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由于虾病的困扰,养虾业不景气导致大量虾池闲置。目前我国北方沿海利用虾池养殖海参或海参与对虾混养已成为新的养殖热点,成为沿海致富奔小康的好途径。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虾池环境改造
底质是刺参生长的重要条件,也要刺参夏眠的重要场所。北方虾池大多数是泥质和烂泥底质,达不到刺参的生活条件,在水质无污染的情况下,虾池底质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1.在底质不太软烂的条件下,可采用以下改造方法。
(1)投石法 一种是条状投石,即长度不限,宽o.3米,条石间宽1.5米左右;二是采用堆状投石,即每隔0.5-1米投石一堆,每堆0.5米左右;第三是满天星投石法,即随意往虾池中投石。
(2)人工参礁 一般用水泥制作,参礁制造原则是多孔、多层次,便于刺参藏匿与栖息,大小重量以搬运方便为宜。有孔的参礁,孔径10厘米左右,便于刺参栖息与采捕。
(3)其它材料 虾池内亦可投掷一些树枝、树桩、筐篓等,有利于刺参的栖息,旧轮胎、砖瓦、碎石、水泥管、陶瓷片碎陶管等都是很好的底质材料,灰绿岩及养贻贝的胶胎也是较好的材料。旧轮胎初次使用效果不好,可以先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再用。
2.稀软底质的虾池必须人为地创造悬空底质,以适宜刺参的生长,其方法有二。
(1)采用水泥柱、石柱、木柱、竹筒等物,打立排桩,然后用铁丝和尼龙绳连接,再把筐篓、轮胎、瓷管、瓦片、树枝、制品、人工礁、石板等物吊在绳索上,吊物接近地面即可,要集成片。
(2)用接近地面的矮桩,将绳索和旧网片架起一个层面,投放上述所提及的材料即可。
二、虾池养殖刺参技术
1.苗种与投放
(1)成参与参苗的质量标准 成参标准:个体粗壮,体长与直径比例小;肉刺尖而高,基部圆厚,肉刺行数4-6行,行与行比较整齐;刺参颜色多变,少数为紫色,褐色是上品,以灰褐色为多,带有灰褐色斑点为好,刺参皮厚出成率高,绿皮参质量较差。参苗标准:体态伸展,肉刺尖而高,色泽艳,头尾活动自如,运动快,排便不粘而散,摄饵快,排便快。
(2)参苗的投放 采用逃逸法,根据刺参大小,采取不同网具,用沉石压住,把参苗投放到指定的地点,让参苗自然爬出。
(3)刺参养殖苗种的来源 有三种,第一种为秋苗,即人工培育的当年苗种,体长2-4厘米,每亩投入0.5万-1万头,根据换水量的大小、水的肥瘦及池塘的水域生产力加以增减,成活率一般在10%-40%,1.5-2年可以收获。第二种是春苗,即上年人工培育的苗种经室内人工越冬,个体大小在6厘米左右,每亩放苗4000-8000头,当年秋冬可收1/4-1/3,翌年夏眠前即可全部收获,成活率在70%以上。第三种为自然苗50-60头/千克,早春投苗,入冬前可收获80%以上,亩放苗2000-3000头,成活率可达90%以上。采捕规格在250克/头左右,个别较大个体达到500克/头以上。
2.水深
水越深越好,一般1-3米。
3.日常管理
主要加强水的管理,水体交换量越大,刺参生长速度快,出成率越高,有潮就进,有水就换,无自然纳潮条件,可用泵进行提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增氧机增氧、用水泵进行内环日增氧和内循环2-3次,每次2-3小时,以夜间为主。
4.投饵
刺参饵料资源比较广泛,如发酵后的稻草及其它木本科植物、酒糟、酱糟、虾糠、小杂鱼粉、粗淀粉等都可投喂,投的原则是宁少勿多,以适量为宜。日投饵量是刺参体重的5%-10%,快速生长的适温期多投,夏眠和5℃以下不投料,日投饵1次,时间在黄昏时进行。投饵量亦可用检查肠道和暂养的方法确定,解剖1-5个海参,根据肠道的饱满度来确定投饵量;取8-10头海参放水槽中,看排便的多少、粗细以确定投饵量,一般暂养24小时即可确认。
利用人工配合饵料养殖刺参,其生长周期可缩短1/3以上,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同时间内投饵和不投饵养殖的刺参体重相差1倍。用人工配合饲料,诱食性强,不易污染水质,虽然成本高,但养殖周期短,规格产量提高了,因而经济效益更明显。
三、收获
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每年捕大留小,根据刺参存池量每年追投参苗。(摘自科学院养鱼)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