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其他 > 病害防治 > 正文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现状与前景(4)

发布时间:2004/1/2 10:17: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四)分阶段目标和应用前景 
1.分阶段目标 
(1)2001~2005年 
完成牙鲆、真鲷、鲈鱼、东方鲀、鳜鱼、欧洲鳗、中华鳖等细胞系的建立,实现2种以上鱼类组织培养的长期传代,建立1株以上鱼类的传代细胞系。突破对虾、中华绒螯蟹、锯缘青蟹等甲壳类的细胞培养技术,实现1种以上甲壳类细胞的连续传代培养,扇贝、鲍鱼等的组织培养工作建立。初步建立剑尾鱼标准实验动物,开展其在病毒学、免疫学、药物学等方面的应用。建立克氏原螯虾作为对虾及甲壳类的试验模型。建立扇贝、海水鱼类、中华鳖等病原的实验室条件下的感染方法。提出建立水生生物的病原库的可行性报告。进行对虾、中华绒螯蟹、栉孔扇贝、鲍鱼、牙鲆、真鲷、鲈鱼、东方鲀、鳜鱼、欧洲鳗、月鳢、中华鳖等病原的分离和鉴定,鉴定并保藏3株以上目前已发现的病毒病原,分离并鉴定1种以上新的水生生物病毒。分离、鉴定并保藏6株以上的细菌病原,建立相应的快速鉴定技术。建立鱼类、贝类主要寄生虫病原,如小瓜虫、孢子虫等的离体培养技术。 
完成主要水产养殖动物2种暴发性疾病病原,如对虾白点病病毒、嗜水气单胞菌等的关键基因结构功能和致病机理等研究。分离1个以上病原菌抗性质粒,进行结构特征、抗性谱和细菌变异的分子机理研究。掌握3种以上水生生物的主要疾病,如对虾蚤状幼体综合症、中华绒螯蟹病毒病、虾蟹聚缩虫病、扇贝大面积死亡、鲍鱼脓足病、海鱼弧菌病、海鱼病毒病、鳜鱼病毒病、月鳢病毒病、欧鳗双极虫病,鱼类粘孢子虫和微孢子虫病、中华鳖病毒病等病原的类型、致病性和致病条件、体外培养、感染特性等病原生物学关键特征。掌握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对虾、中华绒螯蟹、扇贝、牙鲆、欧鳗、草鱼、鳜鱼、中华鳖等)2种以上病毒病的病原生物学、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流行的发展趋势。 
建立5种主要养殖生物,如对虾、中华绒螯蟹、扇贝、鲍鱼、鳜鱼、鳗鱼、中华鳖、牛蛙等的关键病原的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制备3种以上病原的检测试剂盒并实现商品化。建立2种以上烈性病原的检疫技术,检疫技术与国际接轨。确定影响1种以上疾病,如对虾暴发病或扇贝大面积死亡流行的关键性生态环境因子,针对上述查明的环境因子建立1套以上相应的快速监测技术。掌握该疾病发病的关键特征性生理指标,建立1套以上相应的检验技术。利用上述病原检测、关键性生态环境因子监测、关键性发病指针性生理指标检验的技术,初步开展群体或区域水平的病害监测预警。 
在甲壳类、贝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养殖动物中各选择1个代表种,通过比较免疫学研究,初步掌握主要养殖动物的免疫系统结构和组成、免疫组织细胞的功能、免疫因子的作用、免疫应答的过程等特点。掌握2~3种当前水产养殖中主要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主要鱼类病原)的关键抗原决定簇或表面大分子结构、中和反应的关键抗原及中和反应的机理。进一步完善草鱼出血病病毒疫苗和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制检规程,用基因工程手段开发1种以上更为安全有效的新疫苗产品,如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等,实现产业化。对真鲷、鲈鱼、牙鲆、鳗鲡、鳜鱼、牛蛙、中华鳖等疾病有一定研究的主要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开展免疫防治研究,掌握2种以上病原的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疫苗规模化生产技术、疫苗应用技术,至少实现1种新的疫苗的产业化,病毒性疾病的疫苗保护率在70%,细菌性疾病的疫苗保护率在80%以上。开发2种以上绿色的微生态环境改良剂(光合细菌、消化菌、放线菌及其它生物活性剂等)、2种以上免疫促进剂(肽聚糖、葡聚糖、多肽等)、1种以上抗微生物制剂(干扰素、抗菌肽、凝集素、抗病毒肽等)、1种以上生物防病添加剂、药物浸浴剂、药物活性保存复合制剂等应用技术,明确其防病机理、用法、效果。建立5种以上常用渔药成分的质量检测技术、效用的定量检验技术、药代动力学检验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等;规范15种以上常用渔药的使用方法,评价使用效果;初步明确5种以上消毒剂类和抗菌素类药物对宿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水产品质量控制中10种以上常用的渔药成分的残留量和休药期。制订我国渔药管理的行业标准、质量检验、临床检验、使用跟踪检验的技术规范,为统一管理渔药生产提供依据。 
