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进入冬季以后,天气寒冷,鱼类便进入了越冬期,由于在越冬期内鱼类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新陈代谢水平降低,抗病力明显下降。同时,不少地方有较长的封冻期,这对池鱼的安全越冬极为不利。因此,认真做好池塘越冬期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其技术要点是:
一、加深池水 进入冬季,当鱼池的水体表层封冻后,池中的水温较低,加上气温和阳光的影响,通常会出现垂直分层现象,一般在水下1m处,水温约2℃--3℃,从1m向下,水温会逐渐升高。所以,鱼类在冬季,往往都聚集在鱼池的深水处。针对这一情况,在池塘水面结冰前要将池塘的水位加深到最佳深度,并检查进、排水渠道是否畅通。冬季鱼池里的不冻水层,应保持水深L5-2m,不能过浅。要经常检查鱼池的冰下水位,发现水深低于1.5m时,就要及时向鱼池中注水。这既能补氧,又可调节水质。在解冻前常灌水,能提高水温,加快冻,有利于鱼类早开食。开春后要勤加水、勤排水,尽量提前排出水温较低的“冰化水”、加入水温较高的新鲜水来提高池塘的水温,促使池塘中的鱼类尽早开食。
二、适量投饵施肥。在冬季,鱼类的生长速度降低,食欲减少,投喂饵料也需相应减少。如果投料过勤,不仅会浪费料,增加饲养成本;而且会影响水质,妨碍鱼的生长。因此,在冬季,当池水的表层水温在3cC上下时,可每7天左右投喂一次饵料,每次投喂量为鱼重的3%--5%,不可投饵过勤、过多。如果池水表层水温在ocC以下时,投喂饵料的次数和数量,还须相应减少,气温回升后应及时恢复饲料投喂,争取“早开食、早恢复体质、早恢复生长”;在冬季,鱼、1电水质仍然还要有一定的肥度,以使浮游生物在光合作用下,水中能有丰富的溶氧。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冬季鱼池水质只能是中等肥度,透明度应达到30一40cm。如果水质过肥,就要加入新水进行调节。若肥度较低,每亩司·施25kg粪肥或1kg尿素。这样做有利于冬季池塘水温的稳定。
三、预防结冰积雪。冬季鱼池水面结冰之后接着下雪,雪便堆积在冰上,严重影响阳光的穿透力。所以,在冬季下大时如果鱼池冰面上积雪过厚,就会影响水中浮游生物的代谢和光合作用,导致水中溶氧量减少。为此,在每次下大雪以后,要及时采取措施,清除冰面上的积雪,以保持冰的透明度,增强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间接地增加池塘水体的溶氧量。如果鱼池水面结冰的时间过长,还需要在冰上打洞透气,并在冰眼中插上用稻草、玉米秸扎成束的把子,以便于通气增氧,以保证水中的鱼有足够的氧气。一般每667m2的水面可以打2--4个冰眼,冰眼处可以投放少量的豆饼、菜子饼等精饲料,供水温升高时鱼类摄食。
四、加强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及鱼类活动情况的变化。严禁在池塘冰层上溜冰,保证周围环境安定,冰面上有污物时要及时清理。经常监测水质指标的变化。每隔10天左右测定一次水体的溶氧量,做到心中有数。当溶氧量降低时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如灌注新水、增加破冰面积等。平时可以通过观察池边有无鱼虾游动、水色是否浑浊变污、水体有无异味等方法来判断池塘水体的水质状况。若水质变坏,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来改善水质状况。
五、注意病害防治。越冬时间的鱼类病原多达50多种,寄生虫中以波豆虫、四极虫、小瓜虫和斜管虫危害尤甚。当这些病害流行,越冬鱼的死亡率可达50%,有的甚至全部死亡。<摘自渔业致富指南>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