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犹如一匹黑马,为一蹶不振的养虾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其产品亦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为养虾户再一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但近期南美白对虾暴发病的流行再一次为养虾业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此次暴发病的原因何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前景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养殖户及一些水产科研工作者的思考。
因此,本文作者对南美白对虾暴发病的病因、病原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从本期起本报将分期刊发,以期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借鉴和启发。
笔者在粤东、粤西、海南省,调查了千亩以上的虾池,结果是无论高位池、土池、精养池或半精养池都因白斑病毒或并发症而造成南美白对虾大批死亡,或全军覆没,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通过这次从广东省惠东市到湛江市、以及海南省文昌市,长约3000多公里的沿海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调查中,发生白对虾急性或慢性死亡的养殖单位约占60%以上。
其中死亡率最高、损失最大的主要是由白斑病毒(白斑杆状病毒引起的病害),所谓红体病,只是白斑病毒病的一种前期症状。细菌病中发现有黑鳃病、黄鳃病;寄生虫病中只发现固着类纤毛虫,以累枝虫为主。水质检查中,发现有的池水中全是裸甲藻--一种赤潮性的有毒藻类,大部分高密度虾池,尤其是放苗密度在10万尾以上的虾池,大部分池水中只有大量有机碎屑,而没有浮游生物。现分别叙述如下:
一、白斑病毒病
1.病原白斑杆状病毒
2.症状病虾突然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行为迟钝、弹跳无力、常漫游于池水表面或伏于池边不动,很快死亡,病虾体色常变成淡红色,或暗淡、褪色。病虾甲壳内侧有白点,尤其在头胸甲上特别明显,严重者肉眼可见大小不等的白斑,或白斑连成一片,有的病虾白斑不明显,但用显微镜检查,可见具典型放射条纹的花朵状白斑,白斑形态稳定,在腹部甲壳上也可见到肉眼看不到的花朵状白斑。另一重要特征是头胸甲极易剥离,剥离的头胸甲不粘连壳下表皮。
病毒侵害的组织广泛,如皮下上皮、血淋巴细胞、鳃、肝胰腺、心脏、后胃、前肠、结缔组织和肌肉等。被侵害的组织细胞核肿大,但无包涵体、肝胰腺肿大,常显浅黄色,触之易碎。濒死虾的血淋巴混浊、不凝固、肝胰腺坏死。
3.传播途径
(1)虾苗传播由于虾苗场所用亲虾为带病毒的父本和母本,病害常通过粪便或饵料传给虾苗。2厘米~3厘米以内的虾苗虽然感染病毒,但无明显症状,也不会死亡,往往养到3厘米~5厘米时,病毒在虾体内增殖到一定数量后(约养1个月~1.5个月)即开始发病,若水质恶化、或虾体抗病力降低,或细菌感染,则可诱发暴发性死亡。(2)水源传播根据试验,杆状病毒在洁净池水中,水深30厘米,在晴天太阳照射下,可存活3天,水深1米可存活4天~7天。如果进、排水渠不分离,一旦有死虾池带病毒池水排入,又被其他虾池抽用,则可污染传播周围虾池。(3)带毒虾的粪便传播病毒可随粪便进入并扩散于池水中。(4)活饵料传播池水中的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以及虾池周围的各种小型螃蟹,都可携带、传播病毒,有些带毒贝类也是传染源。(5)病死虾如果健康虾摄食病死虾,一般在3天内,可使摄食虾死亡。
4.白斑病毒的防治方法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没有找到一种能把虾体内的病毒杀死、而不伤及虾体的有效药物,因为这种杆状病毒可寄生于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的细胞核内,如果药物将病毒杀灭,也必然杀死细胞,导致对虾的死亡。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科学原则,才能有效地控制此病的流行和暴发。根据此病的传播途径,首要的是尽量切断传染和传播途径,同时采用有效药物抑制病毒在虾体内的复制,促进提高虾体的免疫能力,调控水环境,投喂优质全价的饲料,以保证对虾的正常蜕皮和生长。
