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鲍鱼的肉好吃,是名贵的海产食品。它不是鱼,而是一种爬附在浅海低潮线以下岩石上的单壳类软体动物。
在鲍鱼的身体外边,包被着一个厚的石灰质的贝壳,这是一个右旋的螺形贝壳,呈耳状,它的拉丁文学名按字义翻译可以叫作“海耳”,就是因为它的贝壳的形状像耳朵的缘故。
鲍鱼的足部特别肥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足生有许多触角和小丘,用来感觉外界的情况;下足伸展时呈椭圆形,腹面平,适于附着和爬行。我们吃鲍鱼主要就是吃它足部的肌肉。
鲍鱼生活在水流湍急、海藻繁茂的岩礁地带,在沿海岛屿或海岸向外突出的岩角都是它们喜欢栖息的地方。鲍鱼多爬匍于岩礁的缝隙或石洞中,它们分布的水深随种类而不同,像我国北方的盘大鲍一般分布在10多米的水深处,在冬季为了避寒向深处移动,深度可达30米。到了春季慢慢上移,有的可在潮线下数米生活。
鲍鱼喜欢吃褐藻或红藻,像盘大鲍很喜欢吃裙带菜、幼嫩的海带和马尾藻等。鲍鱼的食量随季节而有变化,一般水温较高的季节吃得多;冬季不太活动,吃得少。
鲍鱼的种类很多,分布也很广,我国沿海都有鲍鱼分布。在北方,以大连及长山岛出产较多,出产的都是盘大鲍,它们的个体较大,呈卵球形。在南海出产杂色鲍和耳鲍等,杂色鲍和盘大鲍的形状相似,但个体较小;耳鲍体形较大,贝壳更像耳朵,它足部的肉最肥厚,平时贝壳不能完全把它包在里面。
皱纹盘鲍
[科目]鲍 科
[英文名]Haliotis discus hannai
地方名]鲍鱼、紫鲍。
[形态特征]贝壳大,椭圆形,较坚厚。向右旋。螺层 3层,缝合不深,螺旋部极小。壳顶钝,微突出于贝壳表面,但低于贝壳的最高部分。从第二螺层的中部开始至体螺层的边缘,有一排以20个左右凸起和小孔组成的旋转螺肋,其末端的4~5个特别大,有开口,呈管状。壳面被这排突起和小孔分为方部宽大、左部狭长的两部分。壳口卵圆形,与体螺层大小相等。外唇薄,内唇厚.边缘呈刃状。足部特别发达肥厚,分为上、下足。腹面大而平,适宜附着和爬行。壳表面深绿色,生长纹明显。壳内面银白色,有绿、紫、珍珠等彩色光泽。
[产地、产季]分布于我国北部沿海,山东、辽宁产量较多,其中山东的威海、长岛,辽宁的金县、长山岛产量最多。产季多在夏秋季节。近年人工养殖发展,威海、长岛及长山岛等地已成为鲍鱼养殖基地,一年四季出产。
[经济价值]皱纹盘鲍是我国所产鲍中个体最大者。鲍肉肥美,为海产中的珍品,多供应高级宾馆和出口。除鲜食外,亦可加工成罐头或鲍鱼干,售价均昂贵。鲍贝壳即有名的中药石决明,又是制作贝雕画的重要材料。
耳鲍
[科目]鲍 科
[英文名]Haliotis asininna
[地方名]海耳。
[形态特征]贝壳狭长,螺层约3层,螺旋部很小,体螺层大,与壳口相适应,整个贝壳扭曲成耳状。壳面左侧有一条螺肋由一列约20个左右排列整齐的突起组成,其中5~7个突起有开口。肋的左侧至贝壳的边缘具4~5条肋纹。生住纹细密。壳表面光滑,为绿色、黄褐色,并布有紫色、褐色、暗绿色等斑纹。壳内银白色,具珍珠光泽。足极发达,不能完全包于壳中。
[产地、产季]主要产于我国台湾、海南等地,其中三亚市、西沙群岛等地产量较多,产季多在夏秋季。
[经济价值]耳鲍壳薄肉多,足部肌肉特别肥厚,是著名的海珍品之一,也是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
杂色鲍
[科目]鲍 科
[英文名]Haliotis diversicolor
[地方名]九子螺、九孔鲍。
[形态特征]贝壳坚硬,螺旋部小,体螺层极大。壳面的左侧有一列突起,约20余个,前面的7~9个有开口,其余皆闭塞。壳口大,外唇薄,内唇向内形成片状边缘。壳表面绿褐色,生长纹细密,生长纹与放射肋交错使壳面呈布纹状。壳内面银白色,具珍珠光泽。足发达。
[产地、产季]我国东南沿海有分布,以海南岛及广东的洞州岛产量较多,产期多在秋季。不少地方已进行人工养殖。
[经济价值]杂色鲍虽不及皱纹盘鲍口感好,也是鲍中较好的品种。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