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每年农历霜降前后,在江河中性腺成熟的河蟹就会大规模地顺流而下,到达江河入海口处产卵繁殖,到第二年春季,产下的子一代就顺着祖先的足迹逆流而上,到江河中寻找索饵场所,直到生长成熟,如此周而复始。利用河蟹的这一生殖洄游习性,就可在天然河道中进行人工放养河蟹。福建省政和县地处山区,境内河道密布,自1993年开展河道放养河蟹以来,已取得一定的效果,经济效益明显,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河道选择:放养河蟹的河道应选择水质好,上游无污染,河道落差不大,有一定的水流量,支流较多及两岸稻田较多的河流。因为河蟹生长对水质要求较高,受污染的水及较小的河流都不利河蟹生长,河道太大,不便捕捞生产,回捕率低,影响经济效益,一般要求主河道有一定的流量,水面最窄处应达30m,最宽不超过100m且放养河段长达15km~20km为最佳。支流及两岸稻田较多的河流可为河蟹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饵料来源,同时,也有利于河蟹避开洪水的影响,在洪水季节提供栖息场所,提高成活率。若河道两岸是山,水质清瘦,水流湍急,则不适合放养河蟹。另外,放养河段中间电站过多也不适合放养河蟹,因发电水轮泵会直接损伤日常活动及洄游的河蟹,影响回捕率。
二、苗种投放:依据种苗来源与经济状况,一般有两种投放方式。一是在年底直接投放规格为150只/kg~200只/kg的扣蟹苗,经过近一年的饲养,至第二年底进行捕捉。这种放养方法的特点是:时间短,投苗成活率高,生产有保障,见效快,但成本高。另一种方法是在每年5月份~6月份,直接投放大眼幼体或豆蟹苗,经过一年半左右时间放养,在第二年底进行捕捞。这种放养方法的特点是:相对苗种价格低,投资少,但往往因运输时气温等原因导致苗种成活率较低、种苗体质差,稍有不慎还有可能出现全军覆没现象,从而影响投资效益。目前,大多数养殖者采取综合以上两种投苗方法进行,也就是在夏初和冬末各投放一部分苗种,以确保创造最佳的生产状态。另外,必须处理好苗种下水时的状态,具体做法是:选择水流平缓,水草较多的地方投放,苗种运抵后,解开包装,将每袋苗种置于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放置10分钟~20分钟,然后放入水中浸洗2分钟~3分钟后,再放置10分钟,然后再浸洗2分钟~3分钟,如此反复2~3次,以苗种投放到水中后迅速散开为佳。若放入水中后苗种往岸上攀爬,则说明温差处理不好,会影响投苗成活率。
三、日常管理:河道放养河蟹不用日常投饲料,但管理工作依然重要,养殖失败的关键主要是加强放养河道的渔政管理工作,严防电、毒、炸鱼对河道资源的破坏,以及对上游河段可能产生的污染事故进行防范。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巡河护河,尤其在捕捞季节,更要严防偷捕和哄抢事件的发生,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四、捕捞方法:秋风响,蟹脚痒,每年在农历秋风过后,部分性腺成熟的河蟹即开始降河洄游,在寒露时形成一定规模,在霜降前后达到高峰,最明显的特征是天气一下霜,捕捞的产量就大。因此,每年这时就是河蟹的收获季节。具体捕捞方法很多,如可利用三层刺网、虾笼、蟹笼、定置张网等各种方法进行捕捞。这里重点介绍一种适合山区河道捕蟹的方法,具体是:选择整个养殖河段的最尾端一处,水深不足1m,水流平缓的地方,横向每隔3m~5m打下一根木桩,然后用网目大小为4cm,高为1.2m~1.8m的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拦网,套在木桩上将河道横向拦断,并将底纲埋入地下。到天黑时拦网,上纲挂在木桩上方,使之形成一道拦网,河蟹降河洄游时,通道被拦网拦断停滞不前,这时只需1~2人通宵不停在拦网处走动,利用伸入水中照明设备和手抄网即可在网底将河蟹捕获。
采集: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