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水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讲究营养,而且愈来愈关注其安全与卫生。无污染、无公害的优质水产品将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水库化肥养鱼是一种不投饵(青、精饵料)、不施药(鱼药、农药)、操作易、见效快、效益高的健康养殖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充分利用水库水源足、无污染、水面阔、溶氧足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应范围的水体中科学地施用一定比例的氮、磷肥,以补充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培肥水质,从而促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繁殖,为鳙、鲢鱼和其他杂食性鱼类提供充足的生物饵料。整个养殖过程不使用渔药、农药、激素等物质,鱼类始终都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并且其产量与品质都有大幅度提高。
梅州市五华县岩前水库的养鱼面积800亩左右。去年此水库采用化肥养鱼技术,隔年标粗鱼种,全年共投放鳙、鲢鱼种10万尾,投施氮、磷肥380吨,鱼的年产量由原来的1万多公斤猛增到8万多公斤,而且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大部分销往汕头与港澳地区。
现将水库化肥养鱼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鱼水面的选择 凡是水源充足、无污染、水面宽阔且有一定的浅水区(水深3米以下),不易干涸,交通便利的山塘、水库都适宜进行化肥养鱼。
二、鱼种的投放 鱼种的投放要根据养殖水体的水质情况和各种鱼类食性来定。鱼种投放数量、规格以及品种搭配比例的要求是:
1、亩放养量。应按计划产量确定,一般亩产成鱼200公斤的水面放各种鱼种300尾左右。
2、放养规格。最好采用隔年标粗鱼种的方法培育大规格的鱼种,一般要求投放鳙苗5寸以上,鲢苗4寸以上。
3、品种搭配。山塘、水库养鱼品种主要以鳙鲢为主。一般鲢苗占总放养量的40%,鳙苗占50%,其他杂食性鱼类占10%。
三、化肥的选择及施用比例 目前大多数大水面都不具备测量水质的条件,在未弄清水域所含营养元素的情况下,笔者根据有关技术资料介绍和各地开展化肥养鱼的经验得出结论:所用化肥应选择速溶速效的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
化肥养鱼过程中,氮、磷的实际用量是1:1,即每施用100公斤碳酸氢铵(含氮17%),应配合施用过磷酸钙(含磷12%)100公斤。
四、施肥的时间、数量及次数
1、施肥的时间。应选择阳光照射时间长的4—10月,重点放在7—9月。施肥一定要在晴天的上午进行,同时,水温必须在20摄氏度以上。
2、施肥的数量。年施肥量应根据水质肥瘦,鱼种放养的数量及经济实力而定。一般年施肥量应按计划产量的多少和化肥养鱼系数为2—3的原则合理掌握。
3、施肥量及次数。在整个施肥季节,每次施肥后,水体透明度应达到:小型水库30—35厘米,中大型水库35—40厘米。每次每亩水面大约施肥5—15公斤。一般情况下,水温20—25摄氏度,8—10天施一次;水温25摄氏度以上,5—7天施一次。具体到月施肥量与次数大体如下:
4—5月施全年肥量的10%,分2—3次施;6月施全年肥量的15%,分3—4次施;7—8月施全年肥量的45%,分6—7次施;9月施全年肥量的20%,分4—5次施;10月施全年肥量的10%,分3—4次施。
五、施肥的地点及方法
1、施肥的地点。大水域中施肥地点的选择十分重要,如果选择不当就不能发挥最佳肥效。应选择阳光充足,水深在3米以内,水温较高,风浪较小,鱼类较多的上游浅水区、沿岸带及距放水涵闸较远的库湾等地,以减少肥分的流失,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2、施肥的方法。施肥的最佳方法是每次第一天将所投磷肥先捣碎后加水溶化,再在选定的施肥地点遍洒,这样能使磷肥较长时间保留在水层中,被浮游植物充分利用,增加肥效。第二天,以同样的方法,将所投的氮肥先溶化再遍洒在施肥地点上。
六、注意事项
1、投放鱼种与投施化肥的比例要相适应。投施化肥的水面如果鱼种不足,又盲目施肥或施肥量过大,就会造成化肥的浪费;鱼种数量过多或者规格过小,又没按比例投足化肥,就会造成成鱼规格偏小,影响鱼的产量和养殖效益。
2、要严格按照氮、磷1:1的施用量施肥。如果随意增大氮肥的用量,错误理解“肥水养鱼”,不但浪费化肥,增大费用,而且容易使水体中的氮元素增加。当水体pH值超过8·3时,仍对其施用氮肥,就容易使其放出大量的氨,致使水中分子态氨的浓度增加,对浮游生物和鱼类都有较强的毒性。
3、水温低的阴雨天或阳光少的天气不宜施肥。
4、投施化肥时切忌将整车、整袋的化肥不经溶化直接倒入水中,而且一定要坚持先溶解磷肥再溶解氮肥的原则,以免产生有毒物质,致使鱼类死亡。
5、投施化肥应尽量避开蓄洪、泄洪和灌溉高峰期,如确需放水应 尽量开底涵,减少“肥”水流失。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