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收壳高2厘米以上的贝苗,按一定密度均匀地播撒到适宜的海底,让其自然生长,这种做法称为放流增殖。
放流增殖除了苗种费和采捕人工费外,不需要其他投资和人工管理,因此是一种投资少、成本低、技术简单、经济效益高的生产方式。早在1936年,日本就开始了虾夷扇贝的放流增殖试验,随着放流增殖的普及,放流增殖成为日本扇贝生产的主要方式,其增殖产量也随之逐年提高,使增殖产量大大超过养殖产量。
随着引进育苗成功,我国1983年开始于辽宁省长海县长山海区进行了虾夷扇贝放流增殖试验,放流后17.5月调查,存活率为27.6%,壳高由放流时的4.78厘米长至9.73厘米,平均个体重120.24克,达商品规格。接着1988年长海县的海洋岛、长岛县的獐子岛相继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虾夷扇贝放流增殖生产,每年向海区投放贝苗几千万个,面积达数千亩,放流增殖效果显著,如海洋岛1988年12月放流贝苗1253万个,放流时平均壳高236厘米(1.3-4.0厘米),放流密度为10个/平方米,1990年8月上旬调查,平增壳高达9厘米以上(7.8-11.1厘米),体重100-120克。
根据虾夷扇贝对水温条件的需求,只要海区水温不超过23℃,即使高温季节,23℃以上水温出现时间也不长,具备沙砾(以沙为主)底质、风浪平稳的内湾、枯潮水深6米以上、敌害生物少、水质没有污染又不受淡水影响的海区就适于虾夷扇贝放流增殖,但近岸风浪较大,在风浪冲击下,常将海底沙砾和近岸海底生物冲向岸边,因此虾夷扇贝放流增殖海区不要离岸太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放流前先进行本底调查,确定其适宜放流海区范围,设置好浮标,测好面积,放流时装苗船在浮标确定的位置上缓慢行驶,边行驶边向船两侧均匀撒播贝苗,撒播时昼使其均匀。
(1)放流规格:放流贝苗大小以体高2厘米以上为宜,个体太小成活率低,尽管个体愈大放流后成活率愈高,但势必加长了育成时间,增加育成成本又延误了放流时间,上述规格的苗种可以做到当年苗当年放流,经过两周年可达商品规格。
(2)放流时间:放流的水温下限为6℃以上,因此放流时间只能在12月上旬以前或4月下旬以后的阴天或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
(3)放流密度:放流密度每平方米10个以下。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