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稻田养蟹是充分利用稻田中的空间资源、光热资源、天然饵料资源,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典范,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模式。在推广过程中认为要真正发挥稻田养殖优势,促进稻田丰稻增蟹、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必需抓好下面十二个关键技术;
1.抓好水源关,是河蟹养殖的物质基础 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进行稻田养蟹,一般选在沿湖、沿河两岸的低洼地、滩涂地或沿库下游的宜渔稻田。
2.抓好田块整理关,是河蟹高产高效的基本条件 选择地势洼,注排水方便,面积50~100亩的连片田块,放苗种前开挖好蟹沟、蟹窝、蟹溜,建好防逃设施,并在蟹沟内种好水草。
3.抓好水稻品种关,是水稻丰收的保证 选择生长期较长、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如武育粳系列、汕优系列。
4.抓好放养蟹种质量关,是河蟹高产的必备条件 目前河蟹苗种市场十分混乱,一些种苗贩子常常用辽河蟹、瓯江蟹冒充正宗长江蟹来坑害渔农,因此蟹种的选择与把关十分重要。通常分三步来选择优质蟹种:一是从外观、体形、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方面来下确鉴别长江蟹种;二是用“四看”方法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蟹;三是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生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蟹种。
5.抓好放养关,是高效益的技术手段 稻田养蟹,应在5月前每亩投放5期幼蟹800~1200只或扣蟹400~500只,同时每亩可混养1公斤的抱卵青虾或2万尾幼虾苗,也可亩混养20尾规格为5~8尾/公斤的异育银鲫。蟹种、鱼种入池时,应用3~5%食盐水浸洗耳恭听消毒,减少外来病源菌的侵袭。在秧苗成活前,宜将蟹种放在蟹沟、蟹溜中暂养,待秧苗返青后,再放入稻田中饲养。
6.抓好投饵关,是健康养殖的技术措施 稻田中天然饵料非常丰富,一般少量投饵可满足河蟹的摄食需要,投饵讲究“五定四看”投饲技术,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定人;看天气、看水质变化、看河蟹摄食及活动情况、看生长态势,投饵量采取“试差法”来确定,一般日投饵量,控制在蟹体重的5~10%即可。
7.抓好度夏关,是保证河蟹回捕率的前提 稻田水位低水温高,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河蟹性早熟,同时,易导致水质恶化,因此安全度夏是稻田养殖的关键所在,度夏技术主要有:A田边种植陆生经济作物如豆角、丝瓜等;B沟中遍栽苦草、菹草、水花生等水草;C田面多投不浮莲、紫背浮萍;D勤换水,定期泼洒生石灰,用量为每亩5~10公斤;E雨季来临时做好平水缺口的护理工作,做到旱不干,涝不淹;F烤田时要采取“轻烤慢搁”的原则,缓慢降水,做到既不影响河蟹生长,又要促进稻谷的有效分蘖。
8.抓好治虫农药关,是减少病害传播的有力措施 防治水稻害虫,应选用高效、低素、低残留、对养殖对象没有伤害的农药,如杀虫脒、杀虫双、井冈霉素、多菌灵等,甲壳类的虾蟹等对有机磷农药和菊酯类药物如甲胺磷、敌杀死特别敏感,要禁用。
9.抓好用药方法关,是降低河蟹非正常死亡的手段 在用药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取晴天使用,粉剂在早晨露未干时使用,水剂在傍晚使用,要求尽量将农药喷洒在水稻叶面,用药时水位降至田面以下,施药后立即进水,24小时后将水彻底换去,用药时最限分半施用,减少农药对河蟹的影响,晴天中午高温和闷热天气或连续阴天勿施药,药物易流失,造成药物损失。
10.抓好施肥关,是提高稻谷产量的有效措施 养蟹稻田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一般每亩有机肥300~500公斤,匀耕细耙后方可栽插禾苗;如用化肥,一般用量为:碳铵15~20公斤,尿素10~2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
11.抓好收获关,是丰收获利的关键 河蟹有生殖洄游的生活习性,当金秋十月稻谷成熟之际,正是河蟹上市之时,应及时性捕捉上市。常见的捕捉方法是在晚上八九点钟,利用河蟹上岸寻觅逃跑之时用灯光照捕;白天可用蟹笼张捕,第二天清晨即可捕获大量的河蟹;最后是放干田水人工捕捉
12.抓好茬口衔接关,是提高养殖附加值的途径之一 稻谷收割时,可以多留些稻桩,然后放足水位,投入当年抱卵青虾所孵化的幼虾,亩投虾苗3万尾,到春节后可以亩收5~7厘米的大虾15~25公斤,增收600~800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