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倒刺鲃(锯倒刺)(spinibarbus denticulatus),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地方名青竹鲤、竹柏鲤、竹包,是珠江水系优质经济鱼类。其个体大,生长速度较快,食性杂,肉质洁白,肉味鲜美,是一个很有推广养殖前途的新品种。目前有关倒刺钯的报道很少,为了让大家对该鱼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作者对该鱼的生物学特性扼要报道如下。
1、形态特征
倒刺鲃身体长形、侧扁,中部稍高。吻圆钝,口前位,口裂呈马蹄形;眼中等大,上侧位,眼间宽。须2对,上颌须向后延伸超过眼前缘,下颌须伸至眼后缘;鳃孔中等大,鳃盖膜在峡部相连;体披大圆鳞,胸部鳞较小。侧线完全,中部弯曲度较大。背鳍有硬刺,其基部前方有一根平卧侧刺。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几乎一致,向后伸不达肛门;臀鳍末端几乎伸达尾鳍基部;尾鳍分叉。近尾鳍基部具一黑斑,幼鱼较明显。鳃耙10-11,下咽齿3行,其排列:2,3,5/5,3,2。侧线鳞26-30。背鳍Ⅳ-9,胸鳍1-15-16,腹鳍1-8-9,臀鳍3-5。体背灰黑色,体侧深绿带灰褐,腹面浅灰白,各鳍条及鳃盖呈浅粉红色,雄鱼体侧前中部呈浅粉红色,体背青灰色,体侧上部浅灰,下部稍浅黄,腹面浅黄,胸、腹、臀鳍浅黄色。
2、生活习性
在池养养殖条件下,倒刺鲃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晴天有时可在水面集群集游动。
3、生长
倒刺纪个体比较大,在江河可捕到体重超过6千克的个体。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比较快。1龄鱼种在一般鱼塘混养情况下(密度1500尾/公顷),饲养一年可净增重0.65千克。平均体重9-10克的鱼种在水泥池培育48天(密度9万尾/公顷、水深0.8米),平均个体重可达64-70克;再培育40天,个体平均重可达94-105克。
4、食性
据作者对该鱼食性进行初步分析,体长9-10厘米以下的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挠足类、枝角类等),也食少量绿藻类。成鱼多摄食动物性食物(水生昆虫和小型软体动物等),也食部分植物性食物(高等植物碎片和丝状藻类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倒刺鲃喜食各类商品饲料,食量较大。
5、繁殖特性
5.1 性成熟最小年龄和怀卵量
倒刺纪性成熟最小年龄雄鱼3龄、雌鱼4龄。解剖观察,性腺成熟系数为雄鱼1.8%-2.3%、雌鱼9.8%-11.2%;怀卵量为12000-20000粒/千克体重。
5.2 雌、雄鱼性征
性成熟的雄鱼臀鳍具“珠星”,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鳃盖和体侧呈浅粉红色,腹部一般不膨大,轻压腹部生殖孔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易散开;雌鱼臀鳍不具“珠星”,腹部膨大,生殖孔微红。
5.3 产卵特性
倒刺钯的生殖季节为4-6月,产浮性卵。但据作者对倒刺钯进行人工繁殖发现,该鱼的产卵季节可为4月-9月(在广东地区),属分批产卵类型鱼,雌鱼注射催产剂一定时间后,一部分成熟卵离巢,轻压腹部,卵子便会顺畅流出。亲鱼放回产卵池经数小时后再检查,又有一部分卵子成熟离巢。
成熟卵子呈桔黄色,较大。刚产出的卵具有强的粘性。随着受精卵的发育,其粘性逐渐减退。当胚胎发育到4-8细胞时,其粘性基本消失。这一特性与鲤科鱼类成熟卵子明显不同。(摘自内陆水产)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