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泥蚶(Tegillarca gransa Linnaeus)属广温、广盐性贝类,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沿海地区,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泥蚶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一些常规操作技术日益普及,但是,目前泥蚶人工育苗中还普遍存在着生产不稳定、质量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泥蚶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育苗生产实践中,总结了泥蚶人工育苗中提高幼虫及稚贝成活率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一、育苗设合条件
泥蚶育苗厂育苗设施需保证水、电、气、热的顺利供应,在大批倒池、阴雨天等意外情况发生时,也能保证供给。
1.蓄水池:近年来由于各种污染,海洋环境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赤潮频频发生,需一口蓄水量足够的池塘以保证良好的水质。
2.沉淀池:沉淀池用水量应在育苗用水总量的4倍以上,备急用。为达到好的 效果,沉淀池上应加盖,使之完全黑暗以加强沉淀效果。
3.沙滤池:泥蚶苗种对水质要求较高,沙滤池应设有两级沙滤,平时应随时进行洗刷。
4.藻类池与育苗池:由于现在育苗密度大,随时供给新的足量饵料是育苗的关键,藻类池与育苗池面积的比例一般在2:3为宜,在藻类池上需加盖塑料布或透明的玻璃钢瓦。
5.加温设备:近年来,泥蚶育苗生产时间提早,需配备加温设备,一般采用锅炉供热形式,育苗池内采用不锈钢加热盘管,要具有1小时内将池水加热升温2℃以上的供热能力。。
二、饵料的培养
作为泥蚶苗种的饵料种类应耐高温,一般用金藻、扁藻和角毛藻;在育苗过程中,为充足地供应育苗所需的饵料,一般分为三级培养。
l.一级保护及扩种:容器为 550一5000mL三角烧瓶和5000-20000ml的广口瓶或纯净水瓶,分别以烧开和高锰酸钾浸泡来消毒,避免污染,放于专门的保种室培养,日常管理以镜检、接种和摇晃为主。
2.二级扩种:用普通出苗袋(15L-25L)或150L聚乙烯长袋培养。近年来,多以塑料白桶培养,具有不易破损及泄漏,操作方便等特点。在培养时间内,充气与生长速度成正相关,间歇充气优于充气半天停半天的方法。为了避免污染和老化,采用接种后一次性加满培养液的方法,为延长存放时间可多次添加营养盐。在适宜范围内以调节光照、充气量、温度、营养盐的浓度来控制生长速度,桶接桶时采用虹吸方法能避免污染,且可以多次进行。
3.三级培养:采用开放式培养,培养在藻类池中进行,由于三级培养不宜控制环境及生物污染,所以现多采用加大充气量,一次性加满培养水(培养液浓度取半),并采取抽人漂白粉澄清水,原池消毒、原池中和的方法。藻类浓度要达到金藻80万个-250万个/mL,扁藻10万个一60万个/mL,角毛藻60万个-200万个/mL,否则投饵量过多,引起氨氮升高,破坏水质。
三、亲蚶的准备和催产
选择健壮无病、性腺成熟度好的泥蚶,规格80个-180个/kg。亲蚶催产一般采用阴干及流水刺激相结合的方法,直接从养殖塘选购的亲甜,洗净,用5ppm高锰酸钾消毒后,在阴凉处阴干5h-24h,一直到用手触摸,两瓣壳缓慢地才能闭合为止,然后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催产池中,一般池水深60cm,充气并给予流水刺激,每隔10分钟-30分钟观察一次。发现有亲蚶产卵时,加大进水量直至加满,并随时观察卵的密度,当卵的密度达到一定时,即起网移到另一池继续催产。
四、作好倒池工作,控制好水质
泥蚶育苗的水质是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条件的主要工作,当受精卵在16h-20h左右变成D型幼虫时,就要及时进行倒池。倒池时应细心,减少D型幼虫遭到机械损伤的可能,倒池完毕后幼虫密度控制在10个-50个/mL。随着个体长大有个别幼虫达到壳顶幼虫时,就要及时进行倒池。幼虫在变态时处于敏感期,给它一个稳定的、干净的水环境,以提高它的成活率。此时池中幼虫的密度控制在5个-20个/mL左右。附着前幼虫又面临一次变态期,幼虫从浮游生活转为附着生活,所以对池底的要求较高,又必须进行一次倒池,给附着后的幼体有一个稳定底质的环境,附着时幼虫密度一般为100个-250个/平方米左右为宜。平时根据水质情况进行倒池,当遇到投饵量过多、排泄量增加,而引起水质恶化或进水水质不好时,幼虫出现不适状态也应及时采取倒池或大换水措施。
附着后一般3天-4天倒池一次,此时随着其个体增大,排泄量增多,空间密度也不够,所以应倒池和分池,以降低分布密度。
五、准备好附着基,把好附着关
附着基一般采用在滩涂上刮去上层油泥后所取的2cm-3cm厚的稀泥,先用120目-125目筛绢过滤,再经煮沸消毒,泼洒于池,沉淀12h以上即可使用。有些单位采用曝晒消毒法也可。在幼虫移人前,加人足够的藻类。此时一般用扁藻和金藻,扁藻和角毛藻或扁藻、金藻和角毛藻混合藻为宜,浓度分别为扁藻10万个-60万个/mL,金藻40万个-80万个/mL,角毛藻40万个-60万个/mL。
六、日常管理工作
1.换水:每天早晚各一次,换水量达50%-100%以上,用水要保持洁净新鲜,如出现水质恶化时应大量换水。
2.投饵:以少量多次为好。为了达到既能使幼虫吃饱,又不败坏水质,一般每5小时投饵一次,投饵量控制在每个个体肠胃饱满。但在前期通常都采用早晚各一次的投饵法。
3.光照强度:育苗室为避免幼体趋光性,一般用遮阳布遮光,光线控制在500lX左右。在阴雨天,可以不这光。
4.水温:不同的生长时期水温控制略有变化,一般控制在27℃-31℃为佳。蚶苗幼体对环境相当敏感,水温变化幅度不能超过0.5℃。
5.观察检查:每天镜检2上次,以掌握幼体胃饱情况、生长情况(测量其个体大小)、活动情况(面盘等活动情况)。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6.控制好充气量:根据幼虫个体大小,随着幼体生长不断调整充气量,避免集群及趋光。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