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水产用硫酸铜化学式为CuS04·5H20,含量96%左右。它来源广、价格低,能杀死多种细菌、寄生虫、藻类及青苔等水产敌害生物。其原理是Cu2+使生物体蛋白质变性而死亡。与双效灵、晶体敌百虫等药物配伍使用具有菌虫双杀的效果。基于以上原因,不少养殖户把它作为常备药物。但是,硫酸铜客观上也给使用者带来风险,我市每年都会发生数起因使用硫酸铜造成水产动物死亡的事件,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指导者蒙受精神压力。经现场分析、结合权威报道参考,笔者认为硫酸铜对水产动物主要影响及解决对策有以下几
点:
一、中毒死亡
1、过量使用
例1.1988年6月30日,马桥镇祖师村侯某蟹池泼洒硫酸铜杀青苔,浓度为1毫克/升,用药后,河蟹中毒上岸,死亡10多千克,加水急救后缓解。由于各养殖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硫酸铜敏感程度不一,淡水白鲳、鳜鱼等鱼类对硫酸铜不敏感,主养鳜鱼的池塘只要溶氧充足,即使饵料鱼全部中毒死亡,鳜鱼却能安然无恙。治疗淡水鲳原虫病常用浓度1.5毫克/升,青虾池使用浓度一般在0.3毫克/升以下,而中华鳖稚鳖的安全浓度为94.9毫克/升。一些养殖户不了解这些特殊性,用药过量导致中毒死亡。
例2.2000年7月21日下午5时,斜桥镇灯杆村王某8亩河沟用硫酸铜治中华鳋病和鲢出血病,浓度为0.8毫克/升,22日上午7时,鲢、鲤、鲫、草相继浮出水面,呈严重缺氧状,呼吸节律变快,部分鱼有抽搐现象,鳃片上蒙有一层很淡的氧化膜,鳃丝扭曲。所幸发现及时,大量进排水稀释,死鱼30千克左右。硫酸铜毒性受水温、溶氧、pH值、县浮有机物等因子综合影响。国内学者曾对白鲢做过试验:水温16℃一30℃之间,温度每升高5℃,硫酸铜毒性就增强0.85--0.95倍。对体重12克的鳙鱼试验,温度从22.9℃升至26.7℃,硫酸铜安全浓度丛0.71毫克/升降至0.5毫克/升,Cu2+与水体中的游离氨结合生成Cu(NH3)2,毒性增强1—1.4倍。硫酸铜毒性与水体pH值、悬浮有机物、溶氧、硬度呈负相关。王某的河沟平均水深仅1米,气温35℃以上,池水平均温度较高,加上水质清瘦,0.8毫克针的用量偏大。
2、综合中毒
例3.八圩镇康兴村陆某5亩新开鱼塘实行鱼蚌混养。2001年8月13日,用0.75毫克针的硫酸铜治疗白鲢出血病和中华鳋病,上午9时用药,下午3时死亡鲤鱼4尾,下午6时出现与例2相同的现象,池水发粘发稠,池鱼对同池水互冲增氧反应。除三角帆蚌、鳜鱼、乌鳢未见死亡外,其它品种多数死亡。现场分析,新开淤泥少,当年挂蚌,水中有机质含量低,池水络合螯合Cu2+的能力弱,加上池水最深处达2.8--3米,存在跃温层,低层冷水密度大,硫酸铜在中上层停留时间较长,浓度偏大,导致综合中毒。
3、误食中毒
例3中4尾鲤鱼误食中毒。据该养殖户事后回忆,由于经验不足,时间仓促,确有少量硫酸铜颗粒混入池中。国外学者曾报道,鲤鱼吞食硫酸铜400毫克/千克而死亡。
二、缺氧死亡
例4.2001年8月16日上午9时,泰兴市七圩镇石某8亩鱼池用双效灵20毫升/亩·米加硫酸铜0.3千克/亩.米,治疗鲢、鲫、鲂出血病与锚头鳋并发病。17日下午6时开始缺氧,野杂鱼、草、鲂、鲢、鲫、鲤相继浮头,随着缺氧程度的加深,主要养殖品种扩散到全池,多数鱼靠岸,不怕惊吓。因补水泵太小增氧效果不明显,累计死鱼2000多千克。调查发现该池处于埭后,池水波浪作用不强,饵肥使用量大。隔年没有清塘,池鱼密度高,从花白鲢嘴唇增厚程度可以确定该塘经常缺氧。用药后大多数浮游生物死亡,耗氧量大增,没有及时注新水,导致泛塘。
三、应激死鱼