以1个养殖场或海湾为基地,针对1种以上关键的疾病,如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或扇贝大规模死亡开展研究,查明该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病原的各种寄生宿主或载体,调查病原在寄生宿主或载体的周年存在情况及寄生宿主或载体的生态变动规律,调查病原与其他微生物之间动态消长的种群关系,从而掌握病原传播的生态动力学。与此同时,通过人工试验找寻宿主生活质量及抗病力与生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考察验证上述相关性在该基地范围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综合上述两方面研究数据,初步评估病害流行的可能性,以预测区域环境生态容纳量受病害流行的限制。开发2种以上水质微生态、浮游生物生态调节剂,通过调节微生态和浮游生物生态稳定环境理化指标,从而起到减少宿主应激反应,避免病害爆发流行的效果。提出通过生态调控手段,减少养殖生态环境中病原携带生物量或病原存在机率的实用技术措施,以至减少传染源、降低病原的传播机会。在示范基地使病害发生率降低20%~30%。 
对对虾、扇贝、草鱼等2个以上的自然抗病群体或幸存群体,进行抗病力的遗传分析,确认其差异的遗传基础,对其进行遗传差异显示分析以筛选和克隆1个以上有效的分子标记,初步查明其抗病机理,分离相关的抗性因子,克隆其抗性基因。开展上述抗病群体的家系培育,完成3代全人工累代的抗病选育工作,确认抗病性状的可稳定遗传。用上述分子标记从其它野生或养殖群体中筛选出1个以上新的抗病个体,对新个体完成1代以上的家系累代。试验不同家系之间杂交对抗病性状的增强和生长的改善作用。分析1种以上抗病基因序列,初步构建1个以上重要水产养殖动物基因导入的表达载体,进行其序列分析,为转基因抗病品种培育打下技术基础。 
(2)2006~2015年 
建立系统的水产动物病害研究的实验模型库,包括细胞库、实验动物库、病原库等。水生生物细胞库将形成规模,保存有5~8种水生生物(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两栖类、爬行类等)的10~15株传代细胞系,有2株以上的细胞系可实现大规模的连续发酵培养,其中主要养殖动物的传代细胞系将逐步建立。实验动物库有3~5种标准化水生实验动物,并在水生生物病害、免疫、药物等研究中得到应用。水生生物病原库收集保存40余种历史和当代的国内外水生生物主要病原,其中部分病原进行系统的分类鉴定工作。 
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工作不断深入,部分病害逐步得以有效控制,多数疾病病原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及致病机理等初步揭开,疾病流行的动力学过程和病原生态学特征已了解。对新出现的病原,能快速确认其危险级别,掌握病原变异动态,了解流行趋势,并及时得到防治。 
与国际水产疫病检疫预报网络连网,水产重大疫病检疫制度基本完善。对国内外10~20种水产疫病可进行快速检疫,并开展群体或区域水平的苗种或亲体的健康及抗病力检验。20余种病原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或检测仪商品化,实现主要病原检测、宿主健康检验、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初级水产重大病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可在全国范围内跟踪5%以下流行度的病害,并初步预测该病害的流行趋势。 
在不同水产养殖生物免疫组织细胞的功能、免疫因子的相互作用、免疫应答的分子机理等比较免疫学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不同水产养殖生物的机体免疫网络理论。掌握宿主免疫识别的病原关键抗原决定簇、表面大分子结构和参与中和作用的关键抗原。有5~10种不同病毒、细菌、寄生虫的商品化高效疫苗,近10种不同水产养殖生物的免疫促进剂,2~3种不同病害的特效应急生物渔药、系列绿色生物渔药及营养免疫剂,在加强宿主抗病力、修复病害损伤、稳定和净化水质生态环境、减少病原传播机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水产常用药物管理形成体系,针对国内外生产的近百种常见渔药开展质量检验、临床检验和使用跟踪检验。 
通过对3~5个养殖区域或海湾的2~3种主要病原的生态动力学、1~2种养殖生物抗病力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病害流行对环境生态容纳量的限制力等的研究。实现对水质微生态、浮游生物生态的有效调节,基本杜绝养殖生态环境中的暴发性病原的存在和传播,制订海区环境生态容纳量的宏观优化及调控的技术规范。在示范基地使病害发生率降低40%~50%。 
对2~3种养殖生物进行抗病种群的分子标记研究,筛选克隆4~5个分子标记;对研究的2~3种病害抗性因子,克隆其抗性基因。对1~2种现在的主要病害,通过家系累代选育出4~6个抗病家系并进行杂交育种和推广。水产生物抗病基因工程育种取得突破,2~5个转基因家系的外援抗病基因可稳定遗传,表现显著的抗病力。 
