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银鱼是我国的名贵水产品之一,长期以来被誉为席上珍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为了开发这一珍贵鱼种,我国水产科研部门在研究大水面移殖大银鱼成功的基础上,又探索出大银鱼池塘养殖技术,为发展银鱼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一、大银鱼在池塘中的习性
1.栖息习性到 大银鱼在池塘中多生活于下层,除缺氧外,极少发现在上层活动,如池周、池底有水草,往往钻入其中,受惊扰时,甚至钻入底泥中。仔幼鱼有较强的趋光性,夜晚能被灯光诱集成群,可用灯光来检查其生长和摄食情况,成鱼无趋光性。
摄食习性:幼鱼出膜后第10日龄开食,开食饵料是轮虫,以后逐步选择较大易得的浮游动物为食,顺序为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枝角类和桡足类成体。大银鱼为肉食性,以小型的鱼虾为主食。
2.繁殖习性 在池塘中,大银鱼能正常生长和发育至性腺成熟并自行产卵。性腺发育及产卵特征与天然水域基本相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一般在带有水草的硬质池底产卵,产卵较集中,受精率可达80%~90%。
3.池塘条件 一般选择老口池塘,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避风向阳,进排水方便。单养池面积3~5亩,套养池5~10亩,池深2米以下,底泥0.2米左右,池周有适量水草。一般不与动物食性和杂食性鱼类混养。
二、种苗放养与培育
1.准备种苗放养池 将饲养家鱼的肥水池拉网,适当翻动底泥表层后,再将此池水灌入经清淤除害后的鱼池中。这样做是因为大银鱼开食时气温低,池塘水质难于培育,尤其是轮虫密度低,使用家鱼池肥水并输入轮虫休眠卵,可迅速提高鱼池饵料密度。此项工作应在放养前两周完成,放养前池水深0.6米。
2.种苗来源 首次饲养所需的种苗,可在天然水域采集成熟亲体,现场进行人工授精而获得受精卵(太湖、滇池均有受精卵出售)。受精卵可在室内静水卵化,当水温保持在4~6度时,30~40天出膜,孵化率较高,放养效果较好。经试验,2月底以后出膜的银鱼,较容易获得开食饵料,有利提高幼苗成活率。
3.放养方法 生产实践证明,投放胚胎期的大银鱼卵比直接放鱼苗效果好。一般在出膜前一周放入池中孵化,正常条件下,亩放2万粒受精卵,9~10月份可捕获大银鱼30公斤左右。放养量太大,仔幼鱼饵料不足,成活率低。池水深约1~1.5米为宜。
4.培育技术 仔鱼主要以轮虫和无节幼体为食。一般孵出10天开食,开食后3天,若仍得不到适口饵料便逐渐死亡。所以放养池要提前施足肥料,保证开食时有足够的饵料。施用充分发酵的粪肥,并适当配合施用石灰水,经10~15天,水色转浓,轮虫就能达到相当密度。
幼鱼主要摄食无节枝体、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此期可勤施肥,施肥量根据水色和水温控制,尽量使池水透明度达到40厘米以上,水深保持2米左右。
三、成鱼养殖
1.供给充足饵料 成鱼期(全长40毫米以上)摄食量大,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必须勤施肥以维持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施腐熟发酵肥,也可以少量泼洒豆浆,一般每天亩用250~500克黄豆,根据水质情况灵活掌握。
2.严防浮头 大银鱼对溶氧量要求比普通鱼类高,混养时总是首先发生浮头。水温20度时,就有浮头现象发生,如发现浮头现象不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即可发生大批死亡。预防浮头的方法是减少施肥量,不使饵料生物过量繁殖。如水过肥,尽快更新鲜水,在必要时,可使用增氧机增氧或增氧剂增氧。
3.注意食性转化 大银鱼食性有一个转化期,从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逐步向肉食性转化,如果发现体长接近80毫米的银鱼肠管内有鱼、虾时,说明食性正在转化,应及时引入小型鱼虾,并保持一定的密度,能大大促进大银鱼的生长速度,试验中发现,长江流域5月间引入适量抱卵青虾,孵化出的仔虾正好赶上大银鱼转食期。
4.防止高温 夏季高温季节应使池水保持水深2.5米以上,达不到水深要求,可采取遮荫措施,以防止高温危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