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中华圆田螺,俗称田螺,又叫田赢、池螺、螺蛳,广泛分布于水田、池塘、稻田及沟渠中,是淡水螺中较大型的食用螺,肉质鲜香肥嫩,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并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市场需求增长,田螺养殖业随之兴起。
1. 生物学特性
田螺具有一对眼,一对触角,成体雄性右触角向内弯曲,变为交接器,这是鉴别雌雄的一大特征。田螺雌雄异体,为卵胎生,母体产出即为小田螺,1年后性成熟。4月份产卵,10月结束。繁殖数量一年30-60个,4-5龄螺可达100-150个。4-10月是生长繁殖期,水温15℃开始摄食,适宜生长范围内17-28℃,20-26℃时生命活动最旺盛。田螺不耐高温,水温高于32℃时,停止摄食,潜入土中;冬天水温低于10℃,田螺掘10厘米深的孔穴,潜入越冬。
2. 养殖稻田的条件
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源充足,铁、硫含量少且无污染的清洁水,要求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稻田旱季不干,大雨不淹,进排水方便。水源丰富的半山区,尤其是水库输水涵洞下游的稻田更适宜养田地螺。稻田面积50-1200平方米,田埂宽度、度高要比一条宽30-50厘米、深40-50厘米的环沟,或"十"字形的交叉沟。面积稍大的稻田,也可开"田"字形的沟,平时保持水位10-20厘米,不漏水、进出水口要设置较密的栅栏可或密网防逃。底泥以松软为好。稻田不施农药,尽量少施化肥。双手稻田在插秧前,单季稻田在放养前2周,先用堆肥做池床,有利于培养微生物、硅藻、青苔等天然饵料。有条件应在堆肥前用生石灰、漂白粉清田消毒,每667平方米(带水10-20厘米)用量生石灰50公斤-75公斤、漂白粉20公斤。堆肥用鸡粪、切细的稻草和碳酸钙夹层堆积。鸡粪与稻草之比为3:1,碳酸钙的量以土壤的酸碱度为基础而定,保持pH值为中性。堆肥量以3公斤-5公斤/平方米。仪表以必须完全腐烂、堆熟,不然会产生有害气体,影响田螺养殖。
3. 放养
在插秧后7-15天,秧苗返青生长以后。单季稻可先放养,到高温季节刚好稻叶茂密,为田螺遮荫降温。放养规格为400-80只/公斤的小田螺,放养密度为50-100只/平方米,同一稻田放养的规格应一致。到秋末,即可养成规格40-100只/公斤-1公斤/平方米,到秋后增重倍数可达2-5倍,大的捕起出售,小的留养。如放养密度低,可搭养河虾、鲫鱼及1龄鲤鱼。
4. 日常管理
早晚巡视各1次,严禁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流入稻田,检查男里有无漏水、缺水,如发现有漏洞即堵塞。每日加注新水或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高温季节,加大进水量,控制水温升高。进出水口的栅栏、密网需经常洗刷,密网网目、栅栏要随田螺的生长,及时更换稍大网目的网片或栅缝稍大的栅栏,以利滤水。下大雨时,勤检查进出水口的栅栏、密网,以防田螺逃走。如果稻田中的水过于混浊,田螺会停止摄食,可能导致死亡,应立即换水或加注新水。
田螺是杂食性的,饵料主要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底栖硅藻和青苔等。也可投喂米糠、麦麸、玉米粉、青菜及鱼类、牛羊内脏等。将鱼、牛羊的内脏等物及青菜等切细,连同米糠、麦麸、玉米粉搅匀。隔日或每3天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为田螺总重量的0.5%-3%,水温高于28℃时,或低于15℃时不投喂。投饵不宜过多,否则残饵料腐败,影响田螺成活率。
饲养中如发现田螺厣收缩后,肉质溢出,是缺钙现象,需在田里加施石灰水,每667平方米每次用量50-100克,隔天合作,连用3次,还需在饵料中掺入贝壳粉;如果厣深隐入螺壳里,说明饵料不足或饵料质量不好,应增加投饵量或改变饵料种类。
在养田螺的稻田里,养一些芜萍(瓢莎)、稀脉浮萍、紫背浮萍(紫萍)等漂浮植物,既可为田螺提供食物,又可为其遮荫。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