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加快,水产养殖对象的发病率提高,容易导致水产养殖过程中违背无公害生产的要求,因此,了解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并能够按这一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控养殖水体环境,使水质条件更好地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需求。
一、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
“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养鱼水质总的要求是能够创造条件使养鱼用水始终保持“肥、活、嫩、爽”。
肥:就是池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各种营养盐,透明度25--30cm,繁殖的浮游生物多,特别是易消化的种类多。
活:就是池塘中的一切物质,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都在不断地、迅速地转化着,形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性物质循环。反映在水色上池水随光照的不同而处于变化中。
嫩:就是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呈灰蓝或蓝绿色,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
爽:就是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混浊度较小,透明度大于20---25cm,水中溶氧较高。
无公害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指标不仅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基本要求,还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要求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
1、按无公害水产养殖的要求,准备好养殖池。
对于新开鱼池,应设法“制造”污泥,可在池中投放绿肥,采用沤肥的方法尽快制造淤泥,使淤泥中的腐殖质镶嵌在土壤间隙中,并覆盖在土壤上,使其与原来的土质基本隔绝,就可以起供肥、保肥和调肥的作用。对于淤泥过多的池塘想办法减少淤泥或削弱其作用,通常采取以下办法:
(1)排干池水,挖除过多淤泥作为作物或青饲料的肥料池塘最好每年排水一次,干池后挖去过多的淤泥,用以加高池岸、堤埂,然后在池岸、堤埂上种植高产青饲料或其他经济作物。由于淤泥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是优质的有机肥料,青饲料用淤泥施肥后,666.7m2产量可达7—15吨。
(2)使池底日晒和冰冻排干池水后,通过日晒和冰冻,不仅可以杀灭致病菌和孢子,而且增加了淤泥的通气性,促使淤泥中的中间产物分解矿化,变成简单的无机物。当池塘灌水后,就能向水中提供大量的营养盐类,为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改善水质创造良好条件。
(3)施放生石灰,提高淤泥的肥效池塘施用生石灰,除了能杀灭鱼类寄生虫、病菌和害虫等以及使池塘保持微碱性的环境和提高池水的硬度、增加缓冲能力外,还能增加水中钙离子,并使淤泥中被胶体所吸附的营养物质代换释放,以增加水的肥度。
(4)养鱼与作物轮作利用上半年空闲的一龄鱼池种植水稻、稗草等高等水生植物。这种方法既可使淤泥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改良底质,充分利用淤泥,又为下半年养殖鱼种提供了丰富的绿肥。一般当水稻或稗草长到30cm以上后(放鱼种前)灌水,使植株腐烂分解,以繁殖大量浮游生物供鱼类摄食。此法可节省大量精饲料。
(5)在鱼类生长季节,采用水质改良机械吸出过多淤泥(一般要求保持在lOcml~下)或翻动塘泥在晴天中午,采用水质改良
机将部分淤泥吸出,以减少耗氧因子,并及时为池边饲料地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料。也可在晴天中午用水质改良机将淤泥喷至池水的表层,或用杉p框等来回拖拉搅动塘泥以促进淤泥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降低夜间下层水的实际耗氧量,防止鱼类浮头。
2、按无公害水产养殖的要求,进行水质调控。
(1)物理方法
①适当注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水源充足的池塘可参照透明度指标采取必要的注水和换水措施。当池水的透明度低于20cm时,可以考虑抽出老水1/3--1/2,然后注入新水。一者带进丰富的氧气和营养盐类,再者冲淡池水中的有机物,恢复池水成分的平衡。这是改良水质最有效的办法,但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用潜水泵抽出鱼池的底层水;二是注入水要保证水源的质量;二是换水时温差不得超过3℃,否则易造成冷、热应激,导致鱼类生病。
