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贝类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分类及其操作
贝类人工诱导三倍体的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方法3个方面:
⑴ 化学法
主要是利用一些能够抑制纫胞分裂的化学物质(即化学诱导剂)来干预细胞正常的分裂过程,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的诱导剂有:
细胞松弛素B(cytochatgin B,简称CB):真菌的一类代谢产物。CB处理可诱发一系列细胞学效应,如细胞骨架的变化、多核化、破坏微丝等[7]。一般认为CB特异性破坏微丝,最终导致细胞分裂的由微丝构成的收缩环解体,抑制细胞质分裂,阻止极体的释放,从而产生多倍体。CB是一种致癌剂,水溶性较差,一般溶解在1%的二甲基亚矾(DMSO)中,而且处理结束后需用含1DMSO的海水浸洗受精卵,去除残留的CB。
6—二甲基氨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简称6—DMAP):嘌呤霉素的一种类似物,抑制蛋白质磷酸化,通过作用于特定的酶,破坏微管的的聚合中心,使微管不能形成,从而抑制极体的形成和释放[8]。6—DMAP是一种非致癌性,具水活性。
咖啡因(Caffeine):其作用效果在于提高细胞内的Ca2+。由于微管对Ca2+浓度敏感,当Ca2+浓度极低或高于10—3时,会引起微管二聚体的解聚,阻止细胞分裂,从而形成多倍体[9]。
秋水仙素(Colchicine):能抑制微管的组装,使已有的微管解聚,从而阻止纺锤体的形成或破坏已形成的纺锤体,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而不分离[10]。该种诱导剂在植物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且成功,在贝类及其他动物中的应用较少。
此外,聚乙二醇(PEG)[11]、氰化钙(CL)[12]等化学试剂对抑制细胞分离,使染色体加倍也有一定的作用。
⑵ 物理法
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施加物理因子处理,影响和干预细胞的正常分裂,达到染色体加倍的目的。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温度休克(包括高温和低温休克)和静水压休克等。
温度休克;其作用机制是温度的变化引起细胞内酶构型的改变,不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导致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所需的ATP的供应途径受阻,使已完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不能分裂。所用的温度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静水压:即利用专门的静水压设备产生的压力施加于处理对象。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纺锤体的微丝和微管的形成,阻止染色体的移动,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形成多倍体。
此外,电脉冲也可诱导多倍体[13]。
⑶ 生物学方法 除了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外,采用贝类远缘杂交也可培育多倍体(即生物方法)。但由于选种工作较复杂,这种方法在贝类中还没有应用过,在鱼类上应用则较多。
太平洋牡频四倍体与二倍体交配成功地培育出了三倍体[14]。
四倍体(T)与二倍体(D)杂交生产贝类三倍体,三倍体率可高达100%,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避免了理化处理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能提高胚胎的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适合于生产性养殖。
此外,利用四倍体与异种二倍体杂交可产生异源三倍体。目前,太平洋牡牡蛎四倍体与近江牡蛎二倍体杂交已成功地培育出异源三倍体后代[15]。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