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珍珠不仅是贵重的装饰品,还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有安神定惊、清热解毒、明目、消炎,生肌等功效。珍珠在国际市场上的年销售量最高达100多吨,因此,开展珠母贝养殖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和潜在效益。
第一节 形态与习性
一、分类与分布
合浦珠母贝又名马氏珠母贝,属软体动物,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珍珠贝科。合浦珠母贝分布于我国两广、海南、台湾沿海,尤以广西的合浦白龙尾至西村长约30km的海区及广东的大亚湾、大鹏湾等地为多。
二、外部形态
两壳显著隆起,左壳略比右壳膨大,后耳突较前耳大。同心生长线细密,腹缘鳞片伸出呈钝棘状。壳内面为银白色带彩虹光亮的珍珠层。成贝壳高约8cm,宽度大约3cm 。
三、生态习性
(一)栖息环境 :
多在低潮线附近至水深20m处,利用足丝附着在岩礁、珊瑚、石砾等物体上。生长的适温范围为15℃~27℃,最适水温为23℃~25℃。适盐范围偏高,比重以1.015~1.025之间为宜,最适比重在1.020~1.025范围内。
(二)食性与生长
合浦珠母贝是滤食性贝类,常见的饵料有硅藻、甲藻以及一些小型浮游动物,如甲壳动物的无节幼体和其他贝类的担轮幼虫、面盘幼虫,还有一些有机碎屑和浮泥等。食料的种类随海区的自然分布和季节变动而不同。在我国南方,由于水温较高,生长速度较快,其中以每年的3月~5月和9月~11月,除了台风和淡水影响的时间外,都是合浦珠母贝生长最快的时间。据报道,在自然海区,稚贝附着至1个月平均为18.8 mmX20.8 mm,最大可达26.0 mmX32.0 mm,3个月后平均为26.2 mmX29.2 mm,最大为34.5 mmX37.0mm。11个月后平均47.0mmX48.5mm,最大可达62.0mmX54.0mm。以第1年生长最快,第2、3年较快,第4、5年迅速下降,第6年以后生长几乎停止。最大个体可达12.9cmX11.5cm,寿命一般为11年~12年。
(三)繁殖
合浦珠母贝雌雄异体,但具有性变现象。这种现象存在于除繁殖期外的其余时间内。当原生质细胞分化成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后,性别就此决定,直至繁殖期结束为止,中间不再进行性变。性变现象多见于幼龄个体,3龄~4龄的母贝性别比较稳定。未满一龄的母贝即达性成熟,其生物学最小型,雄性个体为17.5mmX17.5mmX5.0mm(长X高X宽,下同),雌性为23.0mmX26.0 mmX7.9mm。繁殖季节在5月~10月,整个繁殖时间较长,由于水温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往往出现2次~4次的繁殖高峰。水温22℃左右便开始产卵,水温25℃以上时进入繁殖盛期。此时在大潮、大雨或台风过后极易产卵。成熟的卵子呈淡黄色,圆形,直径48µm左右,卵黄粒分布均匀,色素较浓。受精后25 min左右出现第1极体,5h发育为担轮幼虫,24h进入面盘幼虫,21天左右出现眼点,24天进入匍匐期,不久便分泌3条~4条足丝附着在其他物体上营附着生活,并形成棱柱层贝壳。
第二节 合浦珠母贝的育苗技术
合浦珠母贝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人工授精、选幼、幼虫培育、饵料种类、投放附着基、稚贝培育和贝苗中间育成方法与扇贝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头一年选择好2龄~4龄的亲贝,按10:1垂养于饵料丰富的海区,育苗时可随取随用。受精和胚胎发育的适温为25℃~30℃,最适水温27℃~29℃。适宜比重1.018---1.025 ,最适比重1.020~1.024。
合浦珠母贝的繁殖时间较长,在天然珠母贝或养殖珠母贝较为集中的海区,繁殖季节浮游幼虫的大量出现,为半人工采苗提供了良好条件,我国两广有些地区采集半人工苗获得良好效果,其方法简单、成本低、是贝苗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采苗海区
