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大水面养殖历来是以鳙鱼为主的常规鱼养殖,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养殖户的效益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吴江市水产养殖场从2002年起开发小品种野生鱼驯养和繁殖,取得较好成果。现将基本情况介绍如下,供参与:
一、花骨鱼的人工繁殖与养殖
花骨鱼俗称“吉花鱼”,是一种优质的太湖天然野生鱼类,其肉味鲜嫩,属无公害绿色食品,市场价格高出常规水产品2-3倍,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经过两年多的时间选择亲鱼150组用于繁育,共人工繁殖花骨鱼苗60万尾,培育成3-6cm夏花鱼苗55万尾。其中,用于外河放流50万尾。用于养殖的池塘2口,面积7亩,亩放养量1143尾,并套养白鲢、鳊鱼亩产324.8kg,其中花骨鱼平均体长32cm,重量220g/尾,亩产119.8kg,亩产值3299元,亩成本1892元,亩利润1407元,高于常规品效益30%。套养青虾、河蟹池4.2万尾,亩放养200-300尾,每亩增收200-300元。
二、细鳞斜颌鲴引种养殖
细鳞斜颌鲴具有食性杂、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的特点,在外荡养殖的产品肉质细嫩,属无公害绿色食品,合理套养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2003年3月从安徽芜湖引种,规格126尾/kg,数量0.6万尾。养殖面积4亩,并套养其它常规鱼种,亩收获343.2kg,其中细鳞斜颌鲴规格220g/尾,亩产182kg,亩产值3770元,亩成本2425元,亩利润1345元,高于常规鱼收入30%。再放人外荡养殖培育后每尾达600-700g,2003年5月下旬进行人工繁殖,池塘培育到二龄鱼种,再套入外荡养殖成商品鱼。
三、小结和体会
我市外荡大水面共计17万亩,占总水面44%。在不影响原有常规品养蕴的基础上,调优大水面养殖品种结构,合理套养小品种的“花骨鱼”、“细鳞斜颌鲴”等二龄鱼种,每亩30-50尾,每亩可产10-15kg,增加亩产值150-200元,亩效益可增加100-150元,全市可新增经济效益2000万元,是渔农民增收的一条可行途径。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