5.预防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池底污泥是病毒、细菌的生存基地,放苗前必须除去污泥,然后用生石灰消毒,在水深20厘米~30厘米的条件下,用量约为每亩75千克~80千克,或每亩用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25%以上)15千克~17.5千克。最好用佳纬公司生产的"富氯",每亩只用600克,即达到彻底杀死杂虾、杂鱼、杀灭病毒和细菌的目的,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操作简单,清塘彻底。
(2)水源消毒①最理想、科学的方法是建立蓄水沉淀消毒池,该池面积根据生产需要,应达到总养虾池面积的1/3~1/5。尤其是进、排水渠道为同一水源或河流的养殖场,建立蓄水沉淀消毒池尤为必要。近岸海水由于受到排出的病虾池水或近岸污水污染或发生赤潮的影响,其水源也需先消毒后使用。根据研究,洁净海水(1米水深)在阳光照射下,病毒可存活5天~7天。为了在蓄水池中彻底消灭病毒,最好使用"富氯",水溶后全池泼洒,用0.15克/立方米水~0.2克/立方米水(即0.15千克/亩~0.2千克/亩,1.5米水深),或漂白粉1克/每立方米水,消毒后经过3天~5天后再放入虾池。这样做的优点是不仅达到消毒目的,而且还可杀死导致发生赤潮的有毒、有害藻类。 ②如果不设消毒池,直接抽入海水或河水,则水源必须经过砂层过滤或用60目筛绢网过滤(只能过滤较大的浮游生物)因为病毒太小,不能阻止其随水进入虾池,所以每次进水都要消毒。③许多小型蟹类是传播病毒的媒介,凡有螃蟹出没的地区,都可采用灯光诱杀或用拟菊脂类、有机磷类药物诱杀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在池边用拦网方法阻止其进入虾池。
(3)培肥水质虾苗放养前可采用佳纬牌"肥水素"(按说明书使用),或每亩加入1千克尿素肥水,使虾苗入池后有充足的活饵料供应,保证虾苗营养和生长。施肥后2天,加用活性酵母或光合细菌,以稳定水质,防止杂菌生长。良好的肥水水色是浅黄绿色或浅黄褐色,前者以绿藻为主,兼有硅藻等藻类,后者以硅藻为主,水的透明度以25厘米~35厘米为宜,当水中的氮、磷消耗完以后,藻体发生老化,应注意"转水",水会突然变清,造成缺氧死虾,所以应少量补充新水,并及时追肥("肥水素"+尿素),保持稳定水色(再加活性酵母)。藻类是优化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它可有效的吸收水中的氨氮、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保持良好的水环境,防止虾病暴发。
(4)购买优质虾苗根据调查,带病毒虾苗是养殖失败的首要原因。美国搞出的无病毒虾苗,创造了单位面积的高产量(折合每亩产量2吨~3吨以上),我国尚没有真正的无病毒虾苗生产。目前广东的虾苗市场极为混乱,仅湛江东海岛就有170余家虾苗场,互相杀价,虾苗质量低劣,有的甚至降至40元/万尾。虾苗质量无法保证,给养虾业带来了毁灭性灾难。根据研究和实践,带毒虾苗个体大小在3厘米以内时没有肉眼可见的症状,一般长到3厘米~4厘米以上,病毒在虾体内增殖到很大数量时,才开始突然发病。也就是说约养到1个月~1.5个月时发病,给虾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虾农的生产极积性。因此买虾苗时不能图便宜,应买信誉好的虾场的虾苗,买非近亲交配的虾苗。一般情况下,虾农无法了解虾场的亲虾来源、孵化率、死亡率、饵料来源和用药情况,最现实的办法是去购买虾苗时,在现场目观检查虾苗质量,方法如下:
①虾苗规格应在1厘米~1.2厘米左右,大小均匀、一致;②体表干净,不挂脏,无纤毛虫寄生;③虾体较透明,肌肉不混浊,大触须不发红;④将一定数量的虾苗放入水盆中,定向搅动盆水。如果虾苗随水转动无顶水能力,则质劣,若虾苗有顶水能力,绝大部分虾苗伏于盆边顶水,则质量较好;⑤最有效的方法是抗离水试验,即取一定数量虾苗,用稍许拧干的湿毛巾将虾苗轻轻包埋起来,十分钟后松开毛巾,将虾苗放入水中,如虾苗存活,则为优良虾苗,否则为劣质苗。
(5)定期消毒养殖中后期,每半月左右用"新氯"或"虾舒泰"消毒一次。最好在消毒后3天使用"肥水素"加尿素,最后用活水酵母或光合细菌稳定水质。
(6)定期投喂抗病毒药物生产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技术措施,在已染毒情况下,可基本维持对虾的正常生长。具体方法是:用佳纬牌"抗毒免病素"(内服预防量为250克药物添加到50千克饵料中,连喂5天~7天,每隔15天~20天投喂一次),或用"排毒护虾丹"(内服预防量为250克药物添加到50千克饵料中,连喂3天~5天,每半月投喂一次),二者任选其一,在应用上述药物基础上,尚须添加佳纬牌水产专用维生素C,或者用"LAPP-高效营养素",则效果更为显著。"抗毒免疫素"或"排毒护丹"都是以中药为主的复合药物,它可起到抗病毒、抗菌、增强虾体免疫力的效果,其作用全面,效果明显稳定,是目前我国难得的高品质虾药。
