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e)、倒刺鲃[Barbodese(Spinibarbus)denticulatus donticulatus]、中华倒刺鲃[Barbodes (Spinibarbus) sinensis]同属鲤形目、鲤科、倒刺鲃属,均属江河野生鱼类。前两种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后者分布于长江水系。
近年来,由于传统养殖鱼类价格连年下降,养殖效益降低,而光倒刺鲃等野生鱼类由于资源量减少、养殖少而价格较高,通常60—80元/公斤。因此,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广西已逐渐兴起光倒刺鲃、倒刺鲃养殖,近年来,广东省的一些单位又引进中华倒刺鲃进行试养。但是,光倒刺鲃、倒刺鲃、中华倒刺鲃的别名、俗名较多,各地叫法不一,即使在一些刊物上也时有混淆,文章试作探讨供同行参考,并简单介绍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繁殖。
名称形态区别
1、名称上的区别 光倒刺鲃别名称刺鲃,黑脊倒刺鲃,俗名称青娟、鲣中石捐、军鱼、青鳟、青竹鲩;倒刺鲃别名称锯倒刺鲃,俗名称竹八鲤、竹八鱼、竹鲤、青竹鲤;中华倒刺鲃俗名称青波。
2、形态区别
光倒刺鲃与另两种倒刺鲃的区别:前者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柔软,不成为硬刺,侧线鳞20—26,体呈圆筒形,眼睛有一明显黄白色亮圈;而后者背鳍的末根不分枝,鳍条粗壮,成为硬刺,后缘具有锯齿,体型略侧扁,侧线鳞26以上。
倒刺鲃与中华倒刺鲃的区别:前者背鳍起点位置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远,侧线鳞26—30,后者背鳍起点位置在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近,侧线鳞28—32,从鳃孔上角至胸鳍基部有一狭斜的黑色条。
生物学特性
1、光倒刺鲃 光倒刺鲃主要分布于珠江、闽江、海南、台湾等长江以南水系。常栖息于水流湍急、水色清澈、多石砾的中小河流,性活泼善游,食性为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尤其喜欢吃食昆虫、蚯蚓等小动物,驯养后可吃食人工配合饲料。当年鱼可长至尾重100-200克,2冬龄鱼体重可达500克。繁殖期从5月初至8月底,分批产卵。成熟年龄:雌鱼为3-4龄,人工培育条件下体重0.6公斤以上;雄鱼2—3龄,体重0.5公斤以上。
2、倒刺鲃 倒刺鲃主要分布于珠江、海南岛等水系,栖息于流水中,主食植物性碎屑及丝状藻类。经人工驯化,可吃食配合饲料。据珠江水系西江的调查资料,雌性1冬龄平均体长为203毫米,2龄鱼可达276毫米,而3龄鱼为337毫米,4龄鱼为403毫米,5龄鱼为456毫米,约2.5公斤,性成熟年龄为5龄。生殖季节为4—6月,产漂浮性卵。
3、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各支流,生活于流水环境,是底层杂食性鱼类,生活时不停地啃食生长在乱石间的藻类、水生昆虫的幼虫以及水生高等植物,也食菜叶、谷物等。所以,食谱广而多变,适于人工饲养。中华倒刺鲃的最初性成熟年龄为2—3龄。雄性2龄,体长22—24厘米;雌性3龄,体长26—30厘米。在江河、溪河有一定水流速的水域中产卵。
人工繁养进展
1、光倒刺鲃 光倒刺鲃的人工繁殖已获成功,该试验利用光倒刺鲃自然鱼苗,在池塘中将其驯养成为成鱼,并模拟光倒刺鲃自然生态的方法培育亲鱼,使之性腺成熟;催产用激素用LRH—A、HCG和垂体,受精方式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孵化采用微流水方式进行,鱼苗培育在土池、水泥池中进行,结果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育苗率分别达到82.3%,87.4%,75.0%,78.0%。
光倒刺鲃的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池塘主养和山塘混养。
网箱养殖:放养时间为每年3—4月份,网箱规格为(5—15)米×(5—10)米×(2—2.5)米,放养隔年苗30—50尾/平方米,规格50—100克/尾,投料以32%以上的颗粒饲料为主,管理方面注意保持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箱内溶氧充足。经过7个月至1年养殖,一般可达500—800克/尾以上的上市规格,成活率90%以上,饵料系数2—3,每平方米产值为600—1200元,利润400—800元。
池塘主养:一般选择水质较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的池塘进行,每亩放苗500尾,规格50—100克/尾,投料以蛋白质含量为32%的颗粒饲料为主,兼投粪虫、蚯蚓、植物幼体等杂饵,管理方面要注意水质保持清爽,透明度40—50厘米,溶氧4毫克/升以上。养殖1年,光倒刺鲃体重可达500克/尾以上,亩产250—450公斤,产值1.3—2.3万元,利润0.8—1.5万元。
山塘混养:山塘在一般情况下,放养密度较低,溶氧充足,适合混养光倒刺鲃,光倒刺鲃的混养密度为每亩放养25—50尾,规格50—100克/尾,经过10—15个月养殖,可达体重0.7公斤左右的上市规格,亩产光倒刺鲃10公斤左右,增加收入约600元。
2、倒刺鲃
网箱养殖:据张水波报道:1997年4月,在规格为2.5米×2米×2米的网箱中投放倒刺鲃苗种750尾,规格为平均80.3克/尾,投喂饲料为人工配合饲料,以250天左右饲养,鱼体重达964.9克/尾,共产鱼488.725公斤,净增重428.5公斤,饲料系数2.59,成活率98%,产值61090.6元,利润42265元。
池塘混养:据张水波报道:1996年6月,在两口面积为500平方米的鳗鱼养殖池放养4—5厘米倒刺鲃鱼苗1500尾(江河捕捉),开始用鳗料驯食,以后投喂人工饲料,经一年养殖,倒刺鲃平均体重575克/尾,亩产鱼6089公斤,每公顷产值822万元,每公顷利润655万元。
3、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仅见熊大寿等的报道:选择4—5龄,体重1.5—2.0公斤的亲鱼,催产的药物、剂量、注射部位等均与鲢、鳙鱼的人工催产方法相似,鱼苗培育的饵料用蛋黄、浮游生物和精饲料。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