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史氏鲟(Aclpenser Schrencki)属鲟形目。综科,是一种原产于黑龙江的冷水定居性鱼类,主要在北方养殖,因其具较高的经济、食用价值,近年来逐渐南移,并有成功的例子。下面就其养殖技术作初步的探讨。
l 种苗生产
1.1 产卵环境 产卵池为面积40m2左右的水泥池,底质为沙砾,水深 0.5-0.6m,水温21℃—25℃。
1.2 亲鱼选育 雌鱼宜选用9龄以上,体重在 15kg以上,成熟度到IV期末的个体,雄鱼选6龄以上,体重5kg以上个体,以可挤出精液为佳。雌雄性比为1:2。
1.3 人工催产 每年的5-6月为催产期,使用LRH-A为催产剂,雌鱼剂量为35-100ug/kg、雄鱼为8-20ug/kg,注射后的效应时间为12h。受精卵经72-120h孵化。
1.4 仔稚鱼培育 苗孵出后川天内为仔鱼培育阶段。第10-16天为稚鱼阶段,养殖密度500尾/m3。
仔鱼、稚鱼阶段的成活率较低,是种苗生产的“瓶颈”。其中以饵料转换最为关键。目前 国内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提高成活率。
1.4.1 药物处理
(1)采用松果体多肽剂(bPP),浓度为 10 X 10-6,处理 8-20日龄的仔稚鱼 24h,可提高成活率12%-18%,此外,松果体多肽剂还可降低金属铜的毒性影响。
(2)每公斤饲料中加入2mg柯麻利素和0.2mg的维生素C,混和均匀后投喂可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成活率10%-45%。
(3)用三种生物活性物处理
①、从鸡血浆中提取肽缩氨溶液,以浓度400mg/L浸浴受精卵 lh,可提高仔稚鲟的成活率 21%-22%。
②、从酵母中提取聚校告酸液EncadB,浓度为5mg/L,浸浴受精卵lh可提高成活率20%一25%。
③、从云苔植物中提取植物性因醇素Epine,使用浓度10-7ml/L,浸浴受精卵 lh,可提高成活率26%-30%。
1.4.2 饵料转换 依据饵料的适口性和分布的水层,仔稚鱼的活饵料中卤虫无节幼体的相遇频率大于水蚯蚓,而水蚯蚓又大于浮游动物,一般认为10天内先投喂卤虫的无节幼体,10天后混合投喂。
因鲟鱼有夜间摄食的习惯,投喂分早、中、晚三次,分别为8:00、15:00、21:00。日粮为体重的 1%-2%。
1.4.3 环境因子 溶解氧不低于 6mg/L,pH值在 6 5-9 0之间,总铁小于1mg/L,由于史氏鲟对非离子氨的敏感高于一般的淡水鱼类,在育苗水体中非离子氨的安全浓度不能高于0.0177mg/L,低于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的0.04mg/L。
2 幼、成鱼的养殖
孵化20天后即转为幼鱼培育,此时鲟鱼抵抗力增强、摄食旺盛、生长迅速。
2.1环境 鱼池为普通水泥地,面积200m2左右。池底铺砂砾、水深l.2m,水源以地表水、山溪水为佳。放养密度为400尾/m3。
2.2 消毒 鱼种人池前用 5%食盐水浸浴20分钟。
2.3 投喂 入池后第3天开始投喂,投喂量为体重的2%,日投喂3次,时间同仔稚鱼。
幼鲟对低蛋白利用率较高,饲料中各成分含量为蛋白质37.82%、脂肪5.96%、粗纤维8 48%,灰分14.91%、无氮浸出物20.55%,水分 12.28%。胆碱为饲料中必需成分。
2.4 病害 的鱼的病害较少,在 150g以前需防产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症,所以养殖中要注意水质保持清爽,每日换水量约为50%-100%。隔天清洗池塘一次,每隔5-10天用二氧化氯、呋喃吐酮等药物消毒,在饲料中添加适宜的Ve和VE,以增强鲟鱼的抗病力。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