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刺参在自然海区中生长缓慢,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由幼参养成商品参需3-4年的时间,其中一大半时间是消耗在夏眠和冬季低水温期。为此,近几年我们在招远市辛庄镇徐家疃后海进行了刺参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技术试验,在刺参养成、缩短养成周期、病害防治和提高养成规格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技术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 建池与放养
养殖池建在塑料大棚内,为砖水泥结构,棚顶是钢筋支架,外盖白塑料,最外层加盖草帘。养殖池共4个,其中2个规格为83mX20mX2m,水深1.5m;另外两个规格为45mX30mX3m,水深2m。每个池子为一大棚,大棚总面积6000㎡。附着基为直径0.3m,长1.5m的扇贝笼,10层/笼,层间距为1.5cm,扇贝笼排列成行,网笼行距50cm。
放养苗种规格3-5cm,密度前期50头/㎡,在养殖生产中根据刺参的大小、水温、饵料、流水量并据刺参的实际生长情况等灵活调整养殖密度,苗种放养前应消毒。
2 控温
采取四种控温方式相结合的方法:(1)夏季用大菱鲆育苗排放的低温水进行降温;(2)利用地下坑道冬暖夏凉的地温特点调节水温,在夏季最高水温21℃左右,冬季最低水温7℃-8℃;(3)用海水深井水。招远市沿海井水温度,一般冬季12℃-13℃左右,夏季15℃-16℃左右,是刺参生长和适宜温度;(4)利用塑料大棚草帘散热降温。冬季低温期白天卷起草帘接受阳光照射升温,晚上加盖草帘保温。夏季高温期白天加盖草帘遮荫降温,晚上卷起草帘控温。水温控制1O℃-14℃,全年日平均水
温12.5℃。
3 管理
3.1 水质
养成期采用流水饲育法。流水量据水温、养殖密度、个体大小等到因素进行调节,流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刺参的生长速度。一般日流水量为饲育水体的5-8倍,水温高或养殖密度大时应加大流水量,且刺参个体愈大流水量也应越大。在流水的同时采取充气培养。另外,盐度要特别注意,一般养殖用水盐度不应低于26‰。
3.2 投饵
投喂鼠尾藻和配合饵料,每日上午和傍晚各1次,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1.0%,并据刺参大小、水温、摄食情况及残饵量加以调整。配合饵料易败坏水质,要掌握勤投少投的原则,若摄食量不足但残饵较多,应考虑到水质不良或饵料不适,及时查找原因并作相应调整,以免影响刺参的生长。
3.3 其他管理
为保持池内水质良好,应及时清底和倒池。一般每天清底一次,用虹吸法清除池内粪便和残饵。倒池也是改善水质的有效方法,一般10-15天进行1次,以彻底改善水质。若水质发生意外,则应及时倒池处理。另外还要根据刺参的生长情况及时疏散养殖密度,并经常检查刺参的活动情况及是否有脱离水面的现象。
3.4 巡塘
设专人每天巡塘。观察刺参摄食情况和健康状况并认真作好记录,发现有脱离水面吸附在池壁上的刺参要及时使其回到水中,以防干露时间过长死亡,尤其阴雨天气,刺参更不宜干露,因为雨水可导致刺参死亡。同时还要防止刺参被偷捕。
4 病害防治
在刺参的养殖期间,病害发生尚不严重,而且一旦发病可以控制,不过还是应该密切监控,不容忽视。
4.1 桡足类(主要是猛水蚤、剑水蚤等)的伤害,用2X10ˉ6-3X10ˉ6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施药后停止流水2-3h,然后恢复流水。
4.2 溃烂病 主要在高水温时(10℃以上)细菌滋生快,倒池受伤或被桡足类损伤感染引起刺参溃烂解体。用3-5X10ˉ6浓度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3-5天全池泼洒一次。在高温季节尤其进入8月份高温期应采取降温措施,使水温控制在17℃以下。
5 结果与讨论
5.1 体长3-5cm的幼参经16个月的精心管理和控温养殖达到商品参规格,平均体重达到201g,最大个体可达375g,成活率81%以上。
5.2 通过全控温恒温解除刺参的夏眠和冬季半休眠,避免夏季高温期体重减轻和冬季低温期生长缓慢给生产上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年四季将饲养水温控制在10℃-14℃的适温范围内,全年日平均水温12.5℃。
5.3 全控温恒温养殖刺参,缩短养成周期,从3-5cm的幼参到商品参规格由自然水温下的3-4年缩短为16个月。
5.4 日常管理工作中作好刺参的病害防治工作,成活率可达81%以上。(摘自水产养殖)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