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太阳鱼泛指太阳鱼科中30个种类中的任一种,为典型的北美鱼类,包括黑鲈属(Micropterus spp)、太阳鱼属(Lepomis spp.)和莓鲈属(Pomoxis spp)等。本文太阳鱼一词系指太阳鱼属鱼类,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均大量分布。已引进欧洲、南非、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尤其在中北地区,太阳鱼属中作为养殖对象的主要有蓝鳃太阳鱼(1.macrochirus)、小冠太阳鱼(L.microlophus)、蓝 (绿色)太阳鱼(L.cyanellus)、太阳鱼(L.gulosus)、长耳太阳鱼(L.megalotus)和驼背太阳鱼(L.gibbosus)及其多种方式杂交种。我国目前引进的主要太阳鱼属鱼类有蓝鳃太阳鱼(湖北、湖南、广东,1987- 1998)、蓝太阳鱼和驼背太阳鱼(东莞、顺德,1998);黑鲈属鱼类有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深圳、东莞,1984);莓鲈属鱼类有黑莓鲈 (P.nigromaculatus)(东莞,1998),亦称黑刺盖太阳鱼。笔者在此依“美国中北地区太阳鱼养殖与需求白皮书”一文,结合我国引种后的试养、繁殖概况,对太阳鱼属及其杂交种的繁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1.太阳鱼的繁养殖生物学
1.1 形态特征
太阳鱼属(Lepomis)鱼类是一种中小型温水性鱼类。以蓝鳃太阳鱼为例,该鱼体型深侧扁,体较高,头小尾小。鳃盖外缘有一黑色耳状软膜。体色偏蓝绿,头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红或淡橙黄,背部淡青灰色,间有不甚明显的一些淡灰色纵纹,体侧有7-10条暗黄彩色条纹。背鳍前部由硬棘组成,后部为软棘;臀鳍紧邻胸鳍。依于洪贤等对可数性状的测算,鳍式为D Ⅸ-X10-12;P I-5;V-10;A 11-12;C 16-18。侧线鳞42-46。体长为体高的 2.21倍,为头长的2.67倍。头长为吻长的3.75倍,为眼径的5.65倍。鳃耙数10-14,较稀疏。胃V型,幽门盲囊5-8个。肥满度(Fuleon)为3.613。
1.2 繁殖
在美国中北地区及我国珠江三角洲,太阳鱼性成熟年龄为2龄。Breder(1936)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重点观察北美太阳鱼的习性。Breder (1983)、Becker(1983)和Avila(1975)等研究发现,在野生环境中,许多太阳鱼属鱼类均在0.3-1.5m浅水中修筑占地性鱼巢,雄性太阳鱼利用其尾柄的扇动,在沙泥和砂砾中扫压出巢穴。蓝鳃太阳鱼的鱼巢深5-1.5cm、直径约30 cm,鱼巢密集地聚在一起。不同种类的太阳鱼,常发现在同一地方筑巢。蓝鳃太阳鱼常以40-50个鱼巢聚集在半径18-21m范围内,但小冠太阳鱼修筑分散的鱼巢。筑巢后,雄鱼围绕着鱼巢游动并发出连串“咕”、“哝”的低沉求偶声,吸引雌性进入鱼巢,产卵并受精。每个繁殖期,一尾雌鱼能连续地产卵超过80000粒。一尾雌鱼或许在不同的鱼巢产卵,也有不止一尾的雌鱼在同一鱼巢产卵。产卵后,雌鱼即离开鱼巢,由雄鱼看护,既防止卵被捕食,同时又扇动鱼巢给卵增氧,清除鱼巢内的脏物。水温上升达21℃后,蓝鳃太阳鱼将会多次产卵,繁殖适温范围20℃-30℃,及12- 16小时的光照期。绿色太阳鱼与小冠太阳鱼开始产卵的水温稍低。卵为粘性卵,产出后沉底于巢穴,受精卵孵出为内营养期仔鱼,然后开口摄食外源性饵料。太阳鱼属鱼类容易进行种间杂交和回交。