2.应用前景预测 
病害发生在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1世纪,水产养殖业将向多品种、高投入、高密度、集约式、工厂化的方向发展,病害发生的潜在威胁在这样的系统中将更为显著。因此必须加强水产病害基础研究,健全病害检疫和检测预警系统,开发高效无毒的新型渔药和疫苗,完善防治病害的生态环境调控技术,提高养殖生物种苗的抗病力等,将可系统地对病害潜在的威胁提供有效的监控和防治措施,从而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使病害防治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水产养殖业的需求,保障水产养殖业的高效持续发展。 
21世纪初,我国建立水产养殖生物病害研究的实验模型,包括建立水产动物细胞库、育成标准的实验动物、建立水生生物病原库、建立一系列病原实验室感染方法、离体培养技术和快速鉴定技术等,是为水产养殖生物疾病学、免疫学、药物学以及其它科学研究建立最基本的实验研究的标准手段和技术方法,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成果将在的水产养殖生物的各种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开展水产动物主要疾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研究,包括研究病原的基因结构功能和致病机理、掌握疾病流行的动力学过程和病原生态学特征、认识新病原的生物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确认其危险级别等,是从理论上解决疾病发生和流行的机理,其成果将为疾病防治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提供关键性的理论依据。为水产养殖动物重大疫病检疫与监测预警系统奠定技术基础,包括制备病原检测试剂盒并实现商品化、制订与国际接轨的病原检疫技术、建立影响重要疾病流行的关键生态环境因子的快速监测技术、建立发病关键特征性生理指标的检验技术等,是为我国开展系统的水产养殖生物的疫病检疫和建立病害的监测预警系统提供关键技术,其成果的应用将保护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免受国外新的疫病的威胁,使国内出现的重大疫病的流行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区域,使各地的水产养殖尽早了解疾病发生的趋势,从而尽快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免疫防治技术研究和绿色生物渔药研制及各类渔药的管理,包括掌握水生生物的免疫机制、研制高效疫苗和免疫促进剂并实现产业化、研制生产系列防治疾病的绿色生物高效渔药、研究水产常用药物标准化管理的技术体系等,是为生产养殖业的病害防治提供高效、无残留、无污染的渔药和疫苗并使渔药的生产销售受到国家的行业管理,其成果将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的防病治病和行业管理,并将产生极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控制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大规模流行的生态环境调控技术,包括掌握养殖生态环境与病害流行的关系、建立减少环境中病原传播的水质微生态和浮游生物生态调节技术、制订防止病害流行的海区环境生态容纳量的宏观优化调控技术规范等,其成果将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池塘的健康管理和养殖海域的宏观管理,为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水产养殖生物抗病育种技术,包括克隆抗病种群的分子标记、克隆抗病基因、通过累代选育抗病家系、通过转基因培育抗病生物等,其成果将直接推广应用于水产养殖种苗培育,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工作是水产养殖业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其经济效益直接体现在水产养殖业本身。忽视病害防治工作或以被动应急的态度对待病害防治工作,将造成养殖业严重滑坡,根据目前养殖规模和病害发生现状估计,病害引起产业损失可达30%~50%,即产量损失在980万~1 600万吨范围,高于当前整个海水养殖业产量。对病害防治进行上述各方面研究,到2015年,有望减少因病害引起的损失一半以上,按目前的产量估计其效益达500万~800万吨。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3687 关键字:水产养殖,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病害防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