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目前,又到了南美白对虾大量放苗的季节。2002年,因南美白对虾病害频发,加之虾价低迷,影响了养殖从业人员的养殖信心。为此,笔者于2002年初至今在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区,不同养殖模式(精养池、半精养池、粗养池),不同养殖环境(海水养殖、淡化养殖)进行了全方位的试验。总结出病害的发生还是有规律可循。主要是在种苗、水质、底质、日常管理等几个方面出现问题后,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导致病害发生;病害始发又因治疗不及时或盲目用药造成大面积暴发,最终弃池、绝收。其实,只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即使病害发生,基本上还是可以控制的。
种苗选择
近几年,一些不良苗场为牟取暴利,采用池养大规格南美白对虾做亲本,造成虾苗携带大量病原,再加上滥用抗生素,提高苗池水温等非正常育苗方式。严重地影响了种苗的成活率。所以,选苗一定要选择真正的SPF虾苗。必要时可先送权威部门做PCR或核酸探针检测,确定无特定病原后再行购买。此外,还应掌握一些目测检查的方法,除常用的逆水试验,包埋试验,附壁试验外,也可用烧杯从苗池气头处捞取一定数量的虾苗,利用烧杯产生的凸透镜放大原理,对光观察:肌肉丰满,尤其是第六节(尾部前面第一节)肌肉应是肠道的4倍左右。肠道笔直无断节,身体对称,体表无脏物,附肢完整,水中卤虫卵壳无纤毛虫寄生。说明苗种健康,育苗技术过关。淡化养殖应注意盐度是否符合。一般苗场的盐度只能淡化到3‰-5‰之间,再低就会出现个体大小悬殊或死亡。所以养殖池的盐度要调整到2‰以上。放苗时间要尽量避开中午,最好是早晨或傍晚。同时也不要急于打开苗袋,先将苗袋在池塘避风处浸泡15-30分钟,待温度适应后,再开袋放苗。
底质、水质的调控
“养虾就是养水,养水就是养底”。南美对虾属底栖生物,底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影响底质的原因主要是池塘老化,还原层过厚。水源污染严重以及残饵、粪便的堆积。一般除蓝藻、赤潮生物滋生造成的不良水色外,其它黑、墨绿、红褐色均是底质恶化所造成的。如不调控,均能引发南美白对虾病害。养殖池的底质看不见摸不到,观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底质变坏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恶变以后,才会导致水色突变,此时想挽救已无能为力。所以底质的调控除彻底清池和定期施用改良药物外,还应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观察方法,以便提前处理,防患于未然。比如:
(1)池底在阳光照射下升起大量气雾或气泡。
(2)被风浪、增氧机吹到池角的泡沫呈黄褐色,不易散开,或有异味。
(3)饵料观察网突然变脏,底部附有胶状物或黑泥。
(4)饵料台上觅食的南美白对虾突然增多几倍甚至十几倍。
(5)海水池尾鳃颤蚓的数量大大增多。
(6)池底出现花白斑块,水质变得浓稠,风吹过水面只出现细密的水纹。
(7)pH值早晨和下午测量基本无变化。长期低于7.5或高于8.9。这些现象表示底质已开始恶化,应及时使用沸石粉、芽胞杆菌制剂、EM菌制剂吸附和转化有毒物质,防止产生突变引发病害。
例如,福建龙海市海澄镇蔡美云一口淡水养成池,是用养鸭池改造而成,底质还原层厚,淤泥较多。养殖南美白对虾50天左右时,水色突然变黑,继而对虾出现红体,游池,爬边等症状,经确诊为环境变化引发的细菌感染。经连续5天施用调水王(EM菌)0.8克/立方米、渔家宝(沸石粉)10克/立方米、黑精灵(芽胞杆菌)0.5克/立方米改良底质。水色逐渐由黑转为黄绿色,南美白对虾停止死亡并恢复正常。以后每15天交替使用渔家宝、黑精灵、调水王调控底质。养殖至120天,取得了平均亩产690公斤的收益。
底质的调控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恶化的底质须经多造(茬)的调理,才能恢复到较好的状态。此种状态下的底质除能大幅度减少病害发生,还可提高成活率和产量。对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病害的早期发现
任何虾类病害到了中、后期,即使能够控制,也会造成很大损失,因而确保能够在早期及时发现病情,也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关键措施之一。
(1)从摄食情况来分析:正常的南美白对虾投料后2小时,应全部是饱胃或半胃。排除刚刚脱壳的软壳虾,如发现空胃,应马上捕捉并做活体检查。如不能确定原因,可请专业技术人员确诊。
(2)在晚上利用光照观察,健康的南美白对虾受到强光照射,会马上逃避或潜入沙层。如反应迟钝不避光照,不潜沙。说明已经有了问题。
