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是大型食用水母,经济价值很高,其营养成分独特之处是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近几十年来海蜇作为大宗出口海产品,在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增养殖海蜇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等优点,已受到了我国沿海渔业科技工作者和养殖业户的广泛关注。
1.海蜇的形态特征
海蜇隶属腔肠动物门(Coelenter鄄ate),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Rhi鄄zostomadae)。水母体呈蘑菇状(见图),分为伞体和口腕两部,伞径一般300毫米~500毫米,伞体部高,超过半球形,中胶层厚,伞顶表面平滑。伞缘具8个感觉器和112个~176个缘瓣,缘瓣上具刺胞团。内伞具有较发达的环状肌,施运动功能。内伞间辐位共4个半圆形生殖下穴,有胶质膜封闭,不与胃腔相通;每穴外侧具1瘤状生殖乳突。伞体中央向下伸出圆柱形口柄(胃柱),其基部从辐位有8对侧扁的肩板,端部为8条三翼性口腕。肩板和口腕上有许多小吸口丝状附器,其表层满布刺细胞团,施捕食与防御作用。
胃腔大,椭圆形,由中央胃向伞缘伸出16条辐管,辐管侧生许多分支小管,终端由一条环管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管系统。胃腔向下延伸并向口腔和肩板分叉形成腕管,与吸口相通。生殖腺由胃腔内伞壁的内胚层形成,位于伞体腹面生殖下穴的上方,在胃丝的外侧,褶叠形,共4个,宽5毫米~10毫米。生殖腺一端与胶质相连,另一端游离,与胶质膜之间形成生殖腔隙。无生殖管,性产物排放经由生殖腔隙通向胃腔,再经吸口排出体外。胃丝上有刺细胞和能分泌消化酶的腺细胞。
体色多样,多数呈紫红色,也有乳白、浅蓝或金黄色个体。伞部和口柄部颜色通常相似,也有两部分颜色相异的个体。
2.海蜇的生态习性
海蜇水母体在海洋中营浮游生活,栖息于近岸水域,尤其喜居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5厘米~20厘米,有时也达40米。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沿岸和俄罗斯远东海域。中国沿海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部湾的广阔海域都有海蜇分布。
海蜇的运动主要靠内伞的环状肌有节奏的舒张和收缩。环肌收缩时,将伞体下腔的海水挤压出去,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蜇体朝伞顶方向前进。海蜇的运动昼夜不断,成体在静水中的游泳速度4米/每分钟~5米/每分钟。由于海蜇游泳能力弱,大风、潮汐和海流等对其水平分布有一定影响。但海蜇具有发达的水管系统和灵敏的感觉器,所以能在不同水层作垂直运动,风平浪静的黎明和傍晚,多云的白天常游到水域上层;大风、暴雨、急流、烈日和夜晚多游水域下层。
海蜇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15℃~32℃,适宜水温20℃~24℃;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8~32,适宜盐度18~26。喜栖光强度2400勒以下的弱光环境。
3.海蜇的生殖习性
海蜇的生殖方式包括营浮游生活的有性时代和营固着生活的无性时代水螅型,两种生殖方式互相交替进行,即所谓世代交替生殖。
海蜇雌雄异体,秋季性成熟。产卵时间在零点以后,卵子(精子)分批成熟和排放。卵子为沉性,圆球形,成熟卵的卵径80微米~100微米。海蜇个体怀卵量与伞径大小成正比,一般个体怀卵量可达3000万粒,高者可达5000万粒以上。精子头部圆锥形,长约3微米,尾部细长约49微米。在海水中受精。受精卵卵径95微米~120微米,在水温20℃~24℃以下,受精后30分钟开始卵裂,经6小时~8小时即发育为浮浪幼虫。浮浪幼虫呈长圆形,两端钝,前端比后端稍宽,长95微米~150微米,宽60微米~90微米,体表布满纤毛。经1天~4天,多数浮浪幼虫变态为4触手螅状幼体,体长200微米~300微米;此后陆续发育为8触手螅状幼体,体长500微米~800微米;具有16触手的螅状幼体,体长1毫米~3毫米。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