Childer和Bennett(1961)进行过蓝鳃太阳鱼(♂)╳绿色太阳鱼(♀)、蓝鳃太阳鱼(♂) ╳小冠太阳鱼(♀)、小冠太阳鱼(♂) ╳蓝鳃太阳鱼(♀)的杂交。一些杂交太阳鱼显示出杂交优势,包括更能适应低水温和较差的生存环境,生长速度加快,更适应人工饲料,易上钓等。杂交太阳鱼具不平衡的性别比例,一般雄性占 75%以上。太阳鱼的诱导多倍体,具有克服发展作食用鱼许多缺陷的潜力。密歇根州立大学(MUS)研究人员以冷刺激方法,首先培育出蓝鳃太阳鱼的三倍体和四倍体。南伊利诺斯州大学(SIUC)的研究人员首先培育出杂交太阳鱼的三倍体。南伊利诺斯州大学研究人员对几种诱导方法、强度、持续时间进行测评,发现压力处理能得到高存活率(90·%)、100%的三倍体,不出现畸形。
1.3 生长
太阳鱼稚鱼开口摄食外源性饵料。稚幼鱼以微小浮游藻类、轮虫、无节幼体、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幼成鱼能捕食小鱼虾,摄食小颗粒配合饲料、人工投喂的冰鲜下杂鱼糜,属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
太阳鱼生长适温l℃-38℃,水温8℃以下、 38℃以上停止摄食。蓝鳃太阳鱼稚幼鱼的生长理想温度为25℃;水温近30℃范围内,太阳鱼的生长速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水温超过30℃,生长速率下降。太阳鱼能适应高浊度、多淤泥环境,在温暖、清爽而具有水生植物的环境中生长旺盛。小冠太阳鱼长至25.4 cm,个体生长速度比蓝鳃太阳鱼快。绿色太阳鱼分布范围最广、适应力最强,能忍受高浊度、低溶氧、高碱度的水环境,因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常会过度繁衍而抑制其他土著太阳鱼种类的数量。
蓝鳃太阳鱼是太阳鱼属中产量最大的种类。蓝鳃太阳鱼在美国中北地区池养条件下,放养密度8000-14000ind/hm2,从3-6g重幼鱼长成市售规格227-340g,需2+午时间,早期特定生长率(SGR)为1.98,个体增大后,特定生长率下降为0.37 (Tidwell,1994)。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池养条件下,放养密度45000ind/hm2,体长3cm,体重1.38g的蓝鳃太阳鱼,经180d饲养,个体均重可达110- 120g,特定生长率2.43(笔者等1999-2000);杂交太阳鱼,体重1.38g的幼鱼,放养密度75000-105000ind/hm2,池养180-210d达规格分批上市,个体均重100g,特定生长率为2.38(笔者等2002)。
调整饲料的投喂时间,可以导致太阳鱼补偿性生长。密苏里州大学(UM)的研究人员,用面粉虫养殖杂交太阳鱼,应用调整投喂时间的方法,提高生长速度达2倍。养殖中,停止投喂2d,再充分投喂6d,效果最佳,饲料效率和鱼体营养组成同常规养殖没有区别。当然,这种快速的补偿性生长仅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多种因素也许会影响补偿性生长。
由于个体生长力以及在养殖群体中所处地位的差异,在相同的养殖环境中,同等投饲下,杂交太阳鱼的个体生长差异达20倍。杂交太阳鱼幼鱼群体地位的形成会引致体重增长下降27·%,饲料转化率差;提高日投饲频率,可降低因群集而导致的个体差异(Wang,1998)。
2 太阳鱼繁殖养殖技术
2.1 人工繁殖和稚幼鱼培育
2.1.1 亲鱼培育 养殖亲鱼池宜选择水深1.5m,同时又具水深0.3m的沿池浅水区小型池塘,面积 0.1-0.2 hm2,具添加水源。蓄养亲鱼年龄2+。放养量在美国的自然繁殖池为198-247ind/ hm2 (Dupree等 1984-1985);在珠三角地区蓄养池为12000ind/ hm2 (苏润荣、笔者等1999-2000),雌雄比1:1。太阳鱼能从池塘中获得一些昆虫、浮游动物等天然饵料,但仍应补充投喂直径3-6mm的颗粒饲料(Dupree 1998,笔者等1999),也可用优质冰鲜鱼糜投喂(苏润泉、笔者等1998-2000)。