②适时增氧,保持池水溶氧丰富
适时开动增氧设备,增加水中氧气,不仅能够增加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而且能够促使池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浮游植物所利用,还能有效地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降低厌氧细菌的危害,对改良鱼池水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增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科学使用增氧机,在高温季节的晴天午后开增氧机1—2小时,阴雨天时,当溶解氧含量低于3mg/L或鱼类开始浮头时,应及时开机;二是在突发性缺氧时或缺水停电情况下可采用化学增氧如按2kg/667m2,3kg/667m2使用喷洒过氧化钙等。
③定期搅动塘底,促使有机物分解
在养殖期内适时搅动塘底(一般每两个月搅动一次),可以促使池水上下混合,加速底部有机物分解及重新释放出塘底吸附的营养盐类和微量元素,这一措施对促进池水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池水老化和改善池塘浮游生物的组成都有显著效果。
(2)化学方法
①适当施肥
施肥可以增加鱼池中的饵料生物量,但更重要的是可以改良水质。施肥适当,可保持浮游植物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使池水的透明度适中。浮游植物对池塘水质的调节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吸收水中的氨氮和二氧化碳;二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增加池水中氧气的贮备量。施肥时用的底肥一般采用有机肥,而在养殖过程追施的肥料,则一般采用无机肥。
②施用铜铁合剂
在鱼类集约化养殖中,鱼池的水很容易成为“铜绿水”式的老水,对于这种老水应采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g/m3,可起到明显的杀藻作用。然后换水,注入30cm新水后,每m3施用尿素5g,重新培育水质。
③定期施用生石灰
施用生石灰主要是调节池水的酸碱度,使其达到良好水质标准的pH值范围,同时作为钙肥可以促使浮游生物的组成维持平衡。一般每月施用生石灰一次,采取用水溶解释稀后全池泼洒,每次每m3水体用生石灰30--40g。
④定期施用和消毒剂和改良剂。
在鱼类生长期内,每月施用氯制剂消毒液两次,每次使池水成0.5-0.6g/m3,可起灭菌杀藻作用;每月施用底质改良剂一次使池水成40--50g/m3,不仅可以吸附池水中的悬浮物,更重要的是可以改良底质,从而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目前,有一种新型亚硝酸根离子去除剂——亚硝酸螯合剂(BRT)及其盐类也可做为水产养殖土壤改良及底质活化剂,使用量为0.1-0.3g/m3。
(3)生物方法
①确定科学的放养模式,适当混养滤食性鱼类
按照生态互补原则,采用科学的放养模式,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混养适当比例的滤食性鱼类则能提高高产鱼塘池水的自我调控能力,延缓池水老化速度。主要是混养鲢、鳙鱼和一些杂食性鱼类,通过鲢、鳙鱼的滤食作用来调节池水中浮游生物的组成,而杂食性鱼类则可以摄取残渣剩饵,来降低残饵对池水的污染等危害。一般在不影响主养鱼放养密度的情况下,按鲢鱼600尾/亩,鳙鱼200尾/亩,鲫鱼或罗非鱼200g/亩的放养密度进行混养,鲢、鳙鱼的规格在75--100g/尾,鲫鱼的规格为50尾。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的生物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又能够提高水体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
②施用生物制剂
该方法是二十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兴高新技术,其原理是从自然界获取和分离对人畜无害又能吸收水中氨氮和硝态氮、分解动物蛋白,抑制有害病菌生存的化能异养杆菌,经过人工复壮、培养、繁殖并高度浓缩投入养殖池中,使其发挥治污作用且对人体、环境无任何伤害,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可取,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法。在水温25℃以上,选择日照较强的天气,每月施用生物制剂如复合型枯草芽孢杆菌净水剂、“活性酵素”1—2次,每次分别使池水成0.81g/m3和56g/m3,每次施用后数日内水质即可好转。但施用上述生物制剂应注意两点,一是施用生物制剂时必须选择水温在25℃以上的晴天;二是在施用化学制剂(如“氯杀王”等)后,不能马上施用生物制剂,应等到化学制剂药效消失后再施用,一般要在施用化学制剂一周后再施用生物制剂,这样才能达到较佳的水质调节效果。(中国渔业致富指南)
南方渔网编辑:刘明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