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1 河豚毒素所在部分和季节上的变化河豚毒素所在部位为鱼体内脏。其包括:生殖腺、肝脏、肠胃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养殖环境及季节上变化而有差别,按长江河豚和人工养殖河豚的实例证明,各器官毒性比较如下:卵巢>脾脏>肝脏>血筋>眼睛>鳃耙>皮>精巢>肌肉。养殖河豚(2龄以上)其器官毒性比较与野生河豚一致,但含毒素量较低。
1.1 生殖腺
就是卵巢及精巢。卵巢含剧毒,为河豚含毒量最大的强毒部分之一。精巢是微毒或无毒;卵巢与精巢为长圆形,位于腹腔后部,肛门附近。二者在生殖时期,易于辨别,睾丸为乳白色,卵巢为浅黄色;横断切面,精巢呈白乳糜状,而卵巢则呈颗粒状;但秋后因生殖期已过,卵巢与精巢皆呈萎缩,二者间较难辨别。
1.2 肝脏
为一较大纵长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侧,上接膨大的胃部,下部尖端达肛门附近,呈灰褐色,内侧具有一绿色的胆囊。肝脏为河豚剧毒部分,食河豚时宜特别注意在食前务必剖除干净,人工养殖的可以通过油煎后食用。
1.3 皮肤和血液
皮肤含毒量因河豚种类而异,河豚皮肤含毒量甚微或无毒。血液特别是两块所谓脊血块即脾脏含有剧毒。
1.4 肠胃
胃部甚大,能吸入水或空气,使其膨大,胃之下为肠,肠在腹腔内作二回折即达肛门,胃和肠也有毒,但毒性比卵巢及肝脏小得多。
1.5 肌肉
肌肉可视为无毒,所以只要挖去河豚的内脏,再剥去皮,洗得干净,是不会有毒的。但河豚死后较久,内脏的毒素溶在体液中,时间一久,可以渗入肌肉,不可不防。特别是制作鱼片(鱼生),用2%~5%碱液浸洗,更加安全。
1.6 河豚的卵巢和肝脏为河豚内脏中第二大剧毒脏器,其含毒量的多少,常随季节上的变化而有差异,每年2~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到6~7月后,产卵期已过,卵巢萎缩,毒性亦减弱。肝脏和卵巢相同,普遍亦为春季毒性较强。此外,不同种类,其含毒量也不一致,而且即使同一种,有时含毒也不一致,一般雌的比雄的毒性强。
2 人工养殖暗纹东方鲀的毒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鼠,18~21g,雌雄各半,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苏动质97001。(2)暗纹东方(Takifuguobscurus):由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养殖基地提供,鱼龄:3龄(2冬龄)性成熟鱼。所取组织为卵巢、肌肉、精巢、肝脏,于-16℃冰箱保存,保存时间60d。(3)DS-1型高速组织捣拌机:上海标本模型厂产。
2.2 实验方法
(1)样品制备:取所测组织解冻后称重,加一定量生理盐水用组织捣拌机制成匀浆,然后以3000rpm离心,取上清液,测其体积,以计算浓度,即单位体积(mL)相当于组织重量(g)。所制备各组织匀浆浓度为:肝脏:2.14g/mL,卵巢:1.01g/mL;肌肉:1.47g/mL;精巢:0.82g/mL,其中,肝脏所取为去上层脂肪和沉淀后的液体。(2)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量(MTD)测定,经口灌胃喂食,灌胃体积为0.5mL/10g体重,一日内三次给药,每次间隔4小时,其中卵巢另设一组以0.25mL/10g体重腹腔注射。观察给药后动物的反应及死亡情况。动物依测试样品分为肝脏组、肌肉组、卵巢口服组、卵巢腹腔注射组、精巢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2.3 实验结果
给药后卵巢口服组、肌肉组、精巢组动物观察期内未见有死亡,而肝脏组第一次给药后3h左右即见雌性动物死亡,雄性再次给药后30min动物开始死亡,到1.5h左右全部死亡,死亡前均见动物出汗,有自主神经系统反应,肉眼解剖观察未见有明显异常;卵巢腹腔注射组于第二次注射后40min左右开始死亡,未第三次灌胃,2h左右死亡6只,解剖观察肝脾色紫,肠道充血。本结果表明,肝脏、卵巢组织有明显毒性,其毒性大小需进一步作LD50测试。其它组织口服的日最大给食量分别如下。