(3)通过池塘其它生物来对比分析,海水养殖池中常出现的脊尾白虾(五须虾)。其抗病能力比南美白对虾弱,如果在池角发现脊尾白虾在水面漫游,大触须粘有脏物。应马上采取应对措施,否则2-3天内,南美白对虾就会出现病害。
天气突变时的防病措施
对虾对天气的变化非常敏感,即使风向的转换,也会影响南美白对虾的活动和摄食。暴雨、台风带来的低气压,常常是南美白对虾大规模病害暴发的诱因。
(1)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预报。在暴雨和台风到来之前,尤其是冷、暖空气交汇,变得无风、闷热。即出现“锋面效应”时,可用调水王、黑精灵等微生物制剂全池泼洒,控制水质,并适当减少投饵量。
(2)风暴来临,为防止水体分层造成的缺氧,有增氧设备的一定要定期增氧,无增氧设备在傍晚泼洒氧康、氧泰等增氧剂。防止浮头、泛池。
(3)风暴过后,病原会大量滋生,应适当的采取消毒措施杀灭病原。但此时因盐度,温度变化较大,藻相不稳定,所以要选择对水环境、底质破坏力小的品种,菌毒杀(络合碘)、施得灵(氟溴合剂),经多年使用,以证明对水体的破坏力极其微小,基本不会对藻相造成破坏,建议使用。
合理用药
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存在着“平时滥用药,发病无药医”的反常现象。药品的无序使用,其结果只能是影响了正常的生物循环,破坏了池塘的微生态环境,最终导致病害的暴发。其实所谓的病原菌大部分都是条件致病菌,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致病,把病原全部杀死,即不现实,也无可能。“水清则无鱼”同样,南美白对虾也不能在过于清洁的水体中生存。合理使用药物的目的是为对虾创造一个适应的,模拟自然海区的生长环境。这样才能减少病害的发生。实践证明:(1)对水环境有修复,保护作用的改良剂如调水王、黑精灵、渔家宝可经常使用。(2)对水环境有破坏作用的药物应少用或不用。(3)发现病害,应找专业的技术人员确诊后,根据藻相、水质、pH值等理化指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切不可盲听盲信。胡乱用药只能加重病情或延误治疗。
综上所述,南美白对虾病害的控制关键是勤于观察、精心调理。合理用药,并掌握一定的技术,力争营造出一个适应其生长的优良环境,并在养殖全过程使之保持稳定。这样才能减少南美白对虾因病害造成的损失。使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向健康、持续、高效的方向发展。目前,又到了南美白对虾大量放苗的季节。2002年,因南美白对虾病害频发,加之虾价低迷,影响了养殖从业人员的养殖信心。为此,笔者于2002年初至今在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区,不同养殖模式(精养池、半精养池、粗养池),不同养殖环境(海水养殖、淡化养殖)进行了全方位的试验。总结出病害的发生还是有规律可循。主要是在种苗、水质、底质、日常管理等几个方面出现问题后,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导致病害发生;病害始发又因治疗不及时或盲目用药造成大面积暴发,最终弃池、绝收。其实,只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即使病害发生,基本上还是可以控制的。
种苗选择
近几年,一些不良苗场为牟取暴利,采用池养大规格南美白对虾做亲本,造成虾苗携带大量病原,再加上滥用抗生素,提高苗池水温等非正常育苗方式。严重地影响了种苗的成活率。所以,选苗一定要选择真正的SPF虾苗。必要时可先送权威部门做PCR或核酸探针检测,确定无特定病原后再行购买。此外,还应掌握一些目测检查的方法,除常用的逆水试验,包埋试验,附壁试验外,也可用烧杯从苗池气头处捞取一定数量的虾苗,利用烧杯产生的凸透镜放大原理,对光观察:肌肉丰满,尤其是第六节(尾部前面第一节)肌肉应是肠道的4倍左右。肠道笔直无断节,身体对称,体表无脏物,附肢完整,水中卤虫卵壳无纤毛虫寄生。说明苗种健康,育苗技术过关。淡化养殖应注意盐度是否符合。一般苗场的盐度只能淡化到3‰-5‰之间,再低就会出现个体大小悬殊或死亡。所以养殖池的盐度要调整到2‰以上。放苗时间要尽量避开中午,最好是早晨或傍晚。同时也不要急于打开苗袋,先将苗袋在池塘避风处浸泡15-30分钟,待温度适应后,再开袋放苗。
底质、水质的调控
“养虾就是养水,养水就是养底”。南美对虾属底栖生物,底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影响底质的原因主要是池塘老化,还原层过厚。水源污染严重以及残饵、粪便的堆积。一般除蓝藻、赤潮生物滋生造成的不良水色外,其它黑、墨绿、红褐色均是底质恶化所造成的。如不调控,均能引发南美白对虾病害。养殖池的底质看不见摸不到,观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底质变坏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恶变以后,才会导致水色突变,此时想挽救已无能为力。所以底质的调控除彻底清池和定期施用改良药物外,还应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观察方法,以便提前处理,防患于未然。比如:
