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虾类 > 病害防治 > 正文

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的集约化养殖与病害防治

发布时间:2003/12/12 10:46: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近年来华南沿海对虾养殖的发展概况与新进展 

  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科技界和产业界 的共同努力,我国华南地区的对虾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病害问题十分严重, 但整个对虾养殖业不仅得到恢复,而且呈现 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在全国沿海对虾养殖业 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广东省的对虾养殖产量连续几年居于全国第一。海南省的对虾养殖显然大面积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起点高,科技含量高,投人比较大,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很快,虽然与其他沿海省市一样有严重的病害问题,但后来居上,产量达到了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和山东。广西的对虾养殖近年也发展较快,其产量也在全国沿海省市居于前列。正是由于这三个省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国对虾养殖业的恢复,使得近几年我国对虾养殖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回升。 

  另一方面,华南三省区从政府到地方到企业,深人认识到科技进步在对虾养殖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从对虾饲料加工企业到养殖对虾的个体户,普遍认识到科技在促进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饲料生产企业加大了科技投人和技术改造力度,许多大型企业生产的饲料并不逊色于国外企业和合资企业。许多大型养殖场加大了基础设施和养殖设备的改造和投人力度,高标准的集约化对虾养殖池。各种类型的增氧机得到推广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养殖条件。更重要的是,广大从事对虾养殖研究的科技人员,在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充分注意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了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加强了技术推广,使得各种国内外最新的养虾理论和 技术迅速推广、普及到广大虾农之中。特别 是在虾病问题成为养虾业的世界性难题之 后,加强了虾病防治的科技攻关力度,结合实际,创造了许多为广大虾农群众接受新的对虾养殖模式和病害防治方法。 特别是自今年初以来,通过台湾商人引 进,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带动下,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掀起了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或白脚对虾)的养殖热潮,凡纳对虾的养殖获得普遍成功,苗种供不应求,广大养虾企业和个体户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甚至许多企业和虾农误认为由于这一新品种的引进可以解决困扰我国对虾养殖业多年的对虾病害问题。

    毫无疑问,作为全世界三大养殖对虾优良品种之一的凡纳对虾,无论在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和肉质等方面具有许多优于斑节对虾和其他对虾的优点,但是它作为一种甲壳类生物,同样有严重的病害问题,而且它的繁殖难度更是远远大于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耐活运能力也远远逊于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只有科学地、客观地研究和开发利用这一新的品种,才能保证该优良品种的养殖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的集约化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凡纳对虾集约化养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一种原产于墨西哥湾的大型对虾,后经美国设在夏威夷的海洋研究所将该品种引人夏威夷进行人工繁育和养殖研究取得成功,并逐步向全世界推广。

    我国曾于80年代末期引人该种对虾,但由于人工繁殖和培苗问题未能实现产业化,一直进展不大。95-96年间我国台湾引人该种对虾,并在97—98年间养殖获得大面积成功,但在98——99年间又因病害问题,造成养殖失败者很多。国内主要是自99年初才开始大面积养殖的,多数企业和虾农主要还是抱着试养的心态去进行养殖的。

    与斑节对虾养殖相比,多数单位和虾农的养殖取得了成功,其经济效益也显著优于斑节对虾养殖。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今年率先在两个试验点(合计15公顷)进行了该种对虾的集约化防病养殖试验示范,并与斑节对虾进行了对照,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而且从目前的市场走向来看,该种对虾的养殖被证明是优于斑节对虾的。然而绝大多数养虾企业和个体户没有接触过几纳对虾,更缺乏该虾的养殖技术,加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宣传和误导,导致一些养殖成功的人认为该虾好养,没病,很容易成功,而一些养殖失败的人则认为该虾难养,病多,甚至由台湾的成功和失败得出该虾只能养一次的奇谈怪论。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不客观的。

    以我们目前的研究结果和养殖经验来看,凡纳对虾确实具有许多其他经济对虾类不具备的优良特性,同时也有它自身的一些病害,甚至对于某些常见的病害,它比斑节对虾更为敏感。因此,只有科学地养殖这种虾,才能取得成功。养成功的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养失败的要好好总结经验。
 
  2.斑节对虾集约化养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斑节对虾的集约化养殖,其技术最为先进的是台湾和泰国,国内的集约化养殖则是近三到五年的事情。目前虽然集约化养殖时间不长,但己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高位池养虾作为对虾集约化养殖的一种模式,近年受到广大企业和群众的普遍欢迎,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虾的集约化养殖是集养殖设施、养殖技术和养殖管理经营于一体的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养殖模式。虽然高位池在池塘建设、增氧设施的配备、池底清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达到了集约化养殖的要求,然而许多虾场在技术和管理方面,沿用的仍是普通塘养殖的粗放管理、粗放经营和粗糙的技术,根本未能达到集约化管理和经营的要求。

