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山东省文登市淡水养殖试验场利用温泉水进行淡水白鲳越冬培育,取得较好经济效益。2001年5月15日,出池大规格淡水白鲳鱼种15000kg,亩产量达9375kg,实现销售收入25.5万元,利搁10.2万元。现将高产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概况
淡水白鲳越冬池塘1口,背风向阳,有效水面1.6亩,水深1.7m,池塘东西走向,池塘四周为石头彻墙,池底为泥质,进、排水设计方便合理。
2、清塘消毒
每亩用生石灰60kg进行池塘消毒,其优点是能有效地杀死鱼塘中的野生杂鱼、敌害生物和鱼类寄生虫、病原菌。可以改良底泥,增大了底泥的通气条件,从而促进了底泥中各种微生物的活动,加快了底泥中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作用。也可以增加池水肥度,有利于鱼类饵料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施用生石灰后所产生的钙质,是鱼类骨髂的主要成分,施用生石灰后所产生的钙离子能消除或减弱池水中钾、钠、锌、锰、铁、沿辞金属离于过多的毒性。
3、鱼苗放养
2000年10月12日,将规格整齐、每尾体长2cm-3cm、体质健壮、无病的淡水白鲳苗种28万尾放入池塘,进行越冬培育。
4、饲养管理
淡水白鲳食用饵料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适当增加一些辅助饵料。饲养中,关键是投喂技术,做到定量、度时、定位、定质,均匀投喂。鱼苗下塘初期,按鱼体重0.8%投喂粉状料,每天2次。当鱼苗生长到每尾10g后,改投配合颗粒饵料。可采用声响条件反射法驯化鱼集群上浮抢食,坚持小把投喂,每次投喂时间不少于30分钟,直到大多数量吃饱游走为止,每天投喂3次。配合颗料饵料采用鱼粉、花生饼、玉米、麸皮、槐树叶、瞬酸二氧钙、微量无素添加剂和全面粉等合理搭配,其蛋白质含量达28%-30%,同时投喂适量新鲜蔬莱,增加维生素。
5、水质管理
淡水白鲳虽然耐低氧能力强,但水质管理仍不容忽视,由于饲养密度大,残饵和粪便等积累较多,很容易污染、恶化水质,不利于鱼正常的摄食和生长,而且恶化的水质容易使病原体大量繁殖,使淡水白鲳易受病。因此,经常消除残饵,捞出上浮粪便;及时排出老水,加注新水;根据天气变化加温,水温控制在22℃-24℃之间,以调节水质。每隔半个月,每亩用20kg生石灰化浆泼洒,调节池水pH值,使水中和泥中的有机酸对水体有沉淀作用,增大了池水的透明度,同时,促进了水体中的物质代谢和循环,以改良水质,防止鱼病。
6、其他设备配备
(1)配备2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安装在池塘中间位置。其中一台每隔2小时充氧1次,充氧时间40分钟;另一合作为备用或根据池塘鱼苗出现浮头情况临时开机增氧。
(2)配备1台1.5KW潜水泵,安装在池塘下游,每天开机累计4小时,清理池底中的残饵、粪便、污水等。
7、日常管理
专人管理,认真仔细观察苗种摄食、生长情况,注童水温变化及防病工作,建立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观察天气变化.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做当日有关原始资料记录。
8、鱼病防治
淡水白鲳抗病力强,一般不易得病,但在操作不慎、管理不当、鱼体受伤和水质恶化的情况下则会得病,甚至导致大批死亡。特别是在鱼苗阶段,体质娇嫩、活动力弱、适应力差,若环境不良,操作和管理不当更易得病,故在饲养过程中,必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搞好防治。
淡水白鲳常见的病症:
(1)水霉病。在入池过程中,部分鱼体鳞片脱落、背鳍基部、腹部两侧或尾柄处表皮发炎,严重时病灶呈锅底形小坑,池水发生腥臭味,从个别鱼呆浮水面开始,1天-2天即发现大批死亡。因而入池第2天,我们采用消毒剂0.8ppm全池泼洒;病情重,使池水呈0.3g/m3浓度;病好后,将池水换掉1/3,注入新水,并提高水温至24℃-26℃之间。
(2)小瓜虫病。由于春节前后风大寒冷,水量逐渐下降,淡水白鲳躯干、头部、鳍,鳃口及尾各处布满小白点,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活动异常,常在池堤等固体物处摩擦。我们及时诊断,采取药物治疗,一是全池泼洒孔雀石绿及福尔马林,使池水成为孔雀石绿0.05ppm、福尔马林15ppm-25ppm,隔天泼洒一次,连续用药2-3次。二是采用0.5ppm硝酸亚贡,药浴2小时。三是采用提温方法,当水温上升28℃时,鱼体发育停止,同时大量换水,这样不仅可加快鱼苗生长和发育,同时又可抑制小瓜虫繁殖和侵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国水产)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