要求水质较清,浮泥少,透明度平均为4m~7m,海水比重稳定在1.018~1.022之间的内湾,风浪较小,流速0.5m/s为宜。
二、采苗季节
在我国南海合浦珠母贝的繁殖季节为5月~10月,应争取5月上旬进行采苗,此时海况比较稳定,第1期苗量大,较集中。6月以后,由于受台风季节的影响,采苗效果不稳定,同时个体的生长速度也相对迟缓。
三、采苗预报
为了准确掌握生产性半人工采苗时间,适时投放采苗器,必须根据海况因子的变化和珠母贝的性状做好采苗预报工作。
(一)根据亲贝性腺消长情况进行预报
从4月中下旬开始,每隔3天~5天定点定量检查亲贝性腺的发育情况。根据母贝性腺消长规律可以确定产卵时间,并参照当时水温等条件,便可推算出附苗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幼虫需经过15天~20天左右浮游生活,然后转入附着期。
(二)根据浮游幼虫的数量进行预报。
从5月初开始,利用浮游生物网分别选数个断面拖网取样,加碘液固定,以备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采用10000 mL广口瓶,分别在每一断面选3个~5个站位。每一站位水深0m~1m, 2m~3m, 4m~5m处取样,分别加碘液固定,沉淀24h倒去上层溶液,浓缩成10mL~20mL,然后各取0.5 mL~lmL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计数。每立方米水体中有幼虫8000个~10000个时,一般为高峰的到来,要做好一切准备。但要进行采苗,还要根据壳顶后期幼虫和匍匐幼虫的数量来定,若它们的数量达到总数的25%以上时,可投放采苗器。
(三)根据海况因子的变化进行预报
水温回升至25℃ ~29℃,比重在1.018~1.022范围内,亲贝进入繁殖期,上述因素也是保障幼虫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掌握海区水温,比重的变化情况,测定水层一般是幼虫分布较为集中的5m水深处。在台风、阴雨、大潮的刺激下,常出现产卵高峰,应特别引起注意,此外,潮流与风向也应在观测时加以考虑。
四、采苗方法
多采用筏式采苗,即在筏下悬挂附着器。
(一)采苗器的种类
采苗器要求以取材方便,附苗率高以及便于收苗为原则。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聚乙烯网笼
用网目为2mmX3mm颜色较深的聚乙烯网纱,裁缝成40cmX40cm的方形网笼,四周以10号铁丝或竹片为支架制成方形封闭式网笼。采苗时以45kg拉力的胶丝连成五笼为一串。笼间距离为25cm~30cm,下加沉石,然后悬挂于筏下。待幼苗长到0.5cm以上时再进行分苗培育。
2.旧贝笼
利用养殖场的废旧贝笼,在筏内放进一些网片,附苗效果也较好。
3.树叶
以杉枝较好。采苗时以几根杉枝捆成一束。叶子向外伸出,每隔1m扎2束~3束,下坠沉石。在浮泥较少的场地,也能取得较好的附苗效果。但附着器易腐烂及隐藏敌害,因此,附苗后要及时分苗并做好除害工作。
(二)采苗器的投放水层
在正常情况下,浮游幼虫多分布在0.5 m~3.0m水层,但是在台风、阵雨时,幼虫便往深处移动;因此,在海况较为稳定的第1个苗峰,投放水层可浅一些,以0.5m~3.0m为宜,第2个苗峰以后,投放水层可加深,但不能深于5m。
五、采苗管理及收苗
采苗后5月~7月,有的海区受台风或降雨影响较大,贝苗易脱落死亡,这时必须将采苗器移到较稳定的海区去防避,并及时做好除害工作。
贝苗长到0.5cm左右便可收苗。所需时间约在附苗后1个月。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掌握。收苗过早,则苗太小,工作量很大,处理不善死亡率高;收苗过迟,可能在海况剧变时遭受重大损失。
收苗方法依采苗器的不同而异。网片及冈笼上的幼苗,可翻开在水中用力来回拖荡使其脱落,剩下的再用软刷刷下。树枝上的幼苗,可剪取附苗的叶枝一起放入笼内。几天后,待苗附于笼壁时,将树叶取出,以免其腐烂污染。也可采用1.5‰~2‰的漂白粉海水短时间处理使小苗脱落。
