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乳山市海岸线长达185公里,滩涂面积为10万亩,其中可养殖滩涂贝类的面积为3万亩,现已养殖达2.1万亩,主要分布在乳山口内湾和前海小泓至杜家岛内湾。其滩涂大部分底质为软泥和泥沙质,小部分为沙质,底栖硅藻丰富,适宜滩涂贝类的生长。滩涂贝类养殖在该市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养殖品种有杂色蛤、牡蛎、虫益蛏和青蛤等。但是,随着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滩涂养殖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养殖贝类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为了推动滩涂贝类养殖生产的健康和快速发展,乳山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存在的问题
1.滩涂底质老化
由于每年不间断的养殖,滩涂发生老化。再加上贝类死亡后,贝壳大量沉积,对滩涂造成严重的污染。另外,滩涂已超负荷利用,造成大约30%的滩涂荒芜,70%的滩涂生产能力下降,产量也降低了30%,甚至部分滩涂贝类成活率降低至50%以下。
2.虾池养殖废水影响滩涂养殖
养虾过程中,饵料的投放、残饵的分解、虾的排泄物和有机与无机碎屑等,超出了滩涂养殖区环境的代谢能力,都会污染养殖水,使其富营养化。另外,防治虾病的药物通常以抗菌素为主,大量排放这种富含消毒剂和抗菌素的虾池水,对近岸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了干扰或破坏,海水对污染物质的分解速度和自净能力明显降低,水质进一步恶化。
3.夏季水温过高
夏季陆地水携带泥沙流入乳山湾,造成泥沙在滩涂上沉积,使滩涂凹凸不平。夏季温度高,水温和滩面的温度均达30℃以上,滩涂养殖贝类出现大面积死亡,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污染了水域环境。
二、对策
1.修复并改良滩涂底质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协作的“贝类养殖区老化和荒芜滩涂修复和调控试验示范”课题,通过采取翻耕、整平、压沙等滩质改良措施及修复和调控技术,提高了滩涂的通透性,优化了滩涂养殖环境,使滩涂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恢复,走出了一条高产之路。该课题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试验组比对照组杂色蛤成活率提高了11.4%,体重提高了30%,产量提高了36.6%。
2.采取畦田化蓄水养殖模式
为优化滩涂贝类的生长环境,在滩涂上筑起具有蓄水作用的垄埂和畦田。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滩涂贝类的摄食及生长时间,同时改善了贝类的生长环境,避免了夏季高温时滩面温度过高而导致滩涂贝类死亡的情况。
3.采取虾池暂养和滩涂养成相结合的养殖模式
将滩贝幼苗直接在滩涂上播养,成活率相对较小。春天可以将贝苗在虾池里播养,因虾池内水质较好,而且饵料充足,再加上摄食时间长,贝苗生长速度快且体质健壮。秋天对虾收获后,将已长至大规格的贝苗从虾池挖出,再播养到整理好的滩涂上。这样就躲过了夏季高温期,既提高了贝苗的成活率,又提高了贝苗的生长速度,进而提高贝类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4.搞好贝类良种繁育
开展大规格贝类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建设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择优培育健康贝类苗种,切断病原传播的途径,提高贝类的抗病能力和成活率,提高贝类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技术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