卵巢:1.01g/mL*0.5mL/10g*100*3=151.5g/kg
肌肉:1.47g/mL*0.5mL/10g*100*3=220.5g/kg
精巢:0.82g/ml*0.5ml/10g*100*3=123.0g/kg
以上表明卵巢、肌肉、精巢匀浆上清液口服的LD50分别大于151.5g/kg、220.5g/kg、123.0g/kg。若按毒力1000鼠单位(即MU)即相当于有毒的河豚脏器1g能使小白鼠1kg致死来推算,卵巢、肌肉、精巢的毒力分别小于:6.6MU、4.5MU、8.1MU。
3 解毒食用中间性生产试验
3.1 鱼肝的解毒食用
(1)原料:鱼肝亦为河豚剧毒部分之一,含毒量仅次于鱼子,肝的含油量较高,鲜品平均含油率为71.2%-76.1%:由于肝内含有剧毒,各渔区除熬取油脂外,所剩的肝渣均废弃。(2)原料处理:先拣去附在鲜肝上的胆囊,以防苦汁渗流肝上,再用清水漂洗,除去血污附杂物,捞取移放锅中熬煮1h(加15%的水),撇取鱼油,所剩肝渣约为原料重的30%。(3)高温解毒:将肝渣移放高压蒸汽消毒柜加温解毒15~120-20min/118℃即可。(4)调味:解毒后,加盐、酒、糖、醋、葱、姜等调味作料烹饪,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
3.2 河豚鱼肉解毒及其加工食用
(1)鲜肉去皮,用清水洗去夹杂物,务必洗净,如时盐藏品,则需进行脱盐,加1~2倍的水浸在缸中6-7h(夏季气温高不宜浸泡时间过长,以免影响品质),换水几次,捞出剥去鱼皮(皮晒干供制胶用)。(2)切块,将剥去鱼皮的肉切成块,洗净后铺于竹帘上,滴除水分。(3)调味:a.配制调味液,根据市场卤菜红烧配料习惯,用五香、胡椒粉、酒、糖、味精、葱、蒜等,加入适量酱油及水配制调味液,熬煮时适量加入荤油或食油更佳,如加工咖哩鱼另配咖哩粉。b.将鱼块放在铁丝筐内,浸入调味液内煮沸15~20min,使调味液充分渗入肉块,取上滴去液汁即成。c.解毒:将调味后的鱼块装放方瓷盘内,然后一一排放高压蒸汽消毒柜中,加热消毒、杀菌20~80~15min/120℃,倒出部分卤汤汁,即得红烧鱼或咖哩鱼。d.毒性检验:经白鼠、狗饲养无异变后。供食堂小批量食用,没有发现中毒事故,完全达到食用目的。
4 总结
4.1 关于河豚去毒加工安全食用问题,试验证明加热高温对毒素破坏的可靠性,即野生河豚解毒加热在120℃的温度下达2h以上,养殖河豚解毒在120℃温度下30~40min,可达到毒素的完全破坏和安全食用的目的。河豚肉可作为油菜熟食品或罐头食品。这种温度时间条件在大量生产中,可以得到严格控制,确保食用安全,同时用加热破坏毒素方法加工,可以保持河豚鱼肉鲜食所特有的美味,在渔区汛期加工后,又可以调剂市场供求需要,在养殖区则可以长年供应。
4.2 河豚卵巢、肝脏同样可采用以上方法处理加工成美味无害的食品,旺季生产时,如处理不及,可用化学分解鱼子制成味精酱油更为适宜。不仅味鲜美、营养高、加工方法简便,成本低,而且也达到完全破坏毒素的目的。
4.3 毒理检验:每批制品都应进行动物试验,以白鼠、猫、狗试养试验,无异常反应后再食用为宜。化学试验结果,以Nessler’s试剂最为灵敏,根据稀释到100倍后,仍能呈现明显的正反应,反应的颜色也特殊,与一般由于氨所引起的正反应不同,这种定性反应,也可以供作检验之用,来判断是否含有河豚毒素。
4.4 养殖河豚毒性低,只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地方特色优良品种的开发。
4.5 向产区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颁发实行河豚鱼管理试行办法,执行河豚鱼食用安全的加工操作规程,通过加工处理,防止任意抛弃内脏引起人畜误食(无条件地区亦需妥善处理,进行深埋或酸解内脏),以求安全,变有害为有利,增加收入,促进河豚鱼养殖生产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