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亚洲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是咸淡水养殖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近年来这种鱼类的养殖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很多南方地区已发展起对亚洲尖吻鲈的养殖。本文对亚洲尖吻鲈的养殖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养殖工作者参考。
近年来海水和咸淡水鱼类的养殖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亚洲尖吻鲈(LatescalcarWr)是咸淡水养殖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生活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如中国南海、东海南部、印度和缅甸等地,在我国华南地区河口水域也常可以捕到。
亚洲尖吻鲈肉味鲜美,生长速度快,在八个月内就可以生长至上市规格,一般生长速度为1公斤/年。另外,亚洲尖吻鲈具有很多特性使得其适合于进行沿海养殖,如在浑浊度高并且盐度不断变化的水中生长良好,能够忍受粗养以及网箱中的高密度养殖条件,较易驯化等(Boonyaratpalin等,1997)。由于亚洲尖吻鲈的以上特性,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海水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对亚洲尖吻鲈的养殖技术进行介绍。
1 亚洲尖吻鲈养殖的环境水质条件
亚洲尖吻鲈生长的适宜水温为25-34℃,最适范围为29-32℃,20℃以下停止摄食,12℃以下会冻死。因此我国华南地区养殖亚洲尖吻鲈只限于每年4-11月。另外,对亚洲尖吻鲈进行养殖时,必须具有适宜的环境水质条件,推荐的环境水质条件见表1。表1亚洲尖吻鲈养殖的环境水质条件
2 亚洲尖吻鲈的繁殖技术
2.1亲鱼培育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对亚洲尖吻鲈的繁殖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采用网箱、水槽或池塘培育亲鱼时,从采集天然鱼苗到培育为成鱼以至成熟亲鱼,通常至少需要3-5年。另外,捕获的体重为2-8公斤的野生尖吻鲈成熟亲鱼也可直接作为催产亲鱼。亚洲尖吻鲈的繁殖季节是在每年的6月底和10月底,通常是在海上进行人工受精。
2.2催产亲鱼的选择催产亲鱼应满足下列条件:(1)肥满度好、体格健壮、无病、体完整、活动力强;(2)雌亲鱼的平均卵径为0.4mm,雄亲鱼能挤出奶白色精液,这是亲鱼成熟度好的标志;(3)雌、雄比为1:2。
2.3催产剂量目前使用的催产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为直接注射法,另一种为嵌埋颗粒激素法。东南亚海洋渔业开发中心水产养殖部的研究人员提议使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作为催产剂,LHRHa通常呈粉末状,配制时应将其溶解在生理盐水溶液中,并且必须按操作规范进行配制才能够提高催产效果。对体重为2-8kg的亲鱼进行LHRHa催产时,催产剂量为20—100μg/kg。
2.4人工繁殖中的难题亚洲尖吻鲈是一种雄性先熟的雌雄同体的鱼类,研究亚洲尖吻鲈性腺发育生理发现,首先是雄性性腺发育成熟,然后转变为雌性性腺发育成熟。因此,在进行亚洲尖吻鲈人工繁殖时,要获得雄性性腺非常困难,这是亚洲尖吻鲈本身生理特性给人工繁殖带来的一个棘手问题。亚洲尖吻鲈幼鱼达到雄性成熟需要3-4年,而达到雌性成熟则需要6年。在性腺转化过程中,不可能所有雄性转化为雌性。
3 亚洲尖吻鲈的苗种养殖技术
