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对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天然资源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鲍的人工养殖因而得到蓬勃发展。1985年,我国的鲍产量只有约100吨;到1998年,我国鲍的产量已超过2000吨,其中大部分属于人工养殖的成果。
在广东、福建和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区,1999年以前鲍的养殖方式主要为陆地工厂化养殖。该养殖方式由于采用室内水池笼养,养殖密度大(每立方水体养鲍约1000个),水流交换难,极易引起重大流行性疾病的暴发。1995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工厂化养鲍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病害的侵袭,损失极为惨重。此外,由于该法养殖成本高,而其养殖鲍与天然鲍相比肉质差,商品价格成倍下滑,致使许多工厂化养鲍基地连年亏损,生产难以持续。为此,海南于1999年试点沉箱养鲍获得成功后,现已在全省各地大力推广,全省计划在2000年发展沉箱养鲍10万箱,到2002年发展到70万箱,产值10亿元。
一、沉箱养鲍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与鲍的工厂化养殖方法相比,沉箱养鲍投资少、成本低、养殖管理方便、养殖成活率高。每个沉箱的造价约为150~250元,如果加上苗种和饵料费用,首期养殖1个沉箱的投资也只有500~600元。由于沉箱可以反复使用,后期养殖的成本还可更低,完全适合家庭式的分散养殖,是沿海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途径。另外鲍养殖沉箱的箱体和鲍礁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比重大,加上其四周和上下均有许多孔洞,完全可以抵抗台风等引起的风浪袭击,特别适合在开放性海域的养殖,突破了许多养殖方法因怕台风影响而只能在港湾养殖的限制,大大扩展了养殖的范围。沉箱通过底部垫高及在底板和四周设置许多洞口,并借助波浪、潮汐及沿岸流等的作用,使沉箱内的水体始终处于一种流动状态,可随时冲冼沉箱内鲍产生的废物及其污物,保证箱体内的水质清澈、氧气充足,使整个养殖环境与其自然生活的环境相似,不仅可有效避免重大流行病,而且所养殖的鲍质量好,价格高,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工厂化养殖生产的九孔鲍的价格只有140元/公斤,而沉箱养鲍生产出来的九孔鲍的价格却高达240元/公斤左右,与野生九孔鲍的市场价相当,发展前景看好。
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沉箱养鲍作为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态养殖模式,其投资小、风险低、效益高,值得提倡与推广。发展沉箱养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养殖地点的选择。沉箱养鲍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益,主要在于它能借助自然海流的作用使沉箱内的水质与自然海域基本保持一致,这就既要求所养殖的自然海区水质清澈、水体未受污染;又要求所养殖的海区底质坚硬、潮流畅通。以确保沉箱内外的水流交换能顺利进行。
2.加强对沉箱养鲍中病害的监控。近年来,包括广东、山东、福建等省在内的主要养鲍区,工厂化养鲍都因流行性疾病的危害而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但从海南沉箱养鲍近一年的实践来看,只要养殖地点选择合适,养殖管理规范,沉箱养鲍在有效避免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上有良好的优势。尽管如此,对沉箱养鲍中重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也绝不能等闲视之。一方面要确保使用的亲鲍和鲍苗不受病原感染,同时也要加强对养殖海区水质的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决杜绝传染性鲍病在沉箱养殖中暴发流行。
3.建立良好的九孔鲍种苗基地及其饵料的养殖生产基地。良好的种苗是健康养殖的基础与保证,随着近年沉箱养鲍的高速发展,对种苗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鲍苗场已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这种无序的发展虽然对缓解鲍苗的紧张情况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带来了许多隐患,使鲍苗的质量难以保证,使沉箱养鲍中病害的监控难以实施。为此,建议建立规范的九孔鲍苗种基地,集中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鲍苗生产,以保证鲍苗质量,防止重大流行病的传播。大力发展沉箱养鲍所要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要保证有充足的饵料。江蓠和麒麟菜为沉箱养鲍的主要饵料来源,1999年海南的产量约5·8万吨,但由于它们也是加工琼脂和卡拉胶的主要原料,目前已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和养殖发展的双重需要,必须大力发展。
4.搞好沉箱养鲍可实施海域合理规划,切忌盲目一哄而上,进而对海洋资源与环境造成浪费与破坏。由于鲍的沉箱养殖对海区的底质、水质、海流及盐度等均有较严格的要求,真正能够实施沉箱养鲍的海区并不多。为此,建议一方面做好适宜养殖海区的调查摸底工作,同时对可养殖海区进行合理规划,对可养殖海区的养殖容量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调查摸底、规划和评估结果安排养殖生产,以确保在发展养殖的同时能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自然资源,真正实现沉箱养鲍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