2.1.2 产卵池和培苗池 产卵池采用砖砌混凝土水泥,面积6-l0m2,高0.8-lm,实际蓄水深30- 40cm;池顶面设遮光网,遮光时率要求从30%逐渐过渡到60%-70%。在遮光处的产卵池底部,设置多个用60目渔用网片制作的鱼巢,呈半浮沉状态,数量与配对亲鱼数一致。池水经消毒后备用。培苗池面积6-l0m2,水深50 cm。池顶面同样设遮光网,装置有气泵,使水中溶解氧量保持在4mg/L以上,消毒后备用。
2.1.3 亲鱼的选择和人工催情、产卵 美国中北地区一般是晚春、初夏开始,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则于3月开始,一直延续至秋末是太阳鱼的人工繁殖季节。期间内,水温恒定在20℃以上,从亲鱼培育池中选择2+龄腹部青黑色雄鱼,轻压其腹后两侧,泄殖孔有乳白色精液流出,进水即弥散;选择2+龄腹部白色,具卵巢轮廓的雌鱼,下腹部柔软、有弹性,生殖孔红润、张开。选择好亲鱼后,按每m2放2对移人产卵池,并开始进行人工催产。催产采用2次注射,第一次雌鱼每ke体重注射HCG 500UI+PGlmg; 24h后第二次注射,每ke体重HCGl000UI+PG 2mg。雄鱼每次注射剂量减半。第二次注射24-28h后,亲鱼开始产卵、排精。产卵延续时间可达6- 10h。受精卵平列、无叠置地粘附于网片上。杂交太阳鱼多用湿法人工授精获得。方法是挤压1至多尾成熟雌鱼,排卵在平底盆上,然后挤压1至多尾雄鱼,排精在卵子上,混合受精后,加入少量清水,2分钟再把受精卵均匀泼洒在渔用网片上,粘附后再用清水漂洗多次。
2.1.4 孵化管理 将粘附卵粒的网片移人孵化池,启动气泵和排注水阀,使孵化池呈微流水状态,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量;水22-30℃,受精卵经 36-50h开始孵出。仔鱼出膜后,即将网片移走,进入培苗池。初孵出的仔鱼,沉于池底,不能消化外源性饵料,以卵黄囊为营养。
2.1.5 稚幼鱼的饲养 早期稚幼鱼的培育在培苗池内进行。水沮25-30℃时;仔鱼经48h发育成稚鱼,开始平游、摄食。初始阶段应投喂轮虫及刚孵化的丰年虫无节幼体;4-7d可投喂枝角类、水蚯蚓等;14d后可用蛋白质>55%,脂肪≥10%,粗纤维 <3%,灰分<13%,粒径<3mm稚幼鱼饲料喂养。稚幼鱼长至2.5-3cm后;便可移至池塘或作商品鱼苗出售。
2.2 成鱼商品性养殖
2.2.1 养殖种类 太阳鱼属中作为普遍养殖对象的是蓝鳃太阳鱼。近年来,蓝鳃太阳鱼与绿色太阳鱼,蓝鳃太阳鱼与驼背太阳鱼的杂交子一代,具明显的杂交生长优势,因而在美国中北地区及我国珠江三角地区杂交太阳鱼养殖日盛,成为该养殖业的主要养殖对象。
2.2.2 养殖类型 a、池塘养殖:美国中北地区及我国珠江三角地区,目前太阳鱼池塘养殖多以单养为主。养殖池均为小型池塘,面积0.2-0.35hm2,水深1.5m,排注水方便,珠江三角地区还安装有增氧机。池塘经清野、培水,水源需网滤,以阻止其他鱼类,包括不同种太阳鱼进人。美国中北地区推荐的放养量为12500-17500 ind/ hm2,规格3-6g;养殖 2+年,净产620-950kg/hm2,最高1926kg/ hm2,商品规格227-340 g/ind (Tidwell,1994)。珠江三角地区的放养密度较高,为60000-120000ind/ hm2,规格 3-4 g;养殖180d,开始捕大留小,一周年净产7 500-9 000kg/ hm2,商品规格125-200g(苏润泉、笔者等 1999-2002)。太阳鱼在珠江三角地区,也有与食性相近的鳗、鳖等混养,放养规格5+cm,养殖容量约占总量的20%,放养密度在7500—30000ind/ hm2之间。b、网箱养殖:在美国,太阳鱼为理想的网箱养殖种类,能忍受群体胁迫,放养规格以10cm幼鱼为主。1.2m╳1.2m╳1.2m小体积网箱可放养500尾太阳鱼苗种;2.4m╳2.4m╳1.2m网箱可放养2000尾太阳鱼苗种;推荐放养量212尾/m3(NCRAC,1996)。养殖1周年产量约50kg/m3。在我国尚没有小体积网箱养殖太阳鱼的报道。c、循环水养殖:在美国,循环水系统养殖太阳鱼通常利用水槽。由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使用与维护费用比池塘养殖高得多,同时也要求比池塘养殖高得多的管理水平,笔者在此不赘。
