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1年4-5月.笔者通过塑料薄膜大棚的增温作用强化培育早繁蟹苗,短期内育成合格的幼蟹,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特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幼蟹池长13.6m,宽7.5m,深1.5m,正常水位1m。池子两端建有进、排水系统,进出水口缚有60目筛绢。
2、塑料薄膜大棚呈拱形,毛竹结构,棚顶覆盖聚乙烯薄膜,并用多遭绳索缚牢,薄膜口周埋入土中,两端留门,便于管理人员出入和通风换气、棚顶离水面2m。
3、池中安装128W小型增氧机一台,接10个气泡石。
4、消毒及布放水生植物 放苗前7天用生石灰10kg清池消毒,使池水pH值稳定在8左右,溶解氧在5mg/L以上。池中布故金鱼藻、轮叶黑藻等供蟹苗栖息、蜕壳、隐蔽之用。
5、故苗 培育池水温在16℃以上。4月10日从外地购进大眼幼体5kg,用蟹苗箱运输。蟹苗在起运前一天试水,放苗前,蟹苗在池埂上放置20分钟,待蟹苗箱内外温度基本一致后放入池中,并即向池中充氧。
6、投饵 蟹苗入池后.前3天按每天每公斤蟹苗10只鸡蛋、1kg黄豆粉,10g进口奶粉兑水,经80目筛绢过滤后,全池泼洒,分5-6次喂完。3天后,每公斤蟹苗增加鱼麇0.5kg,投喂次数调整为每日3-4次。投喂量白天占40%,夜间占60%。10天后饵料以鱼糜为主,日投量为蟹体重的100%-150%,同时适当投喂绿色植物或水草。20天后,日投量不超过蟹体重的100%。30天后,日投量为蟹体重的60%。从IV期幼蟹开始,幼蟹已用鳌足摄食,食性由以浮游生物为主转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投喂方法由全池泼洒改为布点投喂。布点的方法是在池塘四周每隔2m-3m堆一食团,食团不宜过大。禽团的做法是每5kg饵料加面粉1kg(作粘合剂)制成饵料团投喂,Ⅳ期幼蟹以后,可全部投喂小鱼和死虾等。
7、日常管理
(1)水质臂理 大眼幼体入池前,水池清塘消毒后,每亩施发酵鸡粪100kg,以培肥水质。大眼幼体入池后,5天内不换水,水深保持在5Ocm-6cm,pH值在7.5-7.8之间,透明度在30cm。5天后,根据天气,水质情况逐步加水,水位达到1m后开始换水,先排后进,日换量为整池水的1/3,换水前后控制温差在3℃以内。
(2)控温与充气增氧 为保持棚内较高湿度,一般晴好天气,上午10时后打开两端小门,降低棚内温度及通风换气,下午4时关闭小门保温,以缩小晴雨大、白天与黑夜及遇有寒潮袭击时的温差。据测定,整个生长期间,最低水温为20℃,最高水温为31℃,水温维持在22℃-28℃是幼蟹生长的适温。另外,蟹苗下塘后,基本上不间断地向池中充气增氧,使溶氧在5mg/L以上。
(3)蜕壳期的管理 通过仔细观察,蜕壳前2天,如发现有个别蜕壳的,每天使用“脱壳素”15g拌和饵料投喂,以加快幼蟹蜕壳生长,从Ⅱ期幼蟹蜕壳开始,每天使用土霉片10g磨碎拌料投喂。Ⅲ期幼蟹以后,每天使用钙片10Omg拌饵投喂,以补充钙质,进入V期幼蟹,土霉索用量加倍。大眼幼体到V期幼蟹要经过5次变态,平均每7天变态-次。河蟹大批蜕壳时,应多喂些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
(4)病害防治 每10天用3kg-5kg生石灰兑水泼洒消毒,改进水质。池中一旦发现敌害生物应设法及时消除。
(5)幼蟹出池 一般到达V期后即可销售。山池前2天将塑料薄膜拆去,待培育池温度降至自然温度,适应养殖后销售。捕捞的方法是在水边布放新鲜水草后,用大的捞网反复捞取。(摘自中国水座)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