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集约化程度和鱼产量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夏季,由于水温高,鱼类生长代谢旺盛,水体中对鱼类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水质较差,鱼类的各种病原体也易大量繁生而引起鱼病。夏季鱼病,来势猛,危害大,一般的防治方法难以奏效,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鱼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1、夏季鱼病的流行特点
夏季鱼类发病率高,危害大,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鱼病的发生以细菌性鱼病和寄生性鱼病为主,主要包括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出血性败血病、打印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绦虫病、中华蚤病、车轮虫病、锚头蚤病、孢子虫病等。近年来,尤以细菌性出血性败血病发病最为严重,应重点做好防治工作。
2、夏季鱼病流行原因分析
2.1水质易恶化夏季水温高,生物代谢产生废物多,水
体中有机物浓度高,大量耗氧,产生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沼气等),可导致鱼类缺氧浮头或中毒。夏季气候突变,引起水中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也可导致水质恶化。高温下,各种病原体也易在水中或鱼体内大量繁殖。水质不良,引起鱼类抗病力下降,由于大量病原体的存在而导致鱼病的发生。
2.2喂养管理不科学 饲料是池塘养殖鱼类的主要营养来源。鱼类饲料营养成分不合理,投饵不均或投量不足,都能导致养殖鱼类患营养性疾病。鱼类营养不良,抵抗力减弱,易引发鱼病。使用劣质饵料,饵料系数高,导致外源有机物质大量投入,亦可使水体变肥,水质变差,引发鱼病。
2.3生物因素 夏季常见的鱼病,多数是由各种生物传染或侵袭鱼体所致,若清塘和鱼种放养消毒不彻底,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存在都可引发鱼病。敌害生物如水鸟、蛙类、水生昆虫、水网藻等可吞噬鱼类,传播病原体,损伤鱼体而使病原体侵入股,引发鱼病。
2.4放养密度与配养种类及比例不合理放养密度过大,水中含氧量无法保证,苗种互相拥挤,摄食不够,使鱼生长不良,削弱对疾病的抵抗力。合理配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而且可以利用负类问的相互关系,减少鱼病发生。配养种类及比例不合理,将会起到相反效果。
3、夏季鱼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3.1调节好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①经常加注新水夏季鱼代谢旺盛,活动力强,易缺氧,池水应加大到最高水位。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10cm左右,可降低水中有害物质浓度,保持水质清新。
②定期泼洒生石灰每隔15-20天,化浆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每亩用量为20kg,以改良水质。调节池水的pH值在7.5-8.5间,同时,沉淀水中有机物,降低池水有机物耗氧量,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要坚持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阴天清晨开、白天不开,浮头以前开,连绵阴雨半夜开的原则。夏季坚持每天开机,运转时间要根据天气、水质、鱼类的浮头情况和增氧机负荷面积等因素确定开机时间的长短。增氧机的使用,能够搅水、曝气、增氧,调节水质,防止鱼类浮头。
④适当使用微生态生物制剂使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能够分解水中有机物质,减少有害物质浓度,增加光合作用,防止水质老化。
3.2加强喂养管理,增强鱼体抗病力
①根据当地的条件、技术水平及防病能力进行合理的混养和密养。
②实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投饵原则,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饵料要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新鲜不变质,保证鱼吃饱、吃好而又不浪费以至污染水质。
③加强日常管理,勤巡塘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3加强药物防治,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①水体消毒每半月全池泼洒1×10-6漂白粉或具他水体消毒剂1次,杀灭水,扣的病原菌,用以防治细菌性鱼病。
②食场消毒夏季疾病流行期,应定期在食场周围遍洒漂白粉或硫酸铜、敌百虫进行杀菌、杀虫,用量要根据食场大小、水深、水质、水温而定,一般为250-500g。
③定期投喂药饵内服药饵,主要用抗生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杀虫类等药物的任意一种添加到饲料中制成药饵投喂,杀灭体内病原体,用量可按预防的常规用量,连喂3-5天,每月1-2次。
④对症治疗,科学用药一旦发现鱼病,要正确诊断,及时用药,选用合适药物和用药量。细菌性鱼病,一般采用内服外消用药方法,同时杀灭鱼体内外病原体。寄生虫病,首先要搞清寄生虫种类和寄生部位。体内寄生,选用适当杀虫剂拌饵投喂;体外寄生,全池泼洒杀虫药物。2种疾病同时发生时,如2者单独治疗所需药物能混用则可同时治疗,否则先杀虫、后杀菌。用药量、治疗时间要足够,治疗要及时,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摘自齐鲁渔业)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