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细鳞斜颌鲴俗称沙姑子、黄片、黄条等,与银鲴、圆吻鲴同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分布于江河、水库、湖泊中的中下层名优经济鱼类。它能充分利用水体中大量尚未被其它鱼充分利用的天然饵料有机碎屑、附生藻类等,因此不需专门投饲;生长速度快,2龄鱼平均体重500克左右;骨刺少,肉质肥厚鲜美,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优质鱼类。
生物学特征
形态特征:细鳞斜颌鲴体形侧扁,体长而略高,腹部稍圆。头小吻钝,口下位成弧形,下颌的角质缘发达。鳞片较小,排列紧密,例线鳞76-84枚。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尾鳍桔黄色,其它各鳍为浅黄色。
生活习性:细鳞斜颌鲴常栖息水体中下层,体长2厘米以下的个体以轮虫和浮游藻类为主要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与其它鱼类混养,无食性矛盾,并能清扫食物残饵,净化水质。
繁殖习性:细鳞斜颌鲴2龄便性成熟,属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为5-8月,以5、6月最盛 。产卵要求水温高18-27℃,最适水温20-25℃。
人工繁殖
亲鱼选择:亲鱼要求2冬龄以上,体重最好500克以上,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雄鱼一般个体较小,头部、鳃盖、胸鳍和鳞片上有白色展追星,体表粗糙,轻压后腹部有精液流出。雌鱼体较大,腹部丰满凸出,,体表光滑,怀卵量每0.5千克体重怀卵10万粒以上。
亲鱼培育:亲鱼培育可采用单养培育,也可与“四大家鱼”混养培育。单养时每亩水面投放亲鱼240-300尾,池水应肥些,透明度保持25-30厘米。从3月份开始强化培育,并投喂豆饼、麸皮等精饲料,促进性腺发育成熟。混养时,每亩投放亲鱼60-80尾,培育期间一般施用粪肥,辅以精饲料。接近产卵期,要注意 水质“嫩爽”。
人工催产:水温稳定在18℃以上便可催产,最适水温20-25℃。在长江中下游地区,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催产最好时期。催产剂使用PG和LRH-A2,合用时效果最好。雌鱼每公斤体重注射量为:PG22-3mg+LRH-A23mg,雄鱼减半。每公斤亲鱼配制注射液2ml,进行腹腔注射。然后将亲鱼按雌雄1:1.5或1:2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并用微流水刺激促情产卵。亲鱼产卵时,每立方米水体泼洒黄泥水1kg,以自行脱粘。20-30分钟,不断加水和排水,以收集受精卵。
人工孵化:每立方米水体放受精卵70-80万粒。孵化开始前消毒水体以防水霉病。然后进行流水孵化。孵化用水一定要经纱窗过虑,以防敌害生物和其它杂质进入孵化环道。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水温20-30 ℃,一般经40小时左右,即可脱膜出苗。从鱼苗出膜到开口摄食,需4-5天左右才能主动摄食,方可下塘培育。
苗种培育
培育方法:细鳞斜颌鲴苗种培育与“四大家鱼”苗种培育基本相同。每亩放养水花20万尾左右,当鱼苗体长3厘米时,每亩放养8-10万尾,随着个体的增长,以后逐渐降低密度。鱼种培育时,单养每亩放养800-10000尾,与家鱼种混养时,每亩放养800-1200尾。鱼苗下塘时以肥水为好,因鱼苗只摄食轮虫和浮游藻类等细小生物,而且易受大型水蚤的危害,因此施肥不能过早或过晚。一般鱼苗下塘前3-4天,每亩施粪肥200-300kg,鱼苗入池前,饱食下塘,每5万尾鱼苗投喂一个熟蛋黄。从第2天开始,每万尾鱼苗投喂0.25公斤黄豆的豆浆,日投3次。以后随着个体长大,增加投喂量。当鱼苗体长3厘米以上时,可投喂豆饼、麸皮、米糠等人工饲料。
饲养管理:①加强水质管理,每2-3天冲注一次新水,最好是经常保持微流水。②注意防治鱼病,苗种培育阶段主要病害是寄生虫病,如车轮虫、锚头蚤等,可全池遍洒90%敌百虫,使池水呈0.3-0.5ppm,半个月内连用2次。
成鱼养殖
池塘混养:一般采用第2年养成商品鱼的方式,在主养鲢、鳙、草鱼的肥水塘中,每亩增放10-13厘米左右的细鳞颌鲴鱼种200尾左右,在不断增加饲料和肥料的情况下,能充分利用池中的腐殖质、有机碎屑和藻类,可增加鱼产量40-50公斤,是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
大水面放流增殖:细鳞斜颌鲴具有食杂性、适应性强、繁殖快等特点,在水库或湖泊中放流鱼苗、鱼种或成鱼,加强资源保护,2-3年能形成自然种群。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