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行健康、生态养殖。近年有不少水产品养殖是在高密度放养、高投饵率的集约化的模式下进行的,容易导致病害频繁发生,而养殖者往往只寄希望于使用药物控制,陷进此药被禁就换用彼药的恶性循环中。水产养殖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就要解决当前问题的症结,应从内因与外因入手。外因就是要提高理论知识,改变养殖观念和养殖模式,摒弃养殖必用药的传统,大力推行健康、生态养殖,着重围绕建立良好的生长生态系统,确保养殖环境符合要求,通过物理调整、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使用等方式方法来保证池塘有好的水质,同时适当地降低放养密度。内因方面就是通过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营养剂、保健品等,增强体质,减少应激,提高抗病能力。
2.坚持高效低毒的选药原则。一是严禁使用禁用药。对于国家和国际上禁止在水产动物上使用的药物要坚决不用。二是尽量使用安全无毒或低毒渔药。治疗和预防疾病用药,均应选择通过质量认证的渔药和饲料厂家生产的产品,尽量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的“绿色渔药”,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残留和中毒等不良反应。同时,在养殖中应避免重复用药,如作为预防用药,某种药物以添加剂的形式已添加在饲料中,就不能再额外使用该类药物。还有,鱼类病害对长期使用的药物易产生抗药反应,而且随着多次的反复使用,抗药性逐渐增强,故在具体的用药品种上提倡轮换用药,穿梭用药。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水样、饲料等有关样品进行药物残留监测,及时掌握用药情况,以便正确采取措施,控制药物残留。
3.把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关口。一是要正确使用鱼类饲料。要确保所选饲料来源可靠,无添加药物,投喂“绿色无公害饲料”,保证饲料安全。二是要尽量使用绿色添加剂。如有机微量元素具有提高鱼类生产性能、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养分利用率等作用;中草药添加剂,兼有防病、治病和促生长的作用,毒副作用少,无药物残留。
4.改造池底。做好旧池改造是防范药残的重要环节。池底改造一般在放养前的1~2个月前就要进行,将原来池底过厚、乌黑的底泥清除,砂石底要深翻,然后泼上高浓度石灰水。这样经过清淤、暴晒、消毒等程序后,能有效减少病害与用药,能有效减少残留期长的化学药物在鱼体内的残留。
5.生物科技除残。有专家称,应用生物科技技术可降解或转化鱼体内的“毒素”,起到强化生物链的代谢功能。因此,不妨研究和尝试在水产品养殖和水池吊水中运用生物科技技术来除残。
6.实行休药期制度。尽管有些药物允许使用,但它在鱼类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和消除有一个过程,必须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后产品才能食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休药期制度。休药期,即最后停止给药日至水产品作为食品上市出售的最短时间。如一些常用药物的休药期:二氧化氯不少于10天;漂白粉不少于5天。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