例5.马桥镇白衣村朱某9.6亩塘口白鲢、鲫鱼、草鱼少量死亡,诊断为暴发性出血病和草鱼病毒性出血病。2002年8月12日,用双效灵20毫升/亩,米加硫酸铜0.3千克/亩·米,上
午8时用药,下午2时发现大量三龄团头鲂死亡,死亡率70%--80%,而同塘的一龄团头鲂基本未受影响,解剖发现死亡的团头鲂有明显出血病症状。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环境因子或其它因子的变化往往引起应激反应。使用硫酸铜对体弱、患病的鱼刺激较大,用药后短时期内常出现急剧死亡的现象。一般用药后24小时就会逐渐平息,注水增氧能缓解应激状态并能缩短应激时间,但注水往往影响药效。
四、氨中毒
红光镇老港村周某曾于1996年3月底用0.7毫克升硫酸铜杀鲤亲鱼池内青苔,未换水,水中浮沫增多,亲鱼在池边漫游,似缺氧状,3天后亲鱼陆续死亡。鱼死后鱼体不发生变化,口闭,是典型的氨中毒症状。使用硫酸铜后,大量浮游生物死亡,有机物在氨化细菌作用下分解产生氨,在缺氧或pH值较高的情况下,使水产动物氨中毒。据袁宝山(1999)报道,当池水中的氨浓度达0.289毫克升时,鲤鱼全部死亡。
五、毒副作用
1、硫酸铜对鱼类的毒副作用主要是破坏鱼的呼吸系统,缺氧条件下毒性更大。
2、常用硫酸铜引起水生动物骨骼坏死,造血功能下降,降低肠道胰蛋白酶、a—淀粉酶活性。
3、铜离子能长期残留在水产动物体内,通过生物链浓缩放大。有学者试验,将扇贝在铜离子浓度为0.005毫克/升和0.01毫克/升的水体中饲养45天,扇贝体内含铜17.03毫克升和30.81毫克/升,富集浓度3000倍左右,当人或其它动物摄食时,则以更高的倍数富集。造成食物污染,生物体中毒。
六、硫酸铜用量的确定
1、针对不同养殖品种,尤其是特水品种对硫酸铜的适应能力确定基本用量。
2、根据杀灭对象不同及其生活史不同阶段灵活调整。
3、根据池塘水温、悬浮有机物、pH值、溶氧等情况进行修正。任云峰(1958)等根据pH值、水温、有机物耗氧量三项环境因素综合确定常规鱼养殖水体硫酸铜使用量S=Kx(Hx0)/T。S为硫酸铜的浓度毫克/升,K为系数=0.62,H为pH值,O为水中有机物耗氧量(毫克02/升),T为水温(℃)。根据公式,硫酸铜最高用量为1.9毫克/升。也有国外学者根据总碱度提出硫酸铜用量S=总碱度(毫克/升)/100。根据此式,最高用量为2.5毫克/升。
4、现实生产中要测量上述的数据几乎不可能。我们只能根据养殖品种、杀灭对象、水温高低、pH值、溶氧状态、增氧条件、天气状况等主要因素综合一个比较合适的用量,对常规鱼养殖而言,冬春季0.7--1毫克升,夏秋季0.5—0.7毫克/升比较合理,配伍使用浓度宜在0.3---0.5毫克/升。
七、使用注意事项
1、精确计算池水体积、称准用药总量。
2、温水溶解,不用金属器具,耐心细致,不将颗粒混入池中。
3、选择不浮头的晴天早晨作业,用药后开启增氧机,无增氧机的养殖户派专人负责观察24小时,备好水泵,随时准备加水急救。
4、硫酸铜引起缺氧中毒时间并非在凌晨,用药数小时以后的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用药24小时后换新水,注新水20--30厘米,2--3天后施肥培育水质。
5、平均水深大于2.5米或小于1.2米的池塘,高温季节用药尤应注意安全,深水塘分两次泼洒较科学,上下午各一次;浅水池上下温差不大,用量尽可能偏低。
八、几点建议
1、纤毛虫等原生动物会形成孢子囊抵御恶劣环境,浓度低虫体不死且会产生遗传的抗药性基因,对以后治疗产生极大的困难。应胆大心细,浓度略高,用药后增氧,争取一次杀尽,否则要及时换药。
2、选用螯合铜替代硫酸铜。配伍使用,减少用量。
3、7--8月间的高温季节尽量不用,立秋以后的高温天气用量稍高极可能带来较大的风险。一年内使用1—2次为宜。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