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秋季水温适宜,成鱼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抓住这一关键季节,强化管理措施,对促进成鱼增产增收,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均有重要作用。
一、适时轮捕成鱼,减轻池塘载鱼量。
秋季以后,部分鱼类达到成鱼规格,这时池塘的负载量也较大,水质不易控制,影响未达成鱼规格的鱼类生长,同时成鱼生长也受限制。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轮捕成鱼,抓住市场空档,及时将成鱼上市,可获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存塘鱼的生长提供了空间和饵料,有利于促进存塘鱼的生长。轮捕可采用拉网或诱捕方式进行。拉网轮捕要选择无风晴天的早晨进行,池内鱼类不能有浮头等异常现象,天气较为凉爽,便于拉网操作和选鱼运输,捕鱼的前一天要少喂饵料。操作动作轻快,分捡敏捷,不要离水操作,幼鱼及时放回池内,捕鱼后及时补注新水,以防存塘鱼缺氧浮头。诱捕是在投饵场设置诱网,用饵料诱鱼入网,将诱网封闭后集鱼选鱼,这种轮捕方式操作简便,对鱼体损伤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轮捕方式。
二、强化饵肥管理,促进成鱼增膘。
秋季是成鱼增膘增肥季节,成鱼生长旺盛,体重增加迅速,其对饵料需求量大,在管理上应加强投饵施肥,充分满足成鱼对各种营养的要求。吃食性鱼类,应以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饵料为主,饵料的营养成分要全面,蛋白含量能够满足成鱼的要求,饵料颗粒的粒径要适口,能让鱼类迅速地摄食。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投饵措施,具体投喂时还要根据天气、水质,鱼的摄食情况而定,通过驯养形成条件反射,集中投饵,便于鱼类抢食,每次投喂以大部分鱼吃饱离去为准。即鱼类吃到“八成饱”时停喂。这时饵料的利用率高,饵料系数低,节约成本,有利于促进鱼的生长与增膘,同时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保持水质的稳定。以肥水性鱼为主的池塘,到秋季时仍要补充施肥,繁殖饵料生物,供肥水性鱼摄食。施肥要根据水质状况,水体透明度以及天气等因素具体而定。秋季成鱼池施肥以无机肥效果较好,如有条件可施用鱼宝等生物肥料,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以保持水质的肥、活、爽,使繁衍的浮游生物能满足肥水性鱼的要求,促进成鱼生长。
三、加强水质管理,改善鱼类生活环境。
进入秋季后,由于池塘载鱼量大,底质中残饵粪便积累严重,池塘的生物耗氧量及有机耗氧量大增,水质较难控
制,对成鱼生长影响较大,因此水质管理极为重要。秋季水质管理的中心内容有,保证水位充足,确保水质优良,保持
溶氧丰富,以满足鱼类的生存及生长要求。其具体措施是:1、注换水。在确保水位不低于2米的前提下,每周注换水一次,到秋末时可每半月注换水一次,每次0.5米左右。要求所用水源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不可抽取有污染的水源,也不宜使用养殖废水。2、使用底质改良剂。池塘底质有机质积累过多,耗氧量大,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多,局部缺氧严重,如天气骤变等因素影响,会使底层无氧水上下对流,引起池塘成鱼浮头。为此,宜经常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状况,增大鱼类适宜生存的空间,避免在不良条件下水质剧变而影响成鱼生长。3、实施增氧措施。适时开启增氧机是成鱼池增氧的有效措施。在机械增氧的同时,配合使用“粒粒氧”等底层水化学增氧措施,则增氧效果更为显著,使水域自底开始,持续地保持溶氧丰富的状态,有利于促进成鱼的生长。
四、坚持以防为主,减少鱼类病害发生。
秋季鱼病的发生仍相当严重,在成鱼养殖时,要采取综合的生态防病技术,以改善水质条件为重点,抓住养殖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切实消灭病原生物和各种敌害,以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1、适时泼洒生石灰。一般每15—20天施用一次,每次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5千克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生石灰即可杀菌灭病,又能调节水体pH值,增加水体钙质,改良水质。2、食场消毒。每周消毒一次,每次用溴氯海因200克化水均匀泼洒于食场及其周围,以免病菌滋生、产生病害。3、投喂药饵。可采用中草药配制药饵,亦可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或EM菌生物添加剂,每次连喂5--7天,每月一次,以增强鱼体抗病能力,减少鱼病发生机会。4、在轮捕等直接接触鱼体的生产过程中,要细心操作,轻便快捷,防止鱼体受伤,减少鱼体因机械损伤而染病。5、发现鱼病,要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对症用药。宜采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渔药。防病治病用药均需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标准的规定。使用渔药前要准确测算水体,严格按标准使用渔药,不可乱用滥用渔药。用于全池泼洒的药物,溶解要充分,泼洒要均匀,力求充分发挥药效。用药后,不能立即轮捕成鱼,要严格遵循休药期的规定,待休药期过后才能捕鱼,并对鱼体药残进行检测,以便为市场提供安全、放心、无公害的水产成鱼。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