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鱼虾贝生态养殖是优化养虾池塘生态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实施了千余亩黑鲷、对虾、缢蛏(或泥蚶)生态混养技术示范,取得了平均亩产9-12厘米体长对虾50公斤、黑鲷20公斤、缢蛏500公斤或泥蚶250公斤的产量,每亩毛利润6000元。
A:虾塘选择与改造:
沿岸进排水比较方便的常规虾塘均可以作为生态混养场所,面积以5-30亩为宜。待上年虾塘养殖产品收获完毕,就可对池底进行翻耕、曝晒、耙平,并按黑鲷、对虾、缢蛏(或泥蚶)生态混养对养殖生态地形的要求改造常规虾塘,使之达到水深、沟宽或呈锅底形的虾塘养殖地形。放养缢蛏或泥蚶的滩面要整涂做畦、畦面留有30-50厘米的操作沟。
B:清塘施肥培水:
虾塘改造完毕后,要及时进浅水用生石灰和“增氧水底净”进行消毒处理。待清塘药物毒性消失后,排掉塘内海水。然后过筛网进入新鲜海水施肥培养浮游生物。
C:苗种放养
根据虾塘的地形、底质及可放养面积确定缢蛏或泥蚶的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缢蛏25万-50万粒,或放养蚶砂30万-60万粒。贝苗放养区一般采取围网阻隔,以免遭鱼虾残食。对虾的放养密度控制在2万-3万尾/亩,实行两茬养殖;黑鲷放养规格为50-150克/鱼种,亩放养量为80-150尾。
苗种放养顺序一般为先放养缢蛏(泥蚶)苗,然后放养对虾苗,最后放养黑鲷鱼种。
D:养殖管理
按照常规虾塘养殖对虾的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管理投喂鲜活饵料,根据生态混养虾塘水质要求及时更换新鲜海水。所不同的是养殖全过程几乎不用药,偏重养殖水体的透明度管理和水质监测,通过施肥,接入优良藻种,形成良好的优势藻类群体结构和水质,来控制虾病的发生及提供养殖贝类充足的饵料。同时,根据养殖对虾和黑鲷的摄食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及时控制投喂饵料数量和调整饵料结构,一方面防止黑鲷残食蜕壳对虾,另一方面利用黑鲷及时清除病虾,阻断疾病传播渠道。养殖海区出现赤潮海水时,应控制进水。
E:注意事项:
(1):一是对常规虾塘改造过程中,将虾塘改造成水深底宽或呈锅底形的虾塘混养地形是实施该项技术的关键。二是为了保持鱼虾贝混养的持续高产,虾塘混养贝类的面积尽可能控制在占可养面积的1/3左右,同时实行涂面轮养,以求最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混养的黑鲷鱼种规格最好选择150克左右的鱼种,确保黑鲷能及时捕食虾塘内养殖对虾发病个体,同时当年可获得大规格商品黑鲷成鱼。四是收捕对虾时,应采用笼捕的方法收捕对虾,不但确保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优良生态养殖水体得到维护,而且收捕的对虾均是活体,售价高,经济效益好。
(2):一般养殖户在缢蛏与对虾混养过程中,由于养殖池水位普遍较浅,水色不起来,底藻疯长,严重影响对虾的生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加高水位,达到1.2~1.5米以上,然后使用优质有机肥“海洋藻类生长素”用水溶开后全池泼洒养藻肥水,一般使用量为每亩4~8公斤。水肥了,底藻就长不起来。另外还要长期使用“浩波1号”,增加水中营养物质和改良水质,效果将更加明显。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