6.治疗方法
可根据发病情况,灵活采取以下治疗方法。在发病早期,只有少数虾体微红,不溜边,尚摄食,或发病中期,许多虾体微红,个别虾有溜边现象,大部分虾尚摄食,应抓紧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1)调水高密度虾池由于放养密度很高,对虾粪便等排泄量大,残饵多,镜检水中几乎全是有机碎屑,而没有浮游植物,透明度很低,细菌大量繁殖。对有机碎屑进行氧化分解,分解产物如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物含量迅速上升,不仅易使对虾中毒,而且易造成严重缺氧。
这种水极易诱发病毒病暴发。要抓紧使用"活水保虾丹"澄清水质,3小时后,在晴天中午或下午用"虾舒泰"全池泼洒,若病情较严重,2天后可再使用"虾舒泰"一次,再过3天泼洒活性酵母,调水色,稳定水质。在这期间要特别注意池水缺氧,要日夜开动增氧机。
(2)投喂内服抗病毒药物抗毒免疫素(每50千克饵料加本品500克),连喂7天~10天,如病情严重,间隔3天~4天再连喂7天~10天,同时加喂"虾健康1号"(500克加入50千克饵料中)和水产专用维生素C(加0.1%~0.3%)或者用LAPP-高效营养素。将以上三种药物同时添加于饵料中,按上述投喂时间连续投喂,不能半途停顿,以防复发。
二、红体病
1.病因和病原杆状病毒、某些细菌、水质恶化等。
2.症状红体病是虾农最容易识别的病症之一,但红体虾不是一种特有的症状,许多生物和环境因素,如病毒(杆状病毒、桃拉病毒)、细菌(弧菌、气单胞菌等)、环境恶化都可引起红体。其主要特征为:体微红、红须、红尾、有的游泳足也会变红,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空胃、活力减退、反应迟钝、甲壳变软。上面已提到,多种病因都可引起虾体变红,而又缺少特定的症状,所以难以区分是哪种原因引起的红体,也就是说红体病难以和桃拉病毒病、细菌性红退病、白斑病毒病相区别。根据资料报道,桃拉病毒病的急性感染死亡,主要发生在0.1克~0.5克体重的幼虾,死亡率高达90%,慢性感染积累死亡率为5%~100%,而成虾养殖阶段多为慢性型死亡,死亡率小于50%,这和白斑病毒暴发性死亡率高达90%~100%有很大区别。而许多资料中常把这种病与红肢病、白斑病毒病等相混淆。
根据我们这次大面积调查,所谓红体病就是白斑病毒病发病前期的病理反应。通过镜检都可检出典型的花朵状白斑,而且多在7天~15天内发生大量死亡。据此,应当采用治疗白斑病毒病和方法进行防治。
3.红体病防治方法(1)如果系病毒引起的红体,而且用显微镜检查,发现少量典型花朵状白斑(头胸甲上或腹部背甲上),而目观未发现白斑,但头胸甲极易剥离,不粘连上皮,则尽快按上述防治白斑病方法进行治疗。(2)如果目观和镜检无花朵状白斑,头胸甲难以剥离,强行揭开则粘连表皮和肌肉,可初步证明是细菌性红体,应采用:①水体消毒可用新氯或"虾舒泰"全池泼洒;②内服药物用"虾健康1号"加入水产专用Vc(或LAPP-高效营养素),连服5天,如病情严重,可酌情加大用药量,或停药后2天~3天,再投喂4天~5天。(3)如果是水质恶化,换水少,缺氧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水质突变,要立即用"活水保虾丹"加"虾舒宁"全池泼洒或隔天再泼洒一次。
三、黑鳃病或黄鳃病
1.病因根据调查,引起黑鳃、黄鳃主要有2种原因:(1)是固着类纤毛虫大量附着在鳃上引起,并且虫体颜色往往随水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有机碎屑多少而出现不同的颜色。同时由于虫体多,虫体的固着柄分支多,导致水中大量的污物、浮游生物、丝状细菌都聚集于虫体之间,形成黑色或黄色。(2)某些细菌对鳃进行腐蚀和刺激,以致鳃的粘液分泌增多,使水中许多污物粘附于鳃上,形成黑色或黄色。另外水质污染(如重金属污染)也可导致黑鳃。
2.症状黑鳃或黄鳃,是肉眼透过头胸甲所看到的一种颜色反应,患病虾一般不会引起大批暴发性死亡,但病虾摄食减少,呼吸困难,反应迟顿,蜕皮困难,水环境的突然变化,如水温突变、溶氧降低、都会引起患病虾死亡,这种病可长期的间断性连续死虾,造成减产。
3.防治方法此病单凭目观难以准确诊断,最好用显微镜采用水浸片方法进行区别诊断。若为细菌性黄鳃或黑鳃,可见鳃丝上粘有许多污物,鳃丝粘液分泌增多,鳃丝则略肿胀,既无纤毛虫、而水质主要指标又在正常范围内。若是纤毛虫引起的黄鳃或黑鳃,镜检可见大量葡萄状具有柄的纤毛虫附着在鳃上。另外应化验水源,检查水质是否正常。
(1)细菌性黄、黑鳃可用"新氯"或"虾舒泰"全池泼洒1次~2次。
(2)纤毛虫引起黄、黑鳃可参照纤毛虫防治方法。
(3)水质污染可用"活水保虾丹"加入"虾舒宁"泼洒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