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泥蚶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出苗量连年翻番,但由于出厂苗规格很小,壳长仅0.4—1.0mm,不能直接用于养成,须经过中间培育阶段,现提出一套简便可行的操作方法。
一、中间增育苗的质量指标:
1、 规格大小基本一致,无同规格的死壳;
2、 壳色呈土黄色或浅褐色为佳,灰白色为次苗;
3、 活力强,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匍匐速度快、频率高,可留下明显的炽液痕迹。
二、环境条件要求:
1、 场地选择:培育塘可选择滩涂或海塘,多台风地区以选择后者为佳。滩涂要求其涂面平缓、背风向阳、潮平流缓,不易受海浪溃刷;海塘则要求具有进排水陡闸,塘底平整,小潮期不能纳潮的时间少于4天,并配有水泵,可迅速加注新鲜海水,面积以5—10亩左右为宜。
2、 底质要求:以软泥为主,含少量沙质,表层软泥厚度以5—10cm为佳。
3、 饵料源:主要依据培育区水质肥沃程度,具体表现以涂面出现“黄皮”或“泥油”即底栖藻类多为主要指标。
三、培育场地准备:
1、 涂面翻耕和平整:采用耙犁或锄头翻耕涂面,并进行平整,挖浅沟将涂面划分为若干块长条形的畦,每块面积约0.1亩(50—60㎡),其作用一方面覆盖表层敌害生物,如杂贝、浒苔等,另一方面可便利刮苗淌洗。另外,滩涂培苗场四周,需筑高40cm左右的软堤。
2、 安装隔离网:在培育区四周以竹棒支撑安装40目的聚乙烯网,防止各类敌害生物通过水流再进入培育区。其高度应高出海塘关水后或涂面涨潮时最高潮位40cm左右,海塘则在进水陡闸安装锥形网闸,网目为前期80—100目,后期40—60目。水鸟出没频繁的区域还应加装驱吓装置。
3、 清害:用2%浓度的漂白粉过滤液喷洒平整后的涂面,杀灭以下三类敌害:一是直接摄食泥蚶苗的生物敌害,如花螺、蟹类等;二是与泥蚶争食底栖藻类的生物敌害,如弹涂鱼、螺类、杂贝等;三是破坏涂面的生物敌害,如涂蝲等。施药后多次进排水清洗残留药液,切忌将漂白粉残渣遗留在涂面上。
4、 施肥培饵:在播苗前7天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后,即纳潮至涂面水深20—30cm,选择晴朗天气,施10ppm浓度的尿素,时行汉水,增养充足的底栖藻类。
四、出厂蚶苗的运输及播种:
1、 运输:用80—100目筛绢网包扎成球形,选择夜间运输,运输时间不超过12小时,每隔4小时喷淋海水一次,保持湿润。气候炎热时,须用空调车,保持车内气温23—25℃。
2、 培苗区划分:为了确保水体中有充足的初级生产力,要求将培苗区三等分,其中1/3用于播苗培养,其余2/3用于培养底栖藻类或轮养。
3、 播苗密度及方法:播苗密度以每0.1亩—1.5㎏蚶苗为宜。播苗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带水泼洒,适宜规格较小(壳长0.6㎜以下)的蚶苗;另一种则拌入适量细砂,干撒至涂面,适宜规格较大的蚶苗。
五、日常管理:
1、 调节光照强度:通过调节水深达到目的。阴雨时适当降低水位,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底栖藻类生长;气温高、天气晴朗时,适当提高水位,防止水温过高而超出泥蚶苗生长上限,以及防止涂面杂藻大量繁殖结皮带动蚶苗上浮。
2、 换水:每隔2—3天纳潮注入1/2⌒1/3新鲜海水,小潮期用水泵帛入更换海水,确保水质新鲜。
3、 疏养和轮养:每隔10—15在,用适宜网目淌袋,刮苗起捕蚶苗,拣去杂贝、螺类、鱼类等,并用手轻搓清除蚶苗表面附生的生物后,移入轮养的涂面继续培育,同时根据其生长速度扩大培养面积进行疏养,促进其正常快速生长。
4、 观察生长速度:根据实际培育结果来看,环境条件适宜的培育区,蚶苗的生长速度一般为:每15天其重量平均增加10—30倍,否则就要考虑更换培苗场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