般是壳长1.5—2厘米时,每平方米放养1000 只左右;壳长2.5厘米左右时,每平方米放养800只左右;壳长3.5厘米左右时,每平方米放养500只左右。
3.4其他:经常检查鲍鱼的生长、摄食情况,以及死亡等。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4、结果
试验于1998年3月开始放苗,到1999年4月结束,历时13个月,利用坑道培育大规格苗种380.2万只,平均壳长4.98厘米,成活率84.5%。
二、潮间带养殖
潮间带养鲍是指池塘养鲍、网箱养鲍和自然底播养鲍三种形式。
1、池塘养鲍
池塘养鲍是指在适宜的岩礁地带人工建造池塘并投入苗种进行养殖鲍鱼的方式。
1.1选址:
1.1.1选在岩礁地带,邻近不要有泥沙淤积。
1.1.2不易受灾害袭击。
1.1.3海水不受污染。
1.1.4海水能借波浪潮汐、沿岸流等进行交换。
1.1.5易于种植海藻。
1.2建池:
池子的建造依据地理位置,借助于现成的岩礁地带,人工筑坝,坝高在2—3米,在最低处设有排水闸门,以利于进排水。池子建好后,应清除池中的敌害生物。
1.3苗种放养:
池塘养鲍的投苗量一般每平方米投放3厘米以上的苗种30只左右,采用水下投苗法,即将鲍鱼与附着板一同投入水底,待鲍鱼附着在其他附着物时,再取出附着物,以提高鲍鱼的成活率。
该项目从98年5月开始放苗,放养2.5—3厘米的苗种289.5万只,平均每平方米放养18只,同时放养刺参苗种9.5万只。99年4月放养坑道培育的大规格鲍鱼苗种204.7万只,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1只。另外,99年4月在试验区中放养2.5厘米的苗种186.4万只。
1.4饵料投喂:
鲍鱼的摄食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经常观察鲍鱼的摄食情况和饵料的剩余,进行不断地调整,以确定合理准确的投饵量。
1.5结果:
项目从98年5月开始放苗,到99 年12月收获,历时一年零七个月,共产鲍鱼216.2吨,平均壳长7.1厘米,平均个体重52.4克,成活率为87.5%,收获刺参 8.7 吨,平均个体重102克,成活率89.8%。
2、网箱养鲍
网箱养鲍是指将鲍鱼放入网笼中,固定在潮间带海底进行养殖。
2.1养殖区的要求:
选择在岩礁无淤泥的区域,海水无污染,水质清新,能避风浪,潮差较小的地带。有条件的可借助岩礁凸砌筑一矮坝。
2.2网箱的制作与放置
网箱由螺纹钢制成,规格为2×1.5×0.5米或2×2×0.5米或3×1.5×0.5米三种,外面用1—2厘米的聚乙烯网包裹,顶面留1—2个袖口,以便投饵和清箱。
网箱在海区或池中依次排列,留有间距,在网箱内放置比较光滑的石块,块重10—20公斤左右,一是用来固定网箱,抵抗风浪冲击,二是为鲍鱼提供栖息场所。放置水深为低潮时顶面在1米水深为宜,一般每亩放置50—60个网箱。
2.3苗种放养:
1998年4月在岩礁区4.5万个网箱中,放养2.5—3厘米的鲍苗273.6万只;1999年4月放养坑道培育的大规格苗种175.5万只,并放养2.5厘米左右的小苗152.1万只。
2.4饵料投喂:
饵料以新鲜海带、裙带菜为主,其次是淡干海带和配合饵料,投喂量根据摄食情况、饵料的剩余和流失情况来定。
2.5其他管理:
随时检查网箱是否破损,在每次投饵、清除残饵时都要仔细检查围网,以防止鲍鱼外逃,造成损失。
定期进行清淤,在每次大风潮时,海水浑浊,待风停潮落后,要立即清淤,以保持水质清新和环境稳定。
经常检查鲍鱼生长情况,定期测量大小,制定合理放养密度,及时稀疏,更换网衣,保持水流畅通。
2.6结果:
自98年4月放苗至99年12月收获,共收获商品鲍159.6吨,平均壳长6.7厘米,平均个体重48克,成活率为85.3%。
3、自然底播养鲍
自然底播养鲍是指选择在适宜鲍鱼生长的岩礁自然海区播放鲍苗,依靠自然生长的海藻作为饵料,人为的加以管理的养殖方式。
3.1选址:
3.1.1适合鲍鱼生活的岩礁、岛屿上。
3.1.2海藻繁生、饵料丰富。
3.1.3水清流畅,无淡水流入的高盐度海区,水深为3—20米。
3.1.4敌害生物较少。
3.1.5易于看护、管理、运输方便的沿岸。
3.2苗种投放:
选择在海区平潮时,以水下播苗为最佳。这种方式要求底播的苗种规格要大一些,可以抵抗风浪的冲击和御敌能力,增加适应能力。
3.3管理方法:
底播养鲍的优点是饵料投入少,节省人力、物力,养殖成本低。缺点是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生长期短,养殖周期长,鲍鱼受敌害生物侵袭严重,回捕率低等。因此在管理上要求经常潜水,清除敌害生物,如鱼类(鳗鱼、鲷科鱼类、章鱼)海星、海胆及蟹类等,以保证鲍鱼有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
3.4结果:
自1998年4月放养2.5厘米以上的商品苗275.5万只,经过1年8个月的养殖,至1999年12月收获,共产商品鲍81.4吨,平均壳长6.9厘米,平均个体重50.1克,回捕率为65%。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