收苗时要清除敌害,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较难以清除的敌害是涡虫。清除涡虫的一般方法是将幼苗集中起来在淡水中浸泡10 min左右,并注意观察幼苗的反应情况,切不可处理过度。浸泡后的幼苗应立即放到海水电轻轻漂洗,除去敌害尸体,然后按一定数量装入亩笼内,封口进行海上吊养。收苗过程要防止曝晒,不断更换洗苗用水,及时装笼,及时放养,切勿在容器中堆积过多的幼苗,以防窒息死亡。
第三节 合浦珠母贝的养殖技术
珠母贝的养成是从苗种开始,养到可作施术使用的大贝为止的全过程。它对于插核贝的成活、生长以及日后产出珍珠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直接影响。
一、养殖海区的选择
应选择潮流畅通而且风浪不大的海区,水深在2m以上,海水比重通常在1.015以上,雨季也不低于1.013,冬季水温12℃以上,夏季30℃以下,浮泥及敌害生物少,饵料丰富、无污染的海区。
二、养殖设施
目前主要采用垂下式。可根据海区底质,风浪大小,水深等情况灵活掌握。常用的垂下式有以下两种。
(一)延绳式
延绳笺的绠长一般为50m~60m,每隔约1.5m结上一个直径25cm~30cm的浮子。埂绳之间以6m~8m距离平行排列,若干条绠绳连成一小区,脚绳两端的长应为水深的二倍半,以适应涨落潮差或强风时位移的需要。贝笼垂挂于浮埂上。
(二)竹筏
一般用毛竹扎成坚固的竹笺,大小约8mX6 m,下加多个油桶作浮筒,四角以锚缆固定,单个或数个竹架连成一排。贝笼悬挂在竹架下,清贝及其他管理工作都可在竹架上进行。
三、贝苗的培育
幼苗从采苗器上收下后养到3cm左右的小贝称为贝苗培育。为了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其间要使用不同网目的笼子及时疏散分笼,同时进行除害。因采苗器的不同培育方法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采育连贯法
采用封闭式网笼的采苗器采苗后,可在笼内继续培育1个月左右,待贝苗长到0.6 cm以上时,再进行分笼或并笼,以后每过25天左右进行1次疏养。
(二)洗苗培育法
采用开放式采苗器采的苗,收苗后,按一定密度立即分入贝苗笼内,吊养在1.0m~1.5m的较浅水层,加快生长,半个月后进行第1次疏散,然后每隔1个月左右再进行疏散。
四、中贝、大贝的养成
习惯上将壳长5.0 cm~6.9 cm 的珠母贝称中贝,壳长7cm以上者称为大贝,一般幼苗经过4个月左右的培育,已长成壳长5cm以上的中贝,1.5年~2年的时间可养到供做施术用的大贝。养殖方法多以笼养为主,也可采用穿耳吊养的方法。养殖期间的管理工作较其他贝类复杂、频繁、细致。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调整养殖水层
养殖水层关系到水温的适宜,饵料的丰歉,敌害的侵害等问题。珠母贝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 C~28℃,一年中,春季水温回升后,浅吊于1m~2m水层;夏季水温较高,宜深吊于2.5m以下水层;秋季到初冬温度适中,可浅吊于2m上下水层;晚冬水温剧降时,应深吊子3.5m左右水层。同时,还要根据本地区某些附着生物的季节变化和附着水层,对养殖水层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调整养殖密度
不同海区养殖密度有所不同。在潮流不大畅通,饵料较少等生产力较低的海区,每台筏(70 平方米)放养7000个左右。而在生产力较好的海区,每台筏可增加到9000个左右。
(三)清贝
要及时清除贝壳和网笼上的附着生物,以免影响其正常生长。清贝的具体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各养殖海区附着生物的特点进行安排,一般每年2次~4次清贝后换入新笼吊养。清除的附着生物应集中带回陆地处理,严禁掉落于养殖海区,特别是在内湾浅水处,潮流交换较差的海区,极有可能造成底质恶化,以及招致多毛类敌害的大量繁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