3.1苗种的培育受精卵通常放置在玻璃缸中进行孵化,受精卵的培育密度一般为1200个/升。通常在28℃、盐度32×10-3条件下,卵受精后14小时即可孵化。刚孵化幼鱼的放养密度为30尾/升,孵化10天后,幼鱼的放养密度为15尾/升,孵化21天后,放养密度为6尾/升,这样,梯次减少幼鱼的放养密度可以增加幼鱼的活动空间,使幼鱼之间的同类相残现象减少到最低。亚洲尖吻鲈的天然开口饵料为浮游动物,育苗阶段一般投喂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增加轮虫、卤虫的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以显著提高尖吻鲈幼苗的成活率(梁旭方,1997)。由于亚洲尖吻鲈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同类相残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必须加强科学管理。研究表明21日龄幼鱼的存活率为90%,而随着苗种规格的增大出现了同类相残,因此必须对其按规格分别进行放养。培育在同一水槽中的不同规格苗种数量不能超过33%。使用分拣网箱可以有效地将不同规格的苗种自然分开,从而减少同类相残现象的发生。分拣网箱通常具有大网目、中等网目和细网目等不同规格,使用时通常将大网目网箱放在最内侧,细网目网箱放在最外侧,中等网目网箱则放在二者之间。
3.2苗种的暂养和淡化由于亚洲尖吻鲈的适盐范围广,且在低盐度咸淡水中的生长速度快,因此,目前倾向于在咸淡水中对尖吻鲈进行集约化养殖。目前,我国国内亚洲尖吻鲈人工育苗尚未达到批量生产的水平,所需苗种主要由东南亚一带进口,而引进的多为较大规格(体长Scm以上)的苗种,对这些苗种已进行过盐度淡化和转食驯化。但是,这种大规格的苗种价格较高且盐度一般只淡化至10—15ppt,不适合在更低盐度的地区进行池塘养殖。而如果购进小规格(孵化后15—20天,体长lcm左右)苗种白行进行淡化处理,则有利于使其适应当地的盐度(林小涛,2002)。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用鱼类和虾类育苗池作为淡化暂养池,最好使用室内水泥池。池体积为15-20m3,水深为1.0-1.5m,另外应配置加温设置和气泵等。将购进的体长ltm左右的苗种在原盐度(10-15×10-3)条件下暂养2天,暂养密度为7000尾/m3。从第3天开始,根据当地的盐度条件逐日进行淡化,在10天内将盐度调至(1-5)×10-3,然后再在此盐度下暂养2天。在淡化暂养期间,投饵量按每10万尾苗种日需卤虫休眠卵(孵化率80%)250克计,分3-4次投喂。经过约15天的培育,鱼苗已长至2.5-3cm,即完成淡化暂养工作,此间苗种存活率约为70%-80%。
4 苗种的中间培育和食性驯化
亚洲尖吻鲈养殖与其他海产经济鱼类养殖一样,不主张将尖吻鲈幼苗直接放养到养成池中,而是要经过中间培育。一些学者的研究证明,与将苗种直接放养到养成池或网箱中进行养殖相比,经过中间培育的苗种生长快、存活率高(陆忠康,1998)。通常苗种的中间培育有两种方法,即池塘培育法和网箱培育法。另外,一般在苗种发育至20-25日龄时(体重0.15g左右),应开始投喂鱼糜等对其进行食性驯化,使其由原先的摄食浮游生物转变为摄食人工投喂的饵料。
4.1苗种的池塘培育法应选择水源充足、未受污染、水深50-80cm、面积500-2000m2、盐度变动幅度0.2-5ppt的池塘进行亚洲尖吻鲈苗种的中间培育。另外,池塘应建有进、排水闸门,并应具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排水。在闸门口处要装设网目为lmm左右的安全网,以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应配置增氧机以增加池塘水的溶氧量。
在放养苗种前,应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处理。池塘纳水数天后,可在塘中施肥以培养可作为苗种饵料的浮游生物。放养的苗种规格为体长1—2.5cm,放养密度为20-50尾/米2。另外,为防止残饵以及天然饵料大量繁殖造成的水质恶化,应注意观察水色,及时换水。
4.2苗种的网箱培育法在苗种培育中,一般采用矩形浮式网箱。网箱规格一般为(3×1×1)-(5×2×1)m,网目为1.0mm。网箱多设置在远离污染和大风侵害的江河沿岸或池塘中,其中的苗种放养密度为80-100尾/米2。在培育30—45天后,苗种长度可达到5—10cm,可将其按规格分别放养到不同的养成池或网箱中进行养成。