(1)池底在阳光照射下升起大量气雾或气泡。
(2)被风浪、增氧机吹到池角的泡沫呈黄褐色,不易散开,或有异味。
(3)饵料观察网突然变脏,底部附有胶状物或黑泥。
(4)饵料台上觅食的南美白对虾突然增多几倍甚至十几倍。
(5)海水池尾鳃颤蚓的数量大大增多。
(6)池底出现花白斑块,水质变得浓稠,风吹过水面只出现细密的水纹。
(7)pH值早晨和下午测量基本无变化。长期低于7.5或高于8.9。这些现象表示底质已开始恶化,应及时使用沸石粉、芽胞杆菌制剂、EM菌制剂吸附和转化有毒物质,防止产生突变引发病害。
例如,福建龙海市海澄镇蔡美云一口淡水养成池,是用养鸭池改造而成,底质还原层厚,淤泥较多。养殖南美白对虾50天左右时,水色突然变黑,继而对虾出现红体,游池,爬边等症状,经确诊为环境变化引发的细菌感染。经连续5天施用调水王(EM菌)0.8克/立方米、渔家宝(沸石粉)10克/立方米、黑精灵(芽胞杆菌)0.5克/立方米改良底质。水色逐渐由黑转为黄绿色,南美白对虾停止死亡并恢复正常。以后每15天交替使用渔家宝、黑精灵、调水王调控底质。养殖至120天,取得了平均亩产690公斤的收益。
底质的调控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恶化的底质须经多造(茬)的调理,才能恢复到较好的状态。此种状态下的底质除能大幅度减少病害发生,还可提高成活率和产量。对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病害的早期发现
任何虾类病害到了中、后期,即使能够控制,也会造成很大损失,因而确保能够在早期及时发现病情,也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关键措施之一。
(1)从摄食情况来分析:正常的南美白对虾投料后2小时,应全部是饱胃或半胃。排除刚刚脱壳的软壳虾,如发现空胃,应马上捕捉并做活体检查。如不能确定原因,可请专业技术人员确诊。
(2)在晚上利用光照观察,健康的南美白对虾受到强光照射,会马上逃避或潜入沙层。如反应迟钝不避光照,不潜沙。说明已经有了问题。
(3)通过池塘其它生物来对比分析,海水养殖池中常出现的脊尾白虾(五须虾)。其抗病能力比南美白对虾弱,如果在池角发现脊尾白虾在水面漫游,大触须粘有脏物。应马上采取应对措施,否则2-3天内,南美白对虾就会出现病害。
天气突变时的防病措施
对虾对天气的变化非常敏感,即使风向的转换,也会影响南美白对虾的活动和摄食。暴雨、台风带来的低气压,常常是南美白对虾大规模病害暴发的诱因。
(1)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预报。在暴雨和台风到来之前,尤其是冷、暖空气交汇,变得无风、闷热。即出现“锋面效应”时,可用调水王、黑精灵等微生物制剂全池泼洒,控制水质,并适当减少投饵量。
(2)风暴来临,为防止水体分层造成的缺氧,有增氧设备的一定要定期增氧,无增氧设备在傍晚泼洒氧康、氧泰等增氧剂。防止浮头、泛池。
(3)风暴过后,病原会大量滋生,应适当的采取消毒措施杀灭病原。但此时因盐度,温度变化较大,藻相不稳定,所以要选择对水环境、底质破坏力小的品种,菌毒杀(络合碘)、施得灵(氟溴合剂),经多年使用,以证明对水体的破坏力极其微小,基本不会对藻相造成破坏,建议使用。
合理用药
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存在着“平时滥用药,发病无药医”的反常现象。药品的无序使用,其结果只能是影响了正常的生物循环,破坏了池塘的微生态环境,最终导致病害的暴发。其实所谓的病原菌大部分都是条件致病菌,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致病,把病原全部杀死,即不现实,也无可能。“水清则无鱼”同样,南美白对虾也不能在过于清洁的水体中生存。合理使用药物的目的是为对虾创造一个适应的,模拟自然海区的生长环境。这样才能减少病害的发生。实践证明:(1)对水环境有修复,保护作用的改良剂如调水王、黑精灵、渔家宝可经常使用。(2)对水环境有破坏作用的药物应少用或不用。(3)发现病害,应找专业的技术人员确诊后,根据藻相、水质、pH值等理化指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切不可盲听盲信。胡乱用药只能加重病情或延误治疗。
综上所述,南美白对虾病害的控制关键是勤于观察、精心调理。合理用药,并掌握一定的技术,力争营造出一个适应其生长的优良环境,并在养殖全过程使之保持稳定。这样才能减少南美白对虾因病害造成的损失。使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向健康、持续、高效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