2.2.3 投饲和管理 Tidwell(1992)认为,太阳鱼商品养殖时应用较高蛋白含量(35+%)的饲料可提高蓝鳃太阳鱼(♂) ╳绿色太阳鱼(♀)的Fl生长速度和产量。NCRAC(1999)对其营养需求作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饲料中,营养磷的含量≤0.5%,脂肪中鱼油含量>10%,杂交种的生长速度最佳。循环水、网箱养殖杂交太阳鱼,粗蛋白质含量应大于 40%。池塘养殖能补充天然饵料,粗蛋白含量为 36%的饲料可满足大规格商品鱼的养殖。Tidwell和 Webster(1993)得出杂交太阳鱼池塘养殖的平均饲料系数(FCR)为3.4,网箱为3.54。笔者等用蛋白含量为36%的膨化颗粒饲料投喂蓝鳃太阳鱼与绿色太阳鱼、蓝鳃太阳鱼与驼背太阳鱼杂交种,FCR为1.82,鱼糜与成鳗混合料(折干计)FCE为1.8-2.2, 鲜活丝蚓(湿重计)FCR为6.5。最近,有关日投饲频率对杂交太阳鱼生长速度影响的研究显示,当日投饲次数从1次增至3次时,生长速率增加,当日投饲次数超过4次时,则停止增长。有结果显示,每天投饲3次,生长速率最佳(Wang等,1998)o
3.太阳鱼养殖业的展望
太阳鱼是新发展的养殖种类,养殖业零星散布全美国31个州,大约有485个生产商,主要养殖蓝鳃太阳鱼。其中,美国中北地区有250个生产商,约 45%的生产商养殖杂交太阳鱼。在美国中北地区,太阳鱼市场的利用方式主要有体育游钓和收费钓鱼,分别各占74%和20%,其次是食用鱼。太阳鱼具作为食用鱼的市场潜力,成为美国消费者最喜欢的 3种鱼之一。在中北地区,一些罗非鱼生产商利用太阳鱼的欢迎度,在销售中将其产品称为“蓝鳃太阳鱼”或“非洲蓝鳃太阳鱼”。当然,这种滥用鱼名的行为依据联邦条例是非法的。
太阳鱼在美国已成为池塘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池塘里大量放养太阳鱼以作为大口黑鲈的饵料鱼和体育游钓用鱼。蓝鳃太阳鱼也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主要用于毒理学研究,常被鱼类生物学家作为池塘生态结构平衡的指标生物(Little等,1990)。太阳鱼的人工精养与销售备受关注,越来越显示出具商业性养殖的潜力。太阳鱼易接受人工饲料,适温范围广,生长速度较佳,能多次批量产卵,加工成鱼片能得到30%净肉率。市场方面,包括外观、肉质、消费者的认知度等,太阳鱼味道极佳,口感略带纤维质;肌肉脂肪含量低,肉片在冰冻状况下能长期贮藏,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因而,太阳鱼在美国就象面色(包)和黄油一样受到消费者的喜爱(Beeker l983)。
在我国,太阳鱼养殖业已在珠三角地区兴起,池塘精养面积达150hm2,年投苗量近1 000万尾,产量约500t,2000年起已有批量种苗外销至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我国南北地区。太阳鱼引进我国后,由于环境变化,繁养技术的改进,许多优良养殖性状明显超过了北美原产地。因而,只要注重亲本选育,定向杂交育种,太阳鱼在我国的养殖前景看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