    集约化的对虾养殖对于技术和管理的要求是非常高和非常严格的,“一个集约化养殖场养殖失败了,无非是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本身的设计和建造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技术问题,第三方面是管理的问题。从第一方面来讲,关键是水质和水量的问题。一些虾场由于设计上的先天缺陷,水源水质选择不当,池塘漏水,水量不足,导致一系列正确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无法实施,当然要养好虾就很困难。从第二方面来讲,许多虾场各种基础设施很完备,水源水质条件也很优良,但他自己或聘请的技术人员不行,缺乏临场处理技术问题的实际经验,遇到问题只会乱用药,当然也不可能养好虾。从第三方面来讲,虾场基础设施和条件很好,技术人员也很有经验,但是管理粗放,放任自流,甚至生产资金不到位,导致良好的、先进的技术措施无法落实,养虾也难以取得成功,即使养成了,也难以取得好的效益。

    当前在斑节对虾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可以说上述三方面的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这些问题当中最为突出的本人认为是下面两个问题: 

  1.药物乱用和滥用的问题 

  由于病害严重,各种真、假药物到处泛滥。无论是育苗还是养成,许多人都是采用药物为先的办法,甚至出现“打底药”(即在未育苗或未放苗养殖之前就往虾池中先加一些药物)的根本违反科学的不正确做法,其次是在用药过程中,不管虾病症状,不管虾的生长状态,不管虾池水质底质环境,只凭道听途说,不管什么药物先加下去再说。用得不对的根本达不到任何防治效果,即使碰巧用对的,也由于使用量过大过多而导致养殖成本大量增加,最终虾养成了,也得不到相应的利润,有时还要赔本。 

  2.盲目追求高产和加大放苗量 

  许多人认为只要高产,就能有高效益。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对虾养殖与其他行业一样,不注重产品的质量,盲目追求高产,并不能取得好的效益,这一点在海南的第一造斑节对虾养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虾场不顾自身的虾塘条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盲目加大放苗量,导致养殖周期延长、商品虾规格偏小,使原本有的自然温度优势(可以提早放苗和提早收获)丧失,出现虾价下跌(曾经跌破过成本价),虾养成了,甚至产量很高(亩产一千斤)还要赔本。因此,根据自身虾塘的条件、技术和管理水平,选择适宜的放苗密度,争取一个最佳的投人与产出比例是当前斑节对虾集约化养殖中一个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普通虾塘、老化虾塘的改造与对虾病害综合防治 

  大家都知道,目前在整个对虾养殖行业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病害防治问题。虽然国内外各方面多方努力,但迄今成效不大。许多自称的“灵丹妙药”、“仙方妙方”都在无情的实践检验面前败下阵来,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找到能够有效治疗对虾白斑病等病毒性疾病的良药。这促使人们像关注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一样,开始重视和关注养殖对虾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人们深深地认识到,造成对虾暴发性死亡的对虾病毒,无论通过那种途径进人我们的养虾油中,始终都离不开水。简单地说,病毒是借助于水源和带水的苗种、饲料等才得以进人我们的养虾池中。那么水中的病毒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不得不讲一讲我们沿海众多的普通虾池和老化虾池了,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有效监管,任何人都可以将养殖生病和死亡的对虾随意排人大海。试想一下,我国有近300万亩虾池在年复一年地进行对虾养殖,年年养年年死,这些被养病的、养死的虾哪里去了呢?都排人大海了!很显然,这些生病的虾塘、死虾的虾塘就成了病毒病原的培养库,正是这些虾塘在源源不断地向我们的大海中输人病毒,病毒再通过海水(包括各种媒介)又输送到我们的虾塘中,就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造成病害越来越严重,对虾越来越难养。因此,有效地治理普通虾塘,改造老化虾塘,减少普通虾塘和老化虾塘的失败率,就能有效地提高集约化虾塘和新开虾塘的成功率。从这种意义上讲,普通虾塘和老化虾塘的病害控制和环境管理比集约化虾塘的病害控制和环境管理更为重要。实际上,对于普通虾塘和老化虾塘的病害控制和环境管理并非没有任何办法,作者前段时间曾专门撰文讲过这一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通过专家鉴定的“对虾病害综合防治研究及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成果,虽然是在集约化养虾塘试验成功的,实际上稍加改造,完全可以移植到普通虾塘治理和老化虾塘改造上应用。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3970 关键字:对虾,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病害防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