另外,林小涛(2002)报道,对亚洲尖吻鲈进行低盐度池塘集约化养殖时,在网箱培育苗种过程中,可在池塘中施复合肥(以便培养可作为苗种饵料的浮游生物)以及光合细菌(以便保持水质清新)。在施肥7—10天后,即可将苗种放入设置在池塘中的网箱中进行中间培育。放养的苗种规格为体长3 cm左右,苗种的培育密度可达到2000尾/米2。在苗种体长达到5cm前,不投喂饵料,苗种以浮游生物作为食物。在培育7—10天后,将体长达到5cm的苗种移入其他网箱进行培育,放养密度为700-800尾/米2,对这些苗种进行7-10天的食性驯化,使其由原先的摄食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转变为摄食人工投喂的鱼糜后,即完成了苗种的中间培育。
5 亚洲尖吻鲈的成鱼养殖技术
在鱼种放养后,应继续投喂鱼糜,待鱼种体长达到15cm以上后改为投喂切碎的鱼块。在成鱼养殖阶段的初中期投饲率为10-15%,日投饲3次;后期投饲率为8-10%,日投饲2次。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采取分级饲养方式,以避免同类相残现象的发生。经过4个月左右的饲养,亚洲尖吻鲈鱼体体重达到500g左右时即可收获。亚洲尖吻鲈的成鱼养殖同样分为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方法,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介绍。
5.1池塘养殖技术成鱼养殖可在原中间培育池中进行,也可在另一池塘中进行,养殖所要求的池塘条件与中间培育池相似。由于所投喂的冰鲜杂鱼极易污染水质,所以要注意观察水色及时换水。养殖前期所需换水量不多,因此换水时间间隔可适当延长,而在养殖后期则需要勤换水,一般每隔一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30-50%,具体换水量应根据水色、水质、天气情况等决定。另外,在养殖阶段应根据情况需要决定是否开动增氧机,一般在养殖后期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亚洲尖吻鲈池塘养殖一般采用两种养殖方式,一种是单养,即单一养殖尖吻鲈;一种是混养,即将尖吻鲈与其他鱼类(如遮目鱼、罗非鱼)混养。单养时,亚洲尖吻鲈的放养密度为1-2尾眯2(林小涛报道在亚洲尖吻鲈低盐度池塘集约化养殖中,尖吻鲈放养密度可达到6-9尾/米2);混养时,亚洲尖吻鲈的放养密度为0.3-0.5尾/米2,如亚洲尖吻鲈、遮目鱼和罗非鱼在咸淡水池塘中进行混养时,三种鱼的最佳放养密度分别为0.5尾/米2,0.15尾/米’和0.4尾/米2,三种鱼的放养规格分别为10-20g,20-30g和30-50g,三种鱼的混合饲养期不应超过3个月。
5.2网箱养殖技术亚洲尖吻鲈网箱养殖所选择的环境应满足下列条件:(1)所选择的内海、泻湖或者内湾应有一定的潮流:(2)应远离生活污水、工农业污染源等不利环境;(3)养殖水域的盐度范围为13-30ppt。
网箱形状通常为方形或矩形,网箱规格一般不宜过大,以20—100m2为宜,以便于管理和维修。网箱一般由聚乙烯网片制成,网目大小取决于鱼体规格,一般为2-8cm。亚洲尖吻鲈养殖所用的网箱常分为浮式网箱和固定式网箱两种类型。浮式网箱规格一般为5×5×2m,这样的大小便于清除网箱中的污损物。固定式网箱的规格与浮式网箱相同,通常设置在浅水湾中。
网箱养殖中,亚洲尖吻鲈的最初放养密度为40-50尾/米2,养殖过程中应逐步减少放养密度,在饲养2-3个月后,放养密度减少到10-20尾/米2。
6 疾病防治
亚洲尖吻鲈养殖期间的疾病防治应以防为主,应定期消毒和投入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以保持水质的清新,减少疾病的发生。可以使用二氧化氯进行定期消毒,用量为0.2k9/亩,每隔15天消毒一次。在消毒后的第3天,施入光合细菌,用量为20kg/亩。尖吻鲈在苗种培育期极易感染水霉病,分级疏养所造成的机械损伤、低温或大雨等因素都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可以泼洒1ppm的治霉灵来治疗此病。尖吻鲈在成鱼养殖期常见的疾病有寄生虫病和肠炎病,前者可泼洒0.5ppm的鱼虫清或杀虫灵治疗,后者可泼洒1ppm的漂白粉并按1g漂白粉/kg鱼体重的剂量